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伟 《探索》2003,(6):4-8
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形成了一个体系,其中颇具特色的,就是"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并举的建国战略"思想、"速度与规模并举的经济发展赶超战略"思想和"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同时并举的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将对立统一学说应用于经济建设,非常强调"并举"即"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历史地看,上述战略思想是正确的,指导实践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处在探索过程中,因此,在实施这些战略时,有时出现了战术性错误,有的还发展成为全局性的错误.然而,从总体上讲,上述战略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着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天津滨海新区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中国经济和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立足于比较优势和"要素租金"的粗放式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带来中国经济30年高增长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和隐患.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探索由"创新租金"和竞争优势驱动的新发展模式是摆脱可持续发展"陷阱"的关键.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国家探索新模式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为新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科学指导思想.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后,天津滨海新区对新模式的探索全面展开,新模式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的雏形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事业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今天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通过理论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关于发展要求、根本保证、战略举措、文化支撑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所谓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确定和遵循的基本思路,是包括近、中、远期的发展规划或发展蓝图,它对一个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指导意义。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步骤、战略举措等等。作为“体系”,经济和社会发展战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历来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早在改革开放前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根据不同时期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又分别实施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发展战略.这三大战略都体现了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良好愿望,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在时代背景、主要任务、运行机制、实施效果等方面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在今天的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相关表述中常被使用.实际上,虽然中国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总路线、总任务、总方针等,含有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但长期没有明确使用过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概念. 据经济学家董辅礽回忆,1980年在美国召开的中美经济发展战略抉择讨论会,是中国经济学家第一次参加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国际研讨会.1981年董辅礽发表的《我国经济的调整和发展战略问题》《谈谈经济发展战略》等文章,可能是中国有关经济发展战略最早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刘莉 《世纪桥》2008,(21):58-61
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黑龙江省在小城镇的发展建设上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试从黑龙江省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楼洪豪 《求实》2008,(5):40-44
区域协调发展在理论上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不同层级区域政府受不同利益的驱动,在协调区域发展中的视角与作用有可能不一致.本文选择区域内与区域外的双重协调发展作为切入点,旨在探索不同层级政府的区域协调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不同时期认识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效应,但其认识是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渐深刻并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认清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从而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扣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产生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政策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导向的经济政策、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的经济政策,再到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发展导向的经济政策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导向仍然不尽合理,制约着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 1.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个不可回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各国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可能溶进这个潮流之中,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我国想溶进来,必须对外开放,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现在的对外开放,与以前的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2.
广汉是全国和四川省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体改委确定的改革试点市.近年来,广汉市委、市政府,立足县情,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有力地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在实践和探索中,广汉以改革为切入点,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县域资源,围绕发展非国有经济这个重点,大力推进全市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和市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新跨越,探索出一条西部平原地区跨越式发展之路.对广汉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可以为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山西沁源县是个拥有资源优势的县,但也曾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党的十六大以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下,该县认真分析贫困原因,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程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区域发展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先后选择实施了三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即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尽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但只有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才是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最佳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目的是要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缩小东西部差距,使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快速、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许多障碍因素.为此,只有实现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战略,才能扬长避短、内外互补、实现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6.
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东北社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较低,削弱了东北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走协调发展的道路,全面整合区域资源,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合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7.
劳务经济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一大亮点,是统筹城乡发展一大抓手,是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抓好统筹就业,壮大劳务经济,将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需要多层面的工作实践和多维度的理论探索.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文化生态问题的研究,正是其中不可不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也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应有之义。与其他区域脱贫式、整体性乡村振兴不同的是,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超大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克服资本下乡的逐利本性,在新时代物品充裕的条件下,探索与重建乡村价值,让上海的乡村成为别样的江南,实现包容性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安徽襟江带淮,有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如何在工业的区域布局中,利用这些优越条件,发挥长江、淮河的主导作用?这是我省经济建设的一个战略问题。为文对这个问题所作的肤浅探索,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