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晋江经验"是地方主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积极实践,其中也蕴含了城市化的重要经验。从理论的角度重新演绎晋江城市化过程,具象提升城市发展观,揭示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包括:城市发展结构、城市建设环节、城市发展动力、城市发展布局、城市发展主体等;以及钮合这些环节,打造起有特色城市,形成了重要判断: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构建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城市现代化;实施紧凑空间组织战略,推动城市发展集约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赢得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实施平等参与包容共享战略,注重人的城市化等。这些关键环节、重要论断对其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形成逻辑思维和借鉴启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始终是各国政府、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几年在提高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有很大进步,但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不相称。因此,如何继续推进和提高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提高我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迎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九条措施:①以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理论为指导,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必须认真汲取国内外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经验教训;③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城市发展战略;④强化区域合作,发挥城市整体功能;⑤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⑥实施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兴市发展战略;⑦加大城乡改革开放力度;⑧科学规划依法治市;⑨搞好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城市现代化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环境建设的根本目标。本文作者正是根据这个目标提出现代城市环境建设的十大标准。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营是新世纪的新课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工程,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本文立足于沈阳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学习与借鉴了国内先进城市经营经验,提出了沈阳实施城市经营战略的模式和实现这一模式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顺应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治理工具、治理效能与治理流程的优化升级,同时也能为城市经济平稳增长持续赋能,并且通过数字消费技术与场景营造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宜居、更智慧、更包容的美好生活需求。从“技术驱动”的信息城市到“应用驱动”的智慧城市再到“场景驱动”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我国城市数字化转型也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融入了新的发展目标。当前我国正处在由智慧城市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实现社会生产活动的空间载体,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多方参与”的新发展目标。为此,需要从战略层面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技术层面完善技术基础建设、创新层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主体层面推动多方主体参与来助推智慧城市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7.
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文章在对公园城市相关概念、公园城市的理论和实践演变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新津县为新时代公园城市建设探寻新津特色、凝练新津模式、形成新津表达的诸多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智慧城市建设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美国是国际上较早宣布探索城市智慧化建设的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从顶层设计、机制保障、领域部署与项目支撑四个战略层次对美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梳理,可以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优美的环境是厦门的核心竞争力之重要组成部分,厦门要在激烈的抗衡中胜出,就要发挥其环境优势,建设海湾型生态城市和循环社会,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统领所有其他战略,以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文献指标库是评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该指标库文献频次分析表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的文献指标与《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指标之间具有一定重合性,但仍有些指标并不一致。为了在理论上和政策实践上获得更大的统一性,设计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专家德尔斐法调查问卷和两两比较的权重调查问卷,形成适合陕西省神木县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表明:神木县四类16项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总体较好,但在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基地建设,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建构等方面仍需持续重视。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城市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城市的发展必然受到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制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城市中的任何活动都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不破坏其稳定机制。要发挥环境规划法律制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低碳城市的缘起与发展路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城市缘起于世界发展阶段、发展观和各国发展战略的新变化,发展低碳城市要围绕低碳经济、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社会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城市管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 展战略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以形态更新、管理创新为基础,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为目的的现代城市再生战略,并对这一城市新发展战略的方式、原则和战 略效益作了较系统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南京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如果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南京的话,我们的城市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一是城市规划引领不够,城市建设品质水平不高;二是城市空间拓展较快,新区综合功能尚不完善;三是粗放式发展模式尚存,精细化水平还需提高;四是重建轻管现象明显,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创新。根据全国城市建设的态势和南京的市情,南京必须又好又快地推进新一轮城市建设,一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彻落实城市发展战略;二是要传承历史、彰显特色,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三是要注重生态、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四是要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全面提高交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加快南宁市副中心城市建设,把南宁所辖的三个县武呜、宾阳、横县定位为副中心城市,建设南宁都市圈,是南宁市“十二五”规划新的发展战略。把武鸣、宾阳、横县县城作为南宁市的副中心城市来规划和建设,对南宁市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南宁市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李洪涛 《工会论坛》2010,16(4):89-90
济南市政府提出全面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的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其核心是通过扩大创新资源、扶持创新机构、强化创新机制、完善创新环境等城市创新要素建设,依靠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信息化是实现城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双赢的必然选择。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城市信息化。目前我们应采取“局部先行,整体追赶”与“局部领域突破,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提升城市信息化的竞争力和整体水平,并推进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城市文化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城市文化往往体现着国家的文化水平。城市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信息文化的主要载体。提升城市文化,是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提升城市文化直接关系到提升市民乃至国民的文化素质。为把提升国民素质作为最终目标的城市文化建设必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学习型城市是以教育和学习为主导的城市现代化发展模式。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目标在于: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营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终身学习体系,形成社会化学习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学习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人力资源潜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看到城市社区服务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社区服务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并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城市社区服务的硬件设备愈发完善,但是,在资金筹集、进而资源整合等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如何完善这些软件并与蓬勃发展的硬件设施相适应进而同步发展,实现城市社区服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我们亟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考察与评估当下中国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策略,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逻辑前提和战略支点,更是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40年,古城西安各领域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西安城市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间的对接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协调与平衡。具体表现为,资本逻辑至上的空间发展模式和城市空间利益失衡等问题掣肘了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发展。有鉴于此,以空间生态正义思想作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引领范式,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导控作用,统筹兼顾市场主体的生态责任,提升文化产业的价值导向,应成为探索西安生态文明发展创新的可行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