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前线》2017,(4)
正北京作为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发展脉络丰富且曲折。本文试图从军事历史与军事文化这两个维度对北京历史文化脉络进行初步梳理,希望能为北京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启迪。先秦时期:战略据点缘于特殊的地域环境,燕蓟地区早在史前时期的传说中就成为部落争战的要地,并孕育着某种战略特征。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召公于北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北京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史》一书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时期北京历史发展的脉络,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了社会主义时期北京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叙事清楚,材料丰富,突破了单纯写党史、...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郭建宁教授撰写的《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系统研究五四以来中国文化论争、文化思潮、文化选择和文化发展问题的学术专著,是把握中国20世纪文化发展脉络和21世纪文化发展前景的一部可读性较强的著作。全书共有导论和十二章。导论和最后两章以论为主,论中有史。一至十章以史为主,史中带论。可以说,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这个选题,其实并不限于当代,只有把握了历史,才能对当代中国文化的选择问题提出切实的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的思路。本书正是基于对中国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岗 《前线》2017,(1):101-103
<正>北京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北京的文脉是什么,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迄今为止尚无定论。北京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七十万年前周口店的人类活动遗迹,到三千多年前燕国建城的遗址,再到金朝扩建中都城、元朝创建大都城,此后历明清而迄于今,文化脉络传承不绝。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给北  相似文献   

5.
魏谦 《前线》2008,(9):58-59
北京地区首部记录区域文化发展历史脉络的专著——《北京西城文化史》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书中集中梳理了西城文化的发展脉络,提炼了西城文化的内涵,探寻了西城文化的精神。该书的出版,是西城区近年来文化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对推动西城区“文化兴区”的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西城区组织的《北京西城文化史》专家座谈会上,区领导和与会专家学者就《北京西城文化史》进行研讨交流。现从读者、编者、出版者的角度,摘登主要观点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杨杰  张昆鹏 《前线》2021,(1):94-96
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智慧支持、意志激励和精神滋养。拥有70万年人类史、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余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置身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多元化格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秉承守正创新理念,繁荣发展首都文化成为了历史和时代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各个历史时期新疆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史实为基本脉络,系统梳理新疆各民族共同参与创造中华文化的史证是加强新疆文明融合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以史为鉴,印证新疆各民族始终浸润于中华文化体系并丰富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贡献,推进历史知识社会化对形成各民族共同的历史共识,解决新疆历史领域认知问题也有现实紧迫性.因此,从了解研究动态、明确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着手,加强新疆各民族共同参与创造中华文化的史鉴研究,知古鉴今、资政育人,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新疆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文利 《前线》2012,(11):57-57
我的案头,前不久添了一本并不算大部头的新书——《北京精神与文化》。虽然只有区区140多页,却承载、浓缩了丰厚的内容,有着解读北京精神的新视角——从文化层面立论。已经出版的一些关于北京精神的书籍,多从理论角度进行阐述,鲜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开掘北京精神与北京文化紧密关系的佳作。由北京史研究会主编,李建平、谭烈飞、马建农、郗志群四位学者撰文,经济科学出版社推出的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作者在书中指出,北京文化有几股气:古气。历史源远流长,有50万年人类活动史,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历史名城,古代建筑多彩,文物遗存丰富。  相似文献   

9.
邢台,冀南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她有着有3500余年的建城史和600余年的建都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在这座城市里,活跃着一支保护历史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团队,那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发展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和江南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上海市虹口区,找准时代契机,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围绕当前的需求,把握角色定位,实现红色资源的持续开发与有效利用。本文以位于虹口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的筹建与发展为视角,挖掘口述采访资料,努力厘清虹口的红色文化脉络,阐释以中共四大为重要源头延伸而来的中共早期的精神密码和文化基因,总结中共四大纪念馆存史育人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并就联系现实工作实际进一步扩大红色场馆资源的社会效应提出若干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左传》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我国春秋历史250余年的大事,它不仅是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于一体的集大成者,而且也是一本生动的伐情与反伐情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2.
尹钧科 《前线》2009,(6):61-62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北京地域文化是指北京地区所孕育的、独有的各种历史文化现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800多年的建都史,尽管都城文化、皇家文化、长城文化、漕运文化等这些历史文化现象并非北京地区所独有,但由于其在北京的历史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产生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所以,也应视为北京地域文化。概括起来,北京地域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刘洋 《前线》2017,(8):70-72
<正>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风范的展示,是城市风韵的表达,是城市风貌的象征。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北京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都对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  相似文献   

14.
正堪称拜占庭百科全书的经典著作《拜占庭帝国史》中文版日前由商务印书馆首发出版。该书作者A.A.瓦西列夫是20世纪国际史学界公认的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权威。该书突破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军事叙述模式,将其文化成就置于与政治方面同等地位,全面阐释了拜占庭在文学、考古、艺术、建筑等各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史》是中学教师进修高师专科中国通史中一九一九年至一九四九年的部分.它叙述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诸方面的历史概貌.本书尽可能吸取近年来关于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上尽量做到简明扼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在每章前面附有学习提要,后面附有复习思考题和阅读书目.  相似文献   

16.
正一般而言,作为地域历史变迁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地方文献集中展现了某一区域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口发展以及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气候灾异等方方面面的历史与现状,具有"存史、资政、励志、育人"的价值意义。方志是最古老的地方文献形式之一,家谱是最具特色的地方文献形式之一,舆图则是最具形象的地方文献形式之一。从重庆图书馆馆藏中所选取的新修地方  相似文献   

17.
蔡慧永 《前线》2016,(9):69-73
正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北京有着数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拥有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其中,大量文物建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分量。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文物建筑,既是落实北京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内容。北京文物建筑基本情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  相似文献   

18.
制度分析视角下的人民公社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跨学科的学术思潮开始介入人民公社史研究。经过二十余年的学术积累,人民公社史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显现出一种“学术脉络”或“学术流派”的延传,具有学术思想史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对人民公社史的制度分析是其间一个脉络清晰、学术创新度较高的视角,在此视角下的研究著述已有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19.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图书馆(以下简称"南洋院图书馆")是全球馆藏东南亚研究资料最为丰富的机构之一,亦名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其前身可追溯到1946年成立的厦门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作为联结中国早期"南洋研究"与当代"东南亚研究"的重要载体,南洋院图书馆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中国人对东南亚认知和关注点的演变。时至今日,中国的东南亚研究机构遍地开花,但基础研究仍很薄弱。梳理和挖掘南洋院馆藏资料,既有助于厘清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发展脉络,亦有利于反思中国的东南亚历史研究尤其是当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学术探索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孔建华 《新视野》2008,(1):30-3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出现一个历史性的文化消费高潮.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文化市场中心所在地,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生产基地.为迎接并利用这一文化消费高潮,北京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1996年至2007年之间,陆续研究制定文化经济规划,从不同的思考点,提出不同阶段文化经济发展策略.文化经济规划的实施,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并在首都经济层面促进文化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北京文化经济的融合与兴起,增强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巩固和提升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回顾总结梳理上述文化经济规划,解读把握其思想脉络和基本特点,对于指导未来首都文化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