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1965年间,毛泽东工业化发展战略构想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这一时期毛泽东工业化发展战略构想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客观需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对于中国和上海的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和现实影响,而上海的实践也印证并丰富了毛泽东的工业化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2.
刘晖 《学习论坛》2003,7(12):11-13
毛泽东作为举世闻名的战略家 ,其晚年国际战略思想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 ,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国际战略 ,是毛泽东根据 2 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国际战略态势和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变化作出的科学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3.
从“三个世界”到“东西南北”──毛泽东、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于艳君毛泽东在两极对峙时代,独辟蹊径,创建“三个世界”理论;当今世界,冷战结束,两极对峙解体,世界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邓小平审时度势,将复杂的世界局势概括为“东西南北”四方问题,在多极化世界中...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中间地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于1946年8月首次提出的"中间地带"理论是他战后形成的国际战略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五、六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他的"中间地带"理论.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中间地带"理论的发展轨迹,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毛泽东晚年的国际战略思想以及新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事务的发展,不能离开对毛泽东和周恩来国际战略思想的研究,而且不能将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人分开,因为这两个伟人的国际战略思想始终指导和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事务的发展。在这两个伟人毕生的共同事业中,外交事务是他们合作得最紧密的一个领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国际战略思想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特点。本文是对毛泽东和周恩来早期国际战略思想的探讨,试图说明这两个伟人后来在外交领域密切配合的思想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6.
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维护世界和平等基本原则,构成了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充分表明了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中国实力的正确估量,体现了毛泽东国家安全利益至上的国家利益观。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青年时期湖南自治思想,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内容,其演变经历了萌发、高潮、落潮三个阶段,而这个过程正是毛泽东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毛泽东这一思想具有以下合理内核:关心国内外时势、探求救国真理,反抗强权、追求民主,依靠民力、启发民智、发动民众,重视武装力量,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略论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特征邓淑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历史文化的民族特色。其主要特征有:一、革命性建国前夕,毛泽东针对美国帝国主义的对华策略,发表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檄文。他指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世界上公认的国际战略大师,他们善于根据世界格局及世界基本矛盾的变化,及时把握住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变化和重组,再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及时提出中国外交工作有利指导的国际战略思想。考察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可以看到其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即他们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及促进世界和平,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由此对我国的国际战略进行不断的调整、充实和完善。因此,深入研究他们国际战略思想的演变,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一边倒”的结盟关系1949…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战略领域,义与利的争论是一个永久话题。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是义与利的辩证统一,维护国家利益是邓小平国际战略的最高原则,同时不遗余力地维护国际道义。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江泽民战略思想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确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我们全党做出的正确的选择。”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战略思想体系。江泽民战略思想与毛泽东战略思想、邓小平战略思想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和毛泽东战略思想和邓小平战略思想一脉相承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与时俱进的发展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时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共中央关于成立南方局的决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主导这个演变过程的是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同时周恩来关于华南形势及其敌后游击战略的认识也在一定时期起了作用,这是“南方局”曾在桂林出现的一个原因。但这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设立中央局的规范程序相悖,与时局的发展情况不吻合,也与毛泽东关于通过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成立新中国的基本战略构想和通过大统战在敌后由北向南逐步以战略包围敌人、发展自己,并通过在国统区的小统战配合保障之的战略部署不相符合。到1938年底1939年初,时局和相持阶段形势发展的总体趋势已经清晰,毛泽东的战略思考和部署最终形成,南方局以重庆为中心在国统区及部分敌占区全面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任务得以确定,成立南方局的决策过程最终完成,中共中央南方局于1939年1月在重庆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实施过程中正确经 验和成果加以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也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在实施过程中失误和教训加以纠正与借鉴的结果。邓 小平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继承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原 则;主张以和平共处的原则推动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积极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开 放;提出"一国两制"这一解决国际争端的伟大构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无论是从实践看还是从理论看,其国际 战略思想都既表现为历史上的继承,又表现为逻辑中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统一过程。就对中国的国际战略而言, 可以这样说,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演进的三个阶段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定国 《探索》2007,2(2):13-16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形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着独特的历史轨迹和内在的逻辑结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了国际战略指导思想的巨大转变——从战争危险迫在眉睫的判断转变为战争可以避免的论断;第二阶段: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观来统领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三阶段: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提出我国“有所不为、有所为”的战略方针。每个阶段又包括丰富的内容,其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黄学军强调加强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毛泽东同志把它称之为"伟大的工程",把建设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作为取胜的重要法宝。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与社...  相似文献   

16.
王玉玲 《世纪桥》2001,(6):25-28
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思想,是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外交与国际战略总体框架,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和全部部署。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就三代领导集体的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党的国际战略思想的特点,以及党的国际战略思想对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和发展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丰富和完善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和构建,拓展和深化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以及其他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厘清该体系的逻辑进程,对于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来源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其基本逻辑依据是以矛盾论为哲学基础的“敌、我、友”的力量划分,其直接的思想来源是中国革命和国内斗争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包括对战争威胁的判断和相应的外交战略。对苏联威胁的判断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变化的根本原因。邓小平对威胁的判断经历了继承、强化、减弱三个阶段,他主导的"一条线"战略也经历了实施、强化和终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在艰辛的理论探索中,对抗日外交问题进行了大量论述。他阐明了抗日外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外交目标;构建了抗日外交思想的内容体系。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点,它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扩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