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行政与民事争议交织的案件中,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现行解决争议的有效方式。但是,通过对实践中一些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例的考察,在涉及到一些行政登记类行民争议交织案件时,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模式相较于单纯的民事诉讼往往更显繁冗,甚至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做出互相矛盾的民事与行政判决。为了突破这一困局,可以对行政、民事争议的连接点进行分析,判断案件的性质然后决定是否有必要将该两类争议合并审理,如此不仅可以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同时也可达到案结事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行政调解制度作为一种行政救济途径在现实的纠纷处理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行政调解是在行政主体的主持之下,通过合意的方式解决争议的行政行为。但现实中,行政调解在制度设计和实践运作等层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笔者将从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现状出发,提出自己的措施完善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3.
一、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意义重大 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的意见》中,对劳动争议调解的定义为: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以教育、疏导、协商、和解等方法,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深入宣传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把调解作为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摆在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全面推进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胡文欣 《工会博览》2014,(19):42-42
6月5日,海淀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配合海淀区中级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了一起关于经济补偿的集体争议。在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3名资深调解员以及法官4个小时背对背的调解工作后,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4名劳动者最终达成和解.分别向人民法院提出了撤销诉讼申请,这起涉众劳动争议案件得以成功化解。  相似文献   

5.
永复 《工会博览》2005,(8):68-68
近日,东城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召开2005年工作例会,经过会议认真讨论,明确了今年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重点:一是继续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并将培训扩大到社区,力争达到三个100%,即组织“三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兼职仲裁员)旁听劳动仲裁案件审理,听审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对可能要判决撤销或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或者是判决被告履行职责的案件,许多法院都会向被告指出其行为违法之所在,说服其依法自行纠正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对原告作解释、说服的工作,促成以被告撤销、变更或作出行政行为、原告撤诉而告结案,这与民事审判的调解性质一致。从而使《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受到了极大挑战。实践也证明调解在行政审判中的作用,它能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达到最大的统一。因此,笔者主张对可能要被判决撤销或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或者是判决被告履行职责的这部分案件,应当允许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7.
崔春晓 《法制博览》2015,(6):242+240-241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在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事诉前强制调解制度为当事人创造了在调解主体的调解下解决争议的额外途径,有效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复杂多样的争议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行政与民事交叉的案件.同时,该类案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所以,思考新形势下的行政和民事交叉案件既为紧迫又十分重要.从该类交叉案件的立案、审理、调解等角度进行设想,探索新型的审理模式,既可以方便当事人维权,又可以提高司法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9.
日前,北京铁路局工会在北京举办全局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班。局属(分局除外)、局直属9个单位80名劳动争议调解员参加了培训,其中既有工会干部又有行政人事、劳资干部和职工代表。培训班聘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最近到基层调解处理了几起劳动争议,在争议的调解过程中,均适用了《劳动法》相关条款。调解虽然都取得了成功,但是作为当事人一方的职工在调解中辩解,时普遍认为,《劳动法》是管企业的,职工受《劳动法》保护。这种认识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