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王善明 《法制博览》2009,(23):41-41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逢庙必进,而且喜欢与大德高僧交友切磋。相传,有一天苏东坡与相国寺佛印和尚对饮,酒兴起,和尚即兴挥毫一首打油诗于墙上:“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若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在京都时,与相国寺佛印和尚常有来往。一天,二人在寺内对饮,酒意方酣,苏东坡偶然抬头,见墙上有佛印所题七言诗一首: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东坡自觉修持有得,便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过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  相似文献   

4.
贵刊2001年第9期刊登《古人诗论“酒色财气”》一文,读后即兴作藏头诗一首。  相似文献   

5.
梅朝荣 《法制博览》2008,(19):43-45
《涛经》用了四五首诗来咏叹齐文姜,有诗说她美德双全,让人难以忘怀,“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涛经·有女同车》),而在另一首诗中,却谩骂她荡妇一个,“鲁道有荡,齐子由归”(《诗经·南山》)。  相似文献   

6.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11):F0002-F0002
宋代以奢华著称,蓄妓之风也颇盛行,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多与歌伎交游,“官伎承值,征歌侑酒”。有资料称名相寇准居官清廉,以其“终生不蓄钱财,.家中无歌伎”为论据,可见在当时蓄伎之风何等盛行。但有意思的是,寇准大概也有此好,他的侍妾倩桃曾以诗讽喻寇准,诗中有“一曲清歌一束绫”之句,可见寇准出手还是颇为大方的矗而且,寇准也并没有“痛改前非”的意思,他在回复倩桃的诗中说:“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  相似文献   

7.
桃李 《法制博览》2010,(1):44-45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  相似文献   

8.
陈令申 《法制博览》2011,(11):78-78
杜牧有一首咏唱清明的七绝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诗中杏花村是确有无疑的,这位才学显赫的诗人写的是哪个杏花村呢?这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在何处呢?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争论。  相似文献   

9.
王鼎钧先生的散文集《情人眼》,百读不厌。其中有一篇《诗》,说到他的一位朋友,在择偶上极为挑剔,他把太太分为三种:诗,散文,应用文。他认为,所选的对象,该是一本诗。有一次,他作了“最大的让步”:即使是应用文,也应该是一本《秋水轩尺牍》。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古代笑话:一位解差押送和尚上府城。途中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又为他剃了光头,然后逃走了。解差醒来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然而,要真正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你扪心自问,你对自我是不是既熟悉又陌生呢? 每个社会角色的扮演者都有独特的自我。个体的自我,就它的最广的含义而言,是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之总和,它不但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而且包括所有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体的亲戚、朋友,个体的成就、名誉等等。这一切使个体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满足或不满足的体验。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