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群众》2019,(5)
<正>昆山高新区自成立以来,历经"火炬"起步、"星火"发展、"省批"振兴、"国批"腾飞以及"苏南"入围等过程,从闭门建设走向全面开放,从局部调整走向全面改革,从敢为人先走向步步争先,全面释放了改革开放的强大活力,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长足进步,走出了一条追"高"逐"新"的改革开放之路。  相似文献   

2.
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生、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大学、80年代末90年代初走上领导岗位——在仕途相对较"顺"的情况下,一批年龄在39岁左右的年轻官员开始走向中国政坛的前台,成为当前党政机关里中层权力位置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尤其是县、处级位置上的中心人物。这批大小官员的脱颖而出,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改革目标开  相似文献   

3.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2,(19):61-61
从古至今,读书在咱们中国都是个微妙的事情。国家要大治,首先号召书生"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于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国家要大乱,书生往往成为首当其冲被迫害的对象,"焚书坑儒"使文化走向专制,"文化大革命"使全社会走向极端反智。在这样一种矛盾的逻辑氛围中,"书生气"就容易成为遭灾罹祸的"莫名之气"。一个人就  相似文献   

4.
"劳动"是"历史"的秘密。马克思坚信,历史不是抽象的,历史是现实的。而要使历史从抽象走向现实,就必须使劳动从抽象走向现实。"抽象历史"的根源是"抽象劳动"。"剩余价值"直捣"抽象劳动"的心脏,但"剩余价值"在窥见了劳动的本质的同时证实了异化劳动。异化劳动丧失了人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劳动以及从事劳动的人的真实面目: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人的存在方式。"现实的人"从事的"现实劳动"展现的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的解放"这一重要问题的深刻洞见。文中以"虚幻的花朵"隐喻宗教,揭露人在对宗教这一"神圣形象"的膜拜中走向"自我异化"的现实;在此基础上,批判了作为产生宗教的现实世界并以"锁链"为意象揭穿了完成政治解放的"现代国家",非但没有使人走向自由,反而使人从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中挣脱出来后,又再一次陷入到"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的泥淖中;最后,在批判宗教和现实的基础上,诠释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指引人走向解放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每一代青年都有表现其精神风貌的标志物.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人,不仅有应当反省的狂热迷失,也有在反思中挣脱思想束缚,走向独立思考、追求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文革"群众运动退潮之后,青年人学习和探讨的群体--"思想村落"承载了这一转变,见证了一代人走向思想解放的脚步.本文依据口述资料,考察青年思想村落的社会环境、活动方式及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7.
自希腊时期产生对象性形而上学以来,西方就保留了"上"、"下"求索的哲学传统。亚里士多德在"上"、"下"关系中探讨"知识"或认识。进入现代以后,形而上学的发展开始与具体学科接轨。通过对形而上学内在逻辑、发展走向和两次奠基的探讨,文章分析和呈现出形而上学"上"、"下"求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发展来看,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都经历了从培养"全人"向培养"半人"的嬗变,又都蕴育着从"半人"走向"全人"的变革。在新的世纪里,大学教育必须也将走出"半人时代"。迈向新的"全人时代", 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 1.大学培养目标在近代从"全人"走向"专门人才"是一个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9.
《松州》2016,(5)
正随着中共十八大六中全会召开,海内外一致感觉到了十九大的来临。每当这个时候,各界最为关切的问题,便是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就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中国的政策在下一阶段会作怎样的转型,是继续目前的政策,还是会出现新的政策氛围和新政策?在世界经济和政治前途越来越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多人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希望中国能够在维持政治稳定的情况下,继续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走向复  相似文献   

10.
欧洲的渐进一体化过程,也是德国逐步担当起欧洲领导者角色的过程。德国在一体化的招牌下,实现着自己的"欧洲领导梦"。这种引领作用,从实体经济逐步走向金融,从经济逐步走向政治、外交等国际经济政治领域。  相似文献   

