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倡导和构建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责任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责任的自觉担当,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承担和履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责任、中国的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人类的未来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形形色色的"中国责任论"的正面回应和超越,是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体现和担当.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略之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坚持循序渐进、合作共赢原则的基础上,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大领域,即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原则,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而不同的文明观,平等正义和均衡正义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3.
以实践活动为"人的存在"本性,考察人类命运的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历史发展过程是马克思直面人类命运的历史视野,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层面的思考:与人类命运攸关的三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论析,揭示了人类命运发展的规律,为人类找到了主宰自身命运的唯物史观视野;在"虚假共同体"的真实存在中构想了"真实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预测了人类命运的归宿;确立"人类主体"思维方式明晰了唯物史观原则,亦为新时代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价值的新的文明发展观,它指向的是对人类未来文明形态的构想。它既超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和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西方中心论",也超越了人类历史上已有的各种共同体思想,高度契合了马克思所设想的远大理想,其核心要义和价值所指是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与命运的休戚与共,被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成为全球性共识,既有理想感召,也有现实基础,也因此而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萌生于"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界定,经历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区域命运共同体"的思考,最终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深刻,逻辑思路清晰,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他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思考迁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中,形成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理念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全新概念,中国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因为中国40年快速发展和全面崛起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内推力量,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也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提供了客观基础和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以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核心的战略思想。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源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目标指向。提高生产力水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条件;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长效制度保障;优化调整国际经济结构、积极重塑国际分工格局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关系的总体发展趋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的深厚现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分步实现原则。其基本的分步实现思路是先通过构建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然后发展到区域内命运共同体,最后才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平等互助原则。所谓平等互助就是通过构建平等的国家间关系,实现各国间的公平发展和创新发展。世界各国应该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应该奉行双赢、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一系列重要思想之一,该思想的提出经历了阐述和平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到向国际传播、再到揭示其人类共同价值观基石的三个发展阶段。当今时代潮流、国际力量对比、国与国联系增强促成了共同价值的生成,推动了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显现;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共掌世界命运的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是合作共赢。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成果,是中国传统"和"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也是重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人类共同“命运”之上的“共同体”,对“命运”意蕴的解读,将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整体阐释、对外传播和全球认同。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命运”一词的翻译也在不断调整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西进之路”过程中的误读与曲解,部分正是由于中西文化间关于“命运”的不同体会和认识。因此,必须回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重要论述中,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命运”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战略的基本统领和根本依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事业,而且具有深刻而科学的文化理念。文化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源泉,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和发展程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理念来源于当前世界发展的前沿态势又超越于现实,具有深厚的现实背景。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精神,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了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形成了全面丰富的核心要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明确文化理念的科学性和正当性,而且还要在实践中践行文化理念,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理念发扬光大,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联合体思想是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理论渊源。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涵盖打造人类经济共同体、人类政治共同体、人类文化共同体、人类生态共同体等内容。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是马克思联合体思想的时代化,主要表现为:强化协商,以民主对话解决全球问题;深化世界历史理论,判断了当下历史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使马克思联合体思想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影响广泛深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蕴含着"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和如何建构"的逻辑理路。具体体现为:以"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大威胁和挑战"为必要性依据、以"人类交往凝结成的共同利益"为可能性支点、以"整个人类的合作共赢"为方法论原则。这一理路承接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彰显了《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即《共产党宣言》中的"类思维"方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必要"的根本思维方式;《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交往理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中的"联合"思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法论原则"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熟思考与设想,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已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与认可。不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真正成为全人类真正认可、认同乃至积极合作践行的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使中国声音、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得到国际认可、认同以及积极合作,应该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和平发展中践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知度;在国际话语体系建设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建构,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可度;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建构,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度。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世界进步的需要,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世界人民的美好追求。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两者相互依托、相伴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应在明确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原则基础上,达成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并从建立伙伴关系、营造安全环境、谋求经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以及构筑生态体系五个方面做出共同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实现。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是应对全球化问题的明智之举,是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现实所需。唯物史观、整体性视野、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关切、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倡导民族平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世界历史理论的契合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使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彰显,为真正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图说天下     
习近平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  相似文献   

19.
以"创新、协调、绿色、和谐、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所蕴含的发展动力、发展思维、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等新思想与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内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存在高度的逻辑契合。从新发展理念视阈下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可以挖掘出创新发展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之源、协调发展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之道、绿色发展是奠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之基、开放发展是指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导向、共享发展是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旨归的意蕴,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顺利推进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引和灵活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间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逐步增强,尤其世界各国面对日益增多的共同挑战和威胁,这使得求同存异以弥合国家差异性、增加国家共同性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发展中不可抗拒的实践维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这一实践维度的最终体现。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实践维度相一致,需要弥合世界各国存在的差异性,确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协调的国家共处差异性原则。一、尊重国家利益多样性与人类命运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