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缅甸的佛教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佛教是缅甸的国教 ,在缅甸已有上千年的传播历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佛教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方方面面 ,成为缅甸民族文化的核心。佛教随着时代的变迁 ,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它在缅甸的发展壮大与统治阶级的扶值、崇信密不可分。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缅甸佛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缅甸目前正处于从军人执政向民选政府过渡时期。然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暴力冲突却越来越严重。宗教冲突首先是在缅甸西部若开地区爆发,然后扩大到缅甸的其他地方。众所周知,缅甸是一个佛教为主的国家,穆斯林仅仅是少数。而且,一般认为,缅甸国内的穆斯林是东南亚地区最不激进的群体之一,而佛教教义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和平与非暴力。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缅甸佛教徒与穆斯林的暴力冲突?笔者认为英国殖民统治政策造成的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是缅甸宗教冲突的根本原因,缅甸政治转型过程中日益高涨的佛教民族主义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佛教对缅甸独立以来经济发展的影响缅甸是一个信仰上座部佛教,历史悠久的东南亚国家。其国土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人D4233万(据1992/93年统计)。缅甸发展经济,其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缅甸全国可耕地面积为1061.1万公顷,不仅人均耕地多,而且土地肥...  相似文献   

4.
一、缅甸佛教的历史背景 (1)佛教的传入 佛教传入缅甸尽管还有很多尚未弄清的问题。但不少资料表明,在阿奴律陀于1057年聘请佛教高僧之前,缅甸已存在佛教。据《大史》、《岛史》、《教史》诸书记载,于佛教的第三结集时(公元前280年),阿育王已向九个地方派出了  相似文献   

5.
缅甸已被公认是上座部佛教在东南亚传播的最早和最重要的基地,上座部佛教在缅甸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古代,上座部佛教一直同王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政、教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缅甸封建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本文试对缅甸蒲甘王朝时期政权与教权(上座部佛教)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分析和探讨,理清其沿革发展的脉络,揭示缅甸蒲甘王朝时期政教关系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缅甸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教关系作些铺垫。  相似文献   

