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创造性地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运用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系统来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理想图景,以凝聚民心,共同奋斗,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所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积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坚持正确的建构方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语言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它不仅仅是对客观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文化根基。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充分证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助推民族复兴的重要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理上具有相通性,在推动民族复兴作用的发挥上具有互补性,两者都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而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与文化自信心,中国共产党坚持厚植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话语,丰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大众话语,在多样教育活动中巩固二者的融合成果,极大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增强了民族自尊与文化自信,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强大思想基础。研究抗战时期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规律,推动二者融合向广度与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及拓展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其他文化的融合共生,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捍卫民族精神独立性,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深刻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摘录:中国人增强文化自信,成于民族复兴进程中。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推进一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也真诚地期盼各种文化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建和谐世界。同时,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道德是文化的根基,道德建设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在构建当代中国文化自觉自信的进程中,应该从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发展中获得启示,坚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和生命张力;汲取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为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夯实文化基础;坚持对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创新转化,增强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庄严 《求是》2015,(2):47-4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文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用文化的力量托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7,(12)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并且进一步阐释,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文化自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力量。正确认识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7,(2)
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理想、学说、价值观等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尊崇,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文化自信是最广泛、最基础、最深厚的自信。提升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保障。提升文化自信可以凭借多种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重要的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从内容特质、时代价值,还是国际影响方面,都彰显了独特的魅力,是我们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1.
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就要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就要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历程中,毛泽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系统学习、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进行话语创新的基本前提;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进行话语创新的基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中进行话语创新,是进行话语创新的有效途径;坚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内容与表达形式来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形成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进行话语创新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提出的全新命题,其内涵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前,文化自信对于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培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的路径需要从坚持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教育相统一,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统筹,与提升教育者文化素养相结合,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相联系,与提高大学生文化责任意识相结合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命脉。在建党百余年的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融入到建党精神的内涵中去,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具有必然逻辑。伟大建党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一系列核心理念的同时也就带上了中国特色的文化烙印。新时代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纵向深入,让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持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文化自信,这充分表达了他的文化战略思想。坚持"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热爱、坚信与固守。"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积极践行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渊源,明确了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基础地位。增强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关键在于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价值,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一、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最为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文化创新基础上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深厚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只有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坚持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孙鸿鹤 《奋斗》2023,(21):17-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围绕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自信有着密切关联。充分了解文化自信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精准把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基本面貌、精神特质和价值优势,提升文化自信,助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破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难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合力;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深刻论述,实际上是从大历史的视野,揭示了中国梦的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就是要使在历史上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