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实现宪法权利的保障,也是监督政府依法执政的基础,是公民知情权的体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有利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化,增强政府管理及政府间的透明度;有利于建设一个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有利于广大公民参政议政,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升政治文明。图书馆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出版发行、大众传媒等机构共同承担着各类信息的传播任务,也是提供政府文献信息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政府信息公开化过程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褚松燕 《新视野》2003,(3):31-33
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各国建立透明政府的热点和趋势。我国当前推行的政务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初级形式,公开程度较低,偏重于保密;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济。针对这种现状,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首先应当在公民本位思想指导下摆正责任位置,之后在公民参与下从修改现行的保密、档案法律入手,建构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财政信息公开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信息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公开财政信息,可以有效地打破政府对财政信息的垄断,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阳光财政"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财政信息公开进行深刻理论思考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开财政信息方面的初步实践,分析了财政信息公开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财政信息公开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充斥海量数据信息的激变时代,也是一个公众社交方式变革的时代,公民越来越意识到政治与自身息息相关,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并越发关切自身的政治权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反腐重拳之下,“老虎”“苍蝇”纷纷应声落马。群众拍手称赞的同时更多的是对透明温暖、廉洁高效的阳光政府的呼唤。在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的繁荣、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为政府信息公开和办事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当前政府的数据处理技术和模式,在多元化、碎片化的数据信息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5.
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对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中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地方,而且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公开状况与法律规定的状态尚有差距。本文以“黄由俭案”为例分析公民知情权的实现以及《条例》立法的缺憾和实践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体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新闻采访权是公民知情权的延伸和拓展。政府作为社会主要管理者,掌握了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是法治政府的根本要求。确立并完善新闻采访权正是保护公民知情权、保证政府信息公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行政机关通过行政相对人便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公开其政务运作过程,公开有利于行政相对人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其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抄录、收听、观看等多种形式,依法利用行政机关所掌握和控制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承认公民对国家政府拥有的信息公开请求的权利,国家对这种信息公开的请求有回答义务的制度。世界各国都用法律的形式对此加以规定,以保证公众的信息获取权。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化,需要选择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的专门法律。我国尚未制定有关政…  相似文献   

8.
王焕东 《世纪桥》2009,(7):48-49
政府作为一个国家合法性的行政机关,同时也是其本国公民利益的代理人,它的基本职责便是服务于公民。在公民申请行政信息公开的过程中,政府对公民的信息申请有义不容辞的服务责任,这也是与构建我国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基本框架的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存在一些缺陷,如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位阶较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本身不够完善,监督救济机制不健全,配套法律制度缺失等。实践中,应将公民的知情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上升到宪法层面,给予切实保护;适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提升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卢雪艳 《世纪桥》2011,(15):76-78
在新形势下,及时权威的政府信息发布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利于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和预防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同时,能在"维稳"中掌握舆论的主动权,进而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效率。因此,转变观念,树立信息公开意识,健全完善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建立独立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平台及充分发挥媒体功能的有效机制,对应对新情况并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行政伦理上讲,政府是公民联合聘请的大管家,公民申请政府公开"三公"经费,就好像主人要求管家报一下账,说说钱都花哪儿了,这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何况,《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亦有明确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信息应当主动公开。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非但没有做到主动公开,面对公民申请还充满了傲慢和偏见。河南省南阳市青年王清对当地181个政府部门,提出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7项信息公开申请,许多部门没有实质性回复,他本人反而被当成了间谍跟踪和监视。  相似文献   

12.
知情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充分保障知情权对于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与实践,构成公民知情权实现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仍存在问题与困境。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跃进 《唯实》2013,(2):37-42
衡量民主政治发展的标尺之一是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透明度越高、公开面越广,政治环境越民主。权力运行一旦公开透明,一切的过程和结果便处在人民群众监督的视野范围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阳光"政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公开透明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基本价值理念。本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一个解释政府信息公开影响因素的框架,提出了公众监督力度、惩罚实施力度、信息公开意愿与能力三个方面14个研究假设,并以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公众受教育水平、网民比例、城镇化水平、政府与市场关系、组织配套、制度配套、技术运用能力对信息公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法律制度环境、政府在职消费、地方领导意愿在一定条件下对信息公开具有显著影响,而公众收入水平、外资投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充裕程度对信息公开不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的提高受到公民素质、法制建设、机关观念、配套能力等相关因素的共同驱动,并非简单的财政投入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资讯     
《先锋队》2013,(24):8
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将于2015年前全面公开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对当前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部署。文件指出,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政府的内在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文件要求,当前要重点推进9个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一是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公开。二是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益服务事业的发展,公益服务信息公开逐步成为各国提升公益服务质量,构建透明政府的热点和趋势.公益服务信息公开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开理论与范式研究基础薄弱,公开的实践经验也相对欠缺,尚未有系统的制度为其做保障;公众在接受公益服务信息上仍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探求公益服务信息公开问题,对于构建公益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公益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公民导向型的公益服务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公开作为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政治文明和公民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质是促使公共信息资源使用权向社会回归。在这个过程中,公开信息的动力和阻力并存,共同作用于政府,构成了一个以政府为受力点,动力和阻力相互博弈的力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力场转换,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机制创新,强化社会监督,抑制政府的自利倾向,实现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均衡博弈。  相似文献   

18.
遂宁市安居区积极推行以"公开信息、公开办事、公开评议、公开用人、公开督查、公开问责"为主要内容的党务政务"六项公开",探索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9.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11,(18)
最高法:公民可诉政府拒不公开信息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旨在解决法院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受理难、审理难的问题。《规定》中的司法解释从法院的受理范围、举证责任、不公开的范围、审理方式和判决形式等几方面进行了规定。此外,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行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并将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一种体现市场观念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实施,不仅能有效地加强对我国行政许可的宪政约束,而且也标志着对我国行政管理价值取向的重塑。1.阳光政府的价值取向民主行政是以透明和开放为基本前提的,然而,在我国,许多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过程和行政许可的结果均不公开,这种暗箱操作滋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有鉴于此,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信息公开制度、行政许可听政制度等,努力打造阳光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