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09,(19):65-65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伫立在天安门城楼上,揿动电钮,亲手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随后,天安门广场里30万人民举起彩旗,引颈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面对这激动场面,伸出巨手呼喊:“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领袖与人民的呼声融为一体,有如春雷,响彻了天安门的上空,震撼了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3.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大喜日子。那一天,北京天安门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几十万军民的欢呼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标志着一段旧中国受屈辱历史的结束和新中国新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大喜日子.那一天,北京天安门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几十万军民的欢呼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标志着一段旧中国受屈辱历史的结束和新中国新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1949年春,我从石家庄调往北平,当时北平刚刚和平解放不久。进城后我被安排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10月1日那天,由机关组织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我站在金水桥西侧,亲自聆听了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亲眼目睹了由毛主席按动电钮冉冉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陆海空受阅部队的雄姿和广场上几十万群众载歌载舞、欢呼雀跃的宏大欢庆场面。那兴奋、激动的感受,今天回想仍旧令人振奋、难已忘怀。  相似文献   

6.
张彦(副总编辑):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三时,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按着电钮将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在广场的旗杆上。这时候,我作为在香港出版的英文半月刊《中国文摘》的记者,就站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举着我的康塔克斯相机,忙於把这必将载入史册的镜头——开国大典一一地拍摄下来。当时,我强烈地意识到,一个影响远远超过中国疆域的伟大历史事件正在发生。但是,影响究竟有多深多远,我  相似文献   

7.
李志海 《中国人大》2009,(13):49-50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征天安门广场举行。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就在毛主席将要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一个人走上来帮助毛主席调整好话筒的高度。他就是李志海!历史记录下了这一刻!命运注定要把他们和这段重大事件一起写入历史!  相似文献   

8.
江虹 《传承》2004,(1):23
几年前,我曾为本刊校核一篇题为《开国大典花絮》的稿子,文中称:开国大典使用54门礼炮是象征着全国54个民族的大团结。经查阅有关资料,我认为此说不符合事实,遂按了“删除键”。近日,读了国防大学出版社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隆重推出的毛新宇编著的《爷爷毛泽东》,发现这一提法再度出现。该书第七章末节《开国大典》中称:“随着五星红旗的徐徐升起,礼炮在军乐声中惊天动地地鸣响了。由54尊大炮同时发出28响。据说54尊大炮代表全国当时已确认的54个民族,象征全国各族人民坚如钢铁的团结。”看来此说法已广为流传,并为相当权威的作者和出版…  相似文献   

9.
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农工民主党作为人民政协主要组成单位之一 ,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讨论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制定了国徽、国旗 ,通过了《共同纲领》 ,选举了国家领导人。并于10月1日 ,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庄严的开国大典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广场内外欢声雷动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新中国成立不久 ,1949年11月14日 ,农工民主党在北京召开了…  相似文献   

10.
1949年春,我从石家庄调往北平,当时北平刚刚和平解放不久.进城后我被安排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10月1日那天,由机关组织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我站在金水桥西侧,亲自聆听了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亲眼目睹了由毛主席按动电钮冉冉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陆海空受阅部队的雄姿和广场上几十万群众载歌载舞、欢呼雀跃的宏大欢庆场面.那兴奋、激动的感受,今天回想仍旧令人振奋、难已忘怀.  相似文献   

11.
陈永庆 《今日浙江》2001,(15):41-42
“50年前,我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50年后,我又在天安门现场观礼。短短50年,中国从东亚病夫变成红色巨龙。壮国威,震人心,令人难以平静。”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北大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全德激动地说:“社会的发展靠科技  相似文献   

12.
国庆日由来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当天《人民日报》所发消息的标题即为“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今日在首都隆重举行”。当时的盛况在今天全国政协档案处保存的一部  相似文献   

13.
人怎样生活,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昕惯了“活得累”、“活着真好”之类泛泛其谈,最近又看到一部名为“换个活法儿”的电视连续剧。 我是个聋人,听不见电视里那些人物在说什么,没资格去评头品足,但我知道,准活得也不会轻松。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之家,当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人们正沉湎在胜利的喜悦  相似文献   

14.
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3点,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2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2月,解放军抵达拉萨,完成了解放西藏、统一祖国大陆的伟大事业。3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3年中苏又签订了援助我发展经济的协定。1959年6月,由于在中国建立海军联合舰队的侵…  相似文献   

15.
开国大典的盛况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坐落在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城楼上,端挂着八个宫灯,城楼檐上赫然扯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典礼”的横幅会标,天安门城楼上叱咤风云的开国元勋们熟悉的面孔和非凡的气度,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震惊世界的阅兵式,轰鸣作响的礼炮,五彩缤纷的礼花,还有广场上万众欢腾的场面等等。  相似文献   

16.
1月16日上午,反映天安门前“五一”、“十一”庆典活动的史料专辑《庄严的庆典——国庆首都群众游行纪事》出版座谈会召开。当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张廉云宣布“全体起立,唱国歌”时,开国大典时军乐队的总指挥罗浪同志精神百倍地走上了主席台。会议就在这庄严、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始。李大伟、李越然等五位作者代表在会上发了言。1954年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向毛主席献花的少先队员王光如,如今已是航天部某校的校长。她特地从石家庄赶来参加会议,并与当年和她一起献花的刘春延再次会面。她激动地说,献花的经历是她一  相似文献   

17.
《春秋》2016,(2)
正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两件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情。一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就感到无限的振奋与激动。《共同纲领》为什么没写"社会主义"第一届人民政协只是沿用了"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已为人们所熟知的名称。人民政协的阵容,是由全中国拥护新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  相似文献   

18.
备课卡片     
科目修养第一课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天安门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又是新中国开国大典等盛大集会的场所,国徽上的天安门图案是新的民族精神的象征;齿轮和谷穗分别象征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整个图案鲜明地表现出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相似文献   

19.
叶介甫 《黄埔》2007,(3):19-21
开国大典上,人民空军第一支飞行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检阅/朱总司令说:我们空军还要大发展,你们是空军的“种子”,将来要起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这些发自人民内心深处的响亮歌声,随着我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推进.从农村根据地唱遍全国。唱到现在:老年人唱,中青年人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唱.不少国际友人也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