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前中国政府展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诸多困境,如法律制度的缺失、财政分权与行政集权的冲突等等,其根源在于财政权配置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改革进程。文章主要从制度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分析并提出了在改革中优化配置财政权的主要对策,为改革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政府协商是协商民主在行政领域的实现形式,是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必然结果,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实践的理论提升。扎实推进政府协商,需健全和完善平等对话机制,促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平等沟通、理性对话;健全和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制定并公布协商事项目录;健全和完善社会动议机制,畅通政策动议的渠道;健全和完善决策咨询机制,细化决策咨询程序;健全和完善衔接工作机制,加强与人大、政协、政党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健全和完善行政问责机制,把协商民主贯穿在政府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政府和民主行政之间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服务型政府建设重要的不在于预设的规范和特定的模式,而在于以公民和社会为本位,体现公共行政的民主价值。在本质上,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民主行政实质。在实践中,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民主行政维度主要体现在以追求公共利益为核心理念,实行服务行政、阳光行政、领导行政、法治行政、回应行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的观念已经过时,由于行政立法具有的具体性、灵活性、技术性、效率性等特点,政府部门拥有的行政立法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要通过加强行政立法过程的民主参与,以起到保障公民权益,控制行政专横的作用.我国行政立法中民主参与制度过去只有<宪法>作了原则性的规定,200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1年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中确立了民主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以法律形式对民主参与加以规范和保障.但我国行政立法的民主参与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诸多矛盾和困境.  相似文献   

5.
行政领导干部任用工作是体现人民民主权利的关键环节,也是行政工作能否高效的关键环节.在党的领导下,合理设计任用工作的制度和程序,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选举行政领导干部的权利,更好地提高任用工作的效率和行政工作的效率,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课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握好民主的度,建立科学的、适应政府和行政领导干部工作特点的任用工作制度、机制和程序.  相似文献   

6.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使用公共性资金购买公共性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政行为。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有利于加强政府财政支出管理,增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促进政府的廉政建设,增进政府的效能。因此,政府采购业已成为当今各国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我国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对长期以来履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价值观的反思与检视.和谐理念更加关注公民的民主权利、社会公平公正原则、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等问题.彰显了未来我国政府执政的民主与究政蕴涵。为了切实地贯彻这些民主究政理念,政府应健全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与程序,扩大公民参与权;落实行政问责制,实现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既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也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和诚信政府。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法治政府”的路径选择包括: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行政立法体系;强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内涵、意义及实现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行政决策体现多数人意志、保障和实现多数人利益并使之规范化的过程。无论从政府自身建设还是从社会和谐进步、公民权利保障角度看,促进行政决策法治化建设都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实现路径主要体现在:公众参与是基础,程序公正是保障,权责统一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人自古以来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实现人与自然、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谐发展是由人来完成的,而构建和谐的行政管理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因为现代社会的人的社会行为是在政府有组织的管理下完成的。和谐行政管理观的核心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紧密相连,构成同一的整体。和谐行政管理观对于政府治理、执政党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审工作附着大量的侦查职能,造成了不必要的警力及财力的浪费,而预审权力由公安机关独立行使,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预审的监督、制约职能.因而,应实行侦审合一,预审不应当再承担侦查职能,预审权力也不应由公安机关行使,而应由一中立的,不承担追诉职能的司法机构行使预审权,对侦查行为进行有效的司法审查与监督.  相似文献   

12.
“乡镇”作为国家依法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管理农村行政事务和为农民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通行做法。而我国自秦朝至清末的两千多年,“皇权止于县政”,乡里制度集中地反映了宗法性与行政性的高度整合。进入20世纪的一百年,“乡镇”虽然成为我国县以下的地方行政建制,但是一直存在着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乡镇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互相脱节的问题。当前,我们应站在政府体制创新与经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乡镇改革的基本方向,科学地、审慎地对待“撤并乡镇”的问题,决不能再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3.
公共财政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为背景,结合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就公共财政的基本内容、公共财政的特点和职能、公共财政的法律特征和立法框架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公共财政和国家财政的统一,只有把公共财政和国家财政结合与统一起来,而不是将两者矛盾或对立起来,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4.
《宪法》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赋予人大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任免权的职能。其中,监督权更是起到了约束政府权力的关键性作用,应充分贯彻于预算的整个过程。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形势下,人大在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同时,亟须“一体两翼”地着力加强预算监督,促进工作重点向强化预算审批职能方面转移,不断提高理财治国能力,推动国家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从而与公共财政、良法善治的理念相契相合,顺应关注民生、防治腐败的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公共财政理论的引入,引起我国财政体系的大变革.本文从税收基本理论的角度,探析了公共财政对中国税收的影响,尤其是对现代公共财政所带来的影响.公共财政理论使得我们对税收、税收法律关系、税权等都要作重新的审视,纳税人的地位从过去的义务本位已上升到了权利本位,纳税人的权利体系也因此而有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公益诉讼是指国家机关、法人或公民个人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分别以国家和个人名义提起的诉讼。我国现行诉讼法没有规定公益诉讼制度 ,但从实证、国外经验和理论上分析 ,我国应该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就要设立监督权力权利运作机制 ,明确公益诉讼提起的主体、条件和受案范围 ,提高公民的公益诉讼意识 ,设立公益诉讼团体组织 ,改善法院的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等等  相似文献   

17.
公共财政是国家权力公共化的基础,失去了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就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公共性,更不能确保国家权力仅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为此,必须确保公共财政体制具有正义品性、民主品质和法治品格。财政正义体现为国家与公民财产征收关系的合理、适度。财政民主就是政府依法按照民众意愿,通过民主程序,运用民主方式来理政府之财。财政法治要求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实行财政法定。  相似文献   

18.
财政“这一词汇是西方的产物,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制度主要是家计型财政和君主专制型财政。作为现代意义财政类型的公共财政则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密不可分。公共财政理论诞生于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随着公共产品理论的创立及福利经济学的兴起而发展。而当前我国提出的建构和谐社会目标是针对当下我国所处的特定的国内外环境及其所凸现的现实社会问题而言的,其实质是针对我国特定时空对公共财政进行的适度矫正。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安全阀”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旨在维护本国的“公共秩序”,它赋予了法官广泛的自由裁量权,为了保证判决公正,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即在排除外国法适用后,适用与之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来代替。  相似文献   

20.
当前政府公权力侵害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十分严重。对这一问题的治理需要从四个层面考虑:一是从治本之举考虑拟制地方政府追究土地财政的动因;二是改革和完善土地征收与出让制度;三是建立严格的土地征收问责责任制;四是司法权有效制衡行政征收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