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文摘     
《湘潮》1989,(9)
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的是列宁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列宁亲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列宁接见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另一件是委派代表马林等人来帮助中国革命,斡旋国共两党合作。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了莫斯科远东会议,中国代.表30余人,有共产党、国民党等各方代表。会上,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共产国际贯彻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理论和实施"东方战略"的必然结果。 共产国际通过多种渠道同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沟通国共两党合作关系中发挥 了桥梁作用。共产国际采取一系列实际步骤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马林,原名亨德利库斯·斯内夫利特,1883年生于荷兰鹿特丹,1902年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党,1913年前往荷兰殖民地爪哇,1914年组建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印尼共产党前身之一),1920年作为印尼共产党代表,以马林的名字出席共产国际二大,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被委派为共产国际驻华代表。自1921年6月至1923年9月,马林三次往返于俄中之间,积极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并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方针在中国的确立。马林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四年一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是由国内外各种政治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一、共产国际和苏俄的积极倡导,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政府高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对中国人民表示了极为友好的态度。一九一九年三月成立的共产国际,也密切关注中国局势的发展,不断派出代表考查中国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末的。列宁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列宁亲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列宁接见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另一件是委派代表马林等人来帮助中国革命,斡旋国共两党合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社会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危机。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掠夺。1921年底至1922年初,美、  相似文献   

6.
1924年,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然而,1927年,在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时,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长达三年之久的国共合作分崩离析,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出发,探析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共产国际三方之间的矛盾,并从中找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只允许进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是当时共产国际、国民党、共产党三方达成的共识。也就是说,国共合作期间发动的“大革命”(北伐战争)没有也不可能改变革命的性质。北伐战争正式开始时,吴佩孚、孙  相似文献   

8.
正1921年上半年,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为了组织国际反帝统一战线,决定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亦称"远东各民族代表大会"。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以及其他民族革命团体派代表参加。少年共产国际书记处邀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派代表参加。中方接受邀请,选派各方面代表,组成中国代表团出席大会。中国代表团共有44名成员,负责人为张国焘。  相似文献   

9.
姚金果 《世纪桥》2012,(14):46-52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起到了决定和推动的作用。在第一次合作前期,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马林和维经斯基在国共两党合作问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以陈独秀为领导的共产党人在面对共产国际的意见分歧时,他的立场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第一次合作。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文件及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的相关指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直接理论渊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党外联合实践、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同伊斯兰教联盟的互相加入经验以及英国共产党与英国工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典范,共同构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鲜活实践依据;中共必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世情、国民党大圈子需要新鲜血液的国情和中共尚处幼年的党情,则是这次合作绕不开的现实背景。理论渊源、实践依据和现实背景共同成就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11.
"陈炯明叛变"使孙中山遭遇了政治生涯中的又一次失败,孙中山处于一生中最低潮的时期,由于列宁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赞赏,以及苏俄在十月革命后面临国内国外反对势力包围、封锁的严峻局势,使得孙中山成为苏俄寻找中的盟友。由此,孙中山和共产国际建立了联系,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扩充了军队,实现了国共合作,对国民党自身以及与共产党的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建立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不是偶然的,是国内外各种因素尤其是共产国际、国民党、共产党三方力量综合作用和博弈的结果。在联合反帝反封建的大目标下,共产国际、国民党、共产党在动机和具体目标等方面的认识不尽相同。正是这些复杂、微妙的因素和动机,为后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埋下了历史伏笔,并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合作破裂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苏若群 《世纪桥》2013,(7):32-34
90年前,即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决定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史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开辟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共产国际是怎样把在成立时就宣布不与任何政党发生关系的中国共产党,推向与国民党合作之途的?中共三大是怎样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国共“党内合作”对共产党的利弊如何?在纪念中共三大召开90周年的今天,探讨这些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一大到六大,党章的制定和修改都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其内容鲜明地打上了共产国际影响的烙印。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来华,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列宁的建党学说通过维金斯基等人的介绍和宣传,被中国年轻的共产主义者所接受,并对一大纲领的诞生起了奠基和催生的作用。随后来华的共产国际代表马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观念认为:以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形式促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第三国际一大功绩。有的同志甚至从分析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理论出发,混同形式与内容,断言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笔者不否认列宁在世时和逝世后,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也曾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局面,但翻阅历史资料,笔者对上述论断却不能完全苟同。一、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第三国际在斯大林把持下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产物史学界都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一个叫马林的荷兰人策划的。1921年4月,马林受第三国际和苏俄政府的派遣来到中国。他  相似文献   

16.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逻辑发展,探讨这次合作的历史渊源有利于深刻理解国民革命的发展及失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文件及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的相关指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直接理论渊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党外联合实践、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同伊斯兰教联盟的互相加入经验、以及英国共产党与英国工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典范共同构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鲜活实践依据;中共必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世情、国民党大圈子需要新鲜血液的国情和中共尚处幼年的党情则是这次合作绕不开的现实背景.理论渊源、实践依据和现实背景共同成就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遭到惨痛的失败,固然有主客观的复杂原因,但主要是由于当时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自愿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但是,陈独秀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认识和态度的转变及其对国共合作实现所起的重要作用还是不能抹煞的。极力反对与国民党合作1920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H次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的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民…  相似文献   

18.
<正>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并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经过交谈,他们一致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李达、李汉俊通过书信同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前后,中共党员队伍发展相当缓慢。中共四大召开后,中共党员人数虽然迅速增加,但随着革命形势的逆转,中共党员人数又急剧下降。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党员人数从徘徊不前到迅速增长再到急剧下降这样的戏剧性变化,是共产国际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等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共产国际的“苏联利益中心”与中国革命利益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其中“苏联利益中心”与中国革命利益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之一。本文试图对这一矛盾略作考察。一、共产国际由“世界革命利益中心”演变为“苏联利益中心”列宁倡导建立共产国际,是为了推动和领导世界革命,在短期内建立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在共产国际成立大会上,俄共(布)代表季诺维也夫发言说,“我们的计划是建立一个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共产国际是为建立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创造一种手段”。列宁在这次大会的闭幕词中宣布:“国际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已经为期不远了。”为了在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列宁认为其重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高度集中的国际无产阶级的领导中心,即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章程》除强调建立国际苏维埃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