6.
随着缅甸政治转型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不断深入,一股佛教极端主义浪潮随之高涨,成为社会冲突与局势动荡的催化剂。缅甸佛教极端主义是缅甸现代政治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多元主义恐惧症",其作为一种政治修辞成为执政者建构统治合法性的工具。但这一现代性宗教现象并非凭空出世,缅甸佛教悠久的入世传统是其根源与土壤。本文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视角来解读缅甸佛教极端主义,试图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其踪迹,并在现代缅甸政治转型的场域中探讨其发生学的动力与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7.
现代缅甸佛教复兴与佛教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缅甸是重要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11世纪蒲甘三朝阿奴律陀王热心扶持佛教,使之成为国教。此后佛教在缅甸地区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它贯穿于大多数缅甸人民的生活之中,人们的世界观、伦理道德,乃至从生到死,民族风俗等无一不受到影响,已成为民族宗教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缅甸佛教青年协会产生的背景、诞生及其活动的论述和分析,本文认为:缅甸佛教青年协会在缅甸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即它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民族主义性质的组织;它对缅甸人民民族主义意识的普遍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它缅甸人了解和认识了缅甸以外的世界,使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在发展之初就与世界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尤其是与亚洲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另外,佛教青年协会的性质及其活动使得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打上了宗教的深深印痕,该会的领导策略和方法也为以后的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缅族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属于古羌族的一个分支.公元10世纪左右,缅族从云南进入缅甸境内.缅族进入缅甸之前,属于南亚语系的孟族、属于汉藏语系的骠族等民族已经在缅甸生活了近10个世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缅族进入缅甸后很快与族源相近的骠族融为一体,并继承了骠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1044年,缅人首领阿奴律陀以蒲甘为中心,建立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蒲甘王朝.1057年,阿奴律陀出兵攻打位于缅甸南部的孟人国家直通,把30部三藏经和直通国世代供奉的佛舍利运到蒲甘,并把精通三藏经的僧侣及各类技师带到蒲甘,在蒲甘大力推动佛教的发展.此后缅人以骠文化、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部分印度文化,创造了以上座部佛教为核心的蒲甘文化.蒲甘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宗教、文字、碑铭、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内容.其中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成就远远高于文字和文学方面的成就,达到缅甸佛教建筑史上的最高水平.在蒲甘文化形成过程中,骠文化、孟文化和印度文化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发挥了作用和影响,而缅人则为蒲甘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蒲甘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是生活在缅甸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蒲甘文化是缅甸文化的基石,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以上座部佛教为核心的蒲甘文化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对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一场佛教僧侣和学生带头的和平示威平息之后,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强烈要求东盟暂停缅甸的会员资格,缅甸问题成为东盟会议关注的焦点.经过磋商,东盟最终拒绝了美国参议院要求东盟暂停成员资格以惩罚缅甸军政府的要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峰会开幕仪式致词时说:"东盟将努力防止缅甸问题成为我们加深一体化和建立东盟共同体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缅甸伦理道德及民众思潮的课题,不论在缅甸或中国,长期很少有人涉猎,有关的外文著作和资料也甚为稀少。本文试图把当代缅甸伦理道德的发展背景及二载后几个重要历史阶段的伦理思想和大众思潮描绘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点出其主要表现形式,特征和变化;同时展示佛教对伦理道德的影响、渗透乃至起了取代作用。一、当代缅甸伦理道德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缅甸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些无法融入缅甸社会的中国人因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种原因而陆续离开了缅甸 ,那些仍然留下来的华人很好地融入了主流社会 ,有时甚至很难辨别出他们与其他诸如缅甸、掸、及克伦等种族集团之间的差别。绝大多数华人能讲缅语 ,并取缅甸名字和穿戴缅甸服饰。更重要的是他们跟缅甸人一样 ,一般都信奉佛教。他们对缅甸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越来越多地同缅甸人通婚 ,促进了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缅甸历史上曾经施行严苛的宗教管理制度,压制了宗教族际对抗。脱离殖民统治、获得政治独立后,缅甸国内宗教族裔群体间的紧张局势并未得到缓解,敌对情绪反而因政治氛围日渐宽松而上升。缅甸的宗教传统为境内族际宗教冲突提供了合法性。缅甸一些政治精英刻意引导民众将当前社会发展的矛盾迁怒于特定宗教族裔,煽动宗教仇恨。部分神职人员则默许信众宣泄宗教暴力。缅甸宗教少数族裔由于缺少社会资本,难以改变自身境遇。随着近年来缅甸国内政治日趋稳定和国际地位正常化,缅甸上座部佛教在宗教冲突中的角色成为外部世界关注的新焦点,宗教冲突本身也因此有望得到国际社会透明和有效的调解。缅甸族际宗教冲突为文明冲突论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
缅甸是一个族群状况复杂的国家,族群问题在缅甸政治中占据重要地位。独立运动时期,缅甸各民族的团结被放在了首要地位,并通过《彬龙协议》相互约定独立后采取民族自治的联邦制。但是,独立后的缅甸政府却在联邦制和民族自治上有名无实,相反强调"一个种族(缅甸族)、一种语言(缅甸语)、一个宗教(佛教)"的强制民族融合政策,这直接造成了国内大规模的族群冲突。2003年8月缅甸政府推进民主转型以来,族群冲突依然成为阻碍民主转型的重要障碍,甚至还将完全逆转民主转型,如何解决该冲突成为当前缅甸政治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份以来,缅甸出现了持续一个多月的政治动乱,在大规模的群众示威和抗议的冲击下,社会主义纲领党政府几易其主,终不能挽救危局,最后垮台。9月18日,缅甸国防军发动军事政变,接管了政权,成立以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苏貌为主席的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在缅甸这样一个素来比较平静,人民向来以温顺和忍耐著称的佛教国家,为什么会突然象火山一样爆发出不可遏制的愤怒?统治缅甸达26年之久的纲领党政府为什么会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便土崩瓦解?缅甸政治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拙文试对这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6.
缅甸军政府的转型出于国内外压力。转型后的文官政府在政治体制上有民主化变革;在行政人事上实行文官主导、军人公务员并存的体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扩大了民族自治权;在宗教治理上延续了对佛教的控制;保留了军人的主导作用。缅甸文官政府政治前景不容乐观,但其对民主制度的规定与对合法性的追求,也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7.
缅甸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1988年军政府再次接管政权以来,缅甸民主化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着缅甸与美欧关系,也牵动着中关的地区利益。中美涉缅利益各异,在处理缅甸问题的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分歧,在国际场合发生争议。不过,从2011年开始,缅甸开启广泛的政治经济改革,美缅关系明显改善,双方少了很多对抗色彩,中关在...  相似文献   

18.
在缅族的传统文化中,婚恋自由、性别平等的观念一直被着重强调,也常被人类学家所称道。但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缅族的婚姻遭遇了许多困境,具体表现在婚姻结合越来越困难,适婚男女的独身率越来越高,并且由此引发出许多个人和社会问题。通过在缅甸抱村长期的田野调查,笔者发现这一困境与缅族民族主义复兴、佛教转向等原因有着密切的关联。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移动设备在缅甸乡村社会的普及,基于网恋的新型婚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解决这一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三、现代缅甸佛教动向——以独立后 政治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活动 缅甸于1948年1月4日脱离英联邦,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共和国。争取独立运动是以反对英国资本和限制英印人权益的反英运动而开展的一种民族主义运动。这一运动从十九世纪末便已活跃起来,经过反英——抗日——反英的过程,历时近半个世纪才达目的。这一民族主义运动中有很多青年僧侣参加,并作为积极的领导者而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缅甸华人华侨华文教育郝志刚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在长期友好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胞波”友谊。在历史上有许多的中国人到缅甸谋生,经商和定居,在缅甸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华侨华人群体,缅甸华人华侨华文教育也随之而产生。1962年以后缅甸政府推行国有化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