11.
曹静 《理论月刊》2007,(9):181-183
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三个问题:充当学校指挥系统的"传声器"、陷入"权力腐败"的陷阱、遭遇"身心疲惫"的困惑等情况的分析,提出辅导员工作应从"短期专职"走向"职业化".  相似文献   

12.
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现实"概念,有助于破除教条主义的束缚和经验主义的障碍,助推马克思主义走向现实、成为现实。马克思的"现实"概念具有三重意义。在价值论层面,"现实"概念始终依附于人的"类力量"的完成这个价值概念,意味着人的自我实现。在本体论层面,现实指个人的感性活动以及通过这种活动创造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认识论层面,现实是为了具体地认识社会历史总体,在思维的行程中再现的具体的总体。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补充的。因此,在马克思那里,现实是关于人、为了人并通过人的感性活动生产和再生产的具体总体的世界。遵照这种理解,理论若要走向现实就必须凸显理论的"人民性",落脚于人的感性活动,聚焦于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九十年代,拜城县的土豆、瓜子、大蒜品质优秀、口感颇佳,在阿克苏地区乃至全疆都留下了好口碑,被誉为拜城"三宝"。2000年前后到2007年,因为种种原因,拜城"三宝"在市场上逐渐衰退,一路走向沉寂。  相似文献   

14.
"临时工"是一个在法律意义上并不存在的用工形态,如今却存在于多个行业,并引发"临时工现象"。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希望能实现用工效益的最大化,在编制严格控制,任务又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临时用工"、"劳务派遣"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上台湾曾三次离散于祖国大陆之  相似文献   

16.
周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期。这种启蒙,集中表现为对上古神本概念的祛魅与对人自身作用、地位、本性的觉醒。具体表现为周代以"天"代"帝",作为至上神,进而由"人"定"天",由民意决定天意,走向重人轻天,同时并不唯天是从,而是从对"天"的迷信走向怀疑,更相信人力、道德在决定个人命运和国家事务中的作用。于是,道德地位在周代极大提升,以"孝"和"德"为代表的道德概念在周代极大丰富,德治文明凸显为周代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6)
<正>在搭建食品安全协管网络的过程中,浙江省逐步从"被动整治"走向"主动作为",从"事后救后"走向"事前防控",从"人海战术"走向"智慧监管",从"单打独斗"走向"社会共治",构建起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新格局当江海燕第四次来到浙江省桐庐县武盛村的一家豆腐店时,老板终于主动承诺暂停经营,等到办理完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后再开门营运。身为武盛村副主任的江海燕,还兼任着当地的食品安全协管员,每天下了班就会去周围商户转转,村里208家食品经营户,她都了然于胸。"我的工作麻烦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人大自2007年4月起,每个季度都会召开一次人代会,至今已坚持了5年。"人大季会制"在水江镇已从探索实践走向了制度常态。水江镇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推行"人大季会制",对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汪梦翔 《求索》2012,(3):216-218
本文根据"三个平面"的理论,对"对不起"与"对不住"两个词进行了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考察。并尝试性地对这一理论进行补充,认为在语法研究过程中,还应考虑时间的维度以及其地域性分布特征,这能极大的反映一个词或句法结构的现实生命力及发展走向,而且可以使"三个平面"转向一种"立体化"理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宣传借助迅速壮大的大众传媒向各种社会制度下的民众滚滚涌来,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在西方社会,"宣传"逐渐由中性走向贬义,先是成为战后醒悟时期的"替罪羊",随后开始经历一个"去字面化"与隐蔽运用的过程;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社会主义"宣传"在被赋予"革命"内涵的同时,却逐渐由"战斗"走向"僵化"与"混乱";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宣传"作为中国共产党启发、引导、团结、组织人民群众为实现和发展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锐利武器,不断进行理念定位、战略策略与体制机制的调整和转变,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认识、理解与运用"宣传"过程中的高度自觉与政治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