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雪庆 《政府法制》2008,(18):21-21
制度密室举报是第一步“密室举报只是我们院保护职务犯罪案件举报人工作的第一步。”近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控告申诉处处长杨燚称,我国宪法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此外,我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工作规定》中也要求检察机关作好保护举报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措施汤啸天修正的刑诉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笔者认为,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前提和难点都在于保密工作是否切实、有效。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八条第...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的规诉法煤二编第一章中关于自侦立案有两条法律规定。第83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办案实践中,对这两条关于自侦立案的法律条文究竟应该引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就检察机关而言,通常是受理控告、检举和自首后,经过初步调查认为应该立案的,都制作了立案决定书。但决定不立案的,有的不了了之,有的只是用口头形式将不立案的原因简要地告诉控告、检举人。笔者…  相似文献   

5.
法律对立案和撤案的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理解和认识上产生分歧导致司法实践中产生较大偏差法律对立案和撤案的规定,散见于《刑事诉讼法》的各个条文中。第83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了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立案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案是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有些幼稚。然而,正是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已经严重制约了侦查工作,特别是反贪侦查工作的开展。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第二编用六个条文明确规定了立案的材料来源,举报线索的接受,举报线索的审查,决定立案和立案监督等内容。其中第83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  相似文献   

7.
不立案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不立案的概念和意义所谓不立案,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下同)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追究刑事责任时,依法不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诉讼活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07,(9):11-1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扬维建在谈到举报人(证人)保护制度认为,就国家而言,保护举报人最有力度的是刑事法律。我国《刑法》254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9.
《刑诉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根据这一规定,人民检察院具有法律赋予的初查权。初查是立案前的调查,是侦查部门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其要求就是查明犯罪事实是否客观存在,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目的就是决定是否立案侦查。过去,我们对初查工作重视不够,往往在接到举报、控告、自首等材料后,凭主观分析判断,就与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拼体力、拼毅力的斗争。对象开口案子侦破,反之则一放了  相似文献   

10.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3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予立案的,如果是被害人控告的,应制做不立案通知书,写明不立案的原因和法律依据,由侦查部门15日内送达控告人,同时告知本院控告申诉部门。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在收到不立案通知书后10日内申请复议,由人民检  相似文献   

11.
梁江涛 《江淮法治》2010,(17):46-46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新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新法加大了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规定监察机关应当对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举报人相关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还增加了一条规定:泄露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信息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期“一家之言”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为了保障检举、控告人依法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维护检举、控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行政监察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纪检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党组织、党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纪违法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检举、控告人依法进行的检举、控告。第三条检举、控告人应据实检举、控告,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纪检监察机关对如实检举、控告的,应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一、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为履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保障举报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举报工作是检察机关直接依靠群众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作斗争的一项业务工作,是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受理、查办单位和个人对犯罪行为的举报,依法追究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  相似文献   

14.
杨检宣  陈咏 《政府法制》2009,(16):39-39
6月22日下午,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在扬州市人民检察院举行公开奖励举报有功人员仪式,表彰奖励扬州市人民检察院查办的王某某等3人私分国有资产案的9名举报人9万元。这是江苏省检察机关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进行奖励的第一起案件,  相似文献   

15.
高检院《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二条规定:“举报工作是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措施,是检察机关依靠群众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作斗争的有力手段,是保障公民行使检举、控告权利的一项好办法。”因此,为更加有效的打击职务犯罪,就必须加强和完善举报工作,这是推动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一、补充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现犯罪时即应按照管辖范围直接立实侦查这是修改中新增的条文,即第八十三条。立案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法定程序,也是刑事诉讼的起始阶段。立案的材料来源除了报案、控告、举报、自首外,还有就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各自在侦查、预审或者审查起诉等刑事诉讼活动中直接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这时,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机关往往也就是依法应当对此案进行侦查的机关,尽管此时可能并没有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自首材料,但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仍应直接按照管辖范围进行立案侦查。为…  相似文献   

17.
一、真实义务和保密义务在我国的立法和理论我国《律师法》第33条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表明我国立法对律师保密义务予以了关注。与此同时,《律师法》第35条“律师在执业活动中不得隐满事实”和《刑事诉讼法》第84条第1款“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的规定,要求律师必须履行真实义务,从而将其置于同时履行真实义务和保密义务的两难境地。何谓真实义务与保密义务?真实义…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第130条关于终止诉讼的规定,未顾及控告人的诉讼权利,也未提到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同样规定还见于刑诉法第15条。但是,依照刑诉法第143、144、145、146条之规定,对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不服的,被害人、被不起诉人均可以申诉,公安机关可以要求复议或复核;依照刑诉法关于  相似文献   

19.
史星元 《河北法学》2001,19(4):67-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通称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同时,刑诉法对侦查监督作出相应的规定,刑诉法第7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捕工作中,如果发现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应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第13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五)侦查活动是否合法”。第10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对公安机关的勘验、检查,认为需要复验、复查时,可以要求公安…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第87条之我见王仲秋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首次明确立案监督工作与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相并列,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责之一。《刑诉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