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留意台海局势的人们来说,今年的春天可谓多事之春:先是岛内的选举和陈水扁的离奇“胜选”给海峡战争与和平之前景投下最大阴云,接着是4月初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此举再掀美国通过对台军售干预中国统一大业的“新高潮”,也给观察两岸及亚太军事安全的专门家们提供了最新的分析课题。  相似文献   

2.
最近,台湾新领导人提出,未来“国军”将以“精准纵深打击、提升早期预警、争取资讯优势”及“决战境外”的观念,作为建军备战的方向。这一构想出台后,立即在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决战境外”的用意何在?台军有没有“决战境外”的能力?这一思想的提出可能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出评析。 一、“决战境外”的提出及其含义 2000年6月16日,台当局新领导人在台陆军军官学校建校76周年庆典活动上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3.
“台湾主体意识”与“台湾意识”有所不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人为建构的一种更强调台湾主体性、台湾价值、台湾利益、台湾优先的一种社会政治意识,也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台湾国家化意识”。其对当今台湾社会的主流价值的深刻影响所及,直接牵动着台湾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批准向台湾出售交易额最大的一批武器已经时过3年,但是这些武器几乎无一运抵这个岛屿。2001年美台军火交易中的“重头戏”(8艘柴油动力潜艇)还没有通过设计阶段。最近,华盛顿和台北签订了两座远程预警雷达的买卖合同,而这是美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允诺的。据信,  相似文献   

5.
自从美国决定对台出售8艘常规潜艇后,这批敏感装备的货源问题就一直为各方所关注,由于美国早已停造常规潜艇,而通过美国转手从欧洲购买显然也不会顺利,因此台湾中国造船公司推出了所谓的“潜舰自造”计划,抛开岛内“特点鲜明”的政治与舆论因素不谈,中船公司到底有没有能力建造潜艇,对此有必要做更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民进党执政后的台湾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及前景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就台湾经济发展方向与政策进行研究探索,确定以“绿色矽岛”作为台湾总体发展远景目标,以“深耕台湾,布局全球”作为21世纪台湾经济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与战略,台湾当局积极推动将台湾建成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营运总部与“全球运筹中心”;以知识经济为主发展“高附加价值制造中心”,发展以“两兆双星”为标志的核心产业,建设以信息化社会为标志的“数字台湾”。  相似文献   

7.
论析日本的“台湾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台湾帮”正式形成是1973年3月,当时它出现两个组织形式,一个是“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它是“台湾帮”的“老巢”和“据点”,堪称集“台湾帮”之大成;另一个是“青岚会”,它是一批年轻的自民党右翼议员组成的。这两个组织幕后策划者均是岸信介。有人认为,“台湾帮”的形成可提前至1957年。“1957年2月,岸信介政府成立后,自民党内形成了台湾帮”。①还有人认为,可追溯到1949年的“白团”。②所谓“台湾帮”是战后日本自民党内的历史上参加  相似文献   

8.
在前些年台湾“军购案”闹得纷纷扬扬之时,台湾公布了研发多年的“云豹”装甲车。“云豹”装甲车是台岛内近几年最受瞩目的“自产武器”,号称“台湾工业的奇迹”,它的诞生地“兵整中心”也因此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全民健康保险”是台湾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2011年新年伊始台湾“立法院”通过了讨论多年、争论激烈的台湾“全民健保”改革方案——“二代健保”。值此从“一代健保”向“二代健保”的制度转换期,本文拟对台湾健保制度作一深入研究,并剖析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台湾3月份爆发的“太阳花学运”首度攻占“立法院”、“行政院”,创造了台湾“学运”新的“历史”。数十年间,台湾“学运”几经迭兴,深刻影响台湾社会的演进。从“学运”发生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学运”的组织形式、动员与传播媒介、参与者的成分、“学运”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学运”规模和产生的影响等7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台湾“学运”从缺乏主体性到获得自觉,力量在不断壮大,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而其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研究台湾“学运”有助于我们了解台湾社情民意及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更好她推动两崖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赖和素有“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之称。战后台湾,赖和难脱文化政治思潮的羁绊。50至80年代赖和“入祀”忠烈祠、“被驱逐”与“重新入祀”忠烈祠的荣辱兴衰,解严后赖和作为象征符号被卷入国族建构的历史际遇,都源自赖和文学与思想的左翼、民族意识与台湾乡土情怀的各自解读。本论文拟从赖和接受史论述战后台湾政治文化思潮对知识者“形象建构”之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10日马英九首次提出“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这个概念,他说:“60年来,台湾人民秉持正直、善良、勤奋、诚信、进取与包容的核心价值,以‘台湾精神’完成改革,打造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旧。。从此,台湾当局对“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建构就开始了。2010年5月19日马英九又提出“文化兴国”的说法,对于“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除了重复以上所说的“核心价值”之外,还补充说:“表现在外的就是海洋文化、多元文化、詹Ⅱ新文化,以及志工文化和爱心文化”。以上就是马英九所说的“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本文试图就“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内涵、特性、建构的意图以及两岸文化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化台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同发 《台湾研究》2001,(3):52-55,63
所谓“文化台独”,是为“台独”制造舆论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台湾分裂势力推行“台独”分裂图谋的手段之一。“文化台独”伴“台独”而生,随“台独”而行,它是“台独”的一面招魂幡。民进党执政后,“文化台独”日益猖撅,向民众大量灌输“台湾非中国”、“台湾人非中国人”、“台湾文化非中国文化”的理念,图谋泯灭台湾人民的中国心、民族情,破坏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对“文化台独”,已然成为海峡两  相似文献   

14.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2000,(2)
台湾“大选”如美国“大片”台湾政坛最近热闹非凡,2000年“总统”大选在即,参选各方各尽所能,使出非法监听、调查、栽赃等各种手段,令大选各类新闻成了台湾迎接新世纪的一道大菜。正如参选人李敖所说:台湾的“总统”选举有如一部美国大片,悬念丛生,高潮迭起,而且越接近剧终越精彩。 去年12月5日,台湾《中时晚报》驻欧洲特派记者发回了一篇震动台湾内外的专访。这名记者说,地处东南欧的阿尔巴尼亚“台阿友好协会”主席尼科尔·莱西表示,他与其他两名国会  相似文献   

15.
编完《塞内加尔球队丑闻与台湾“外交”迷思》一文,我不由得想起去年访台时,一位国民党资深“立委”对我讲的一席话。这位“立委”说:台湾如果不处理好与大陆关系,“外交”根本无从谈起。 实际上,以“性招待”作为打开“国际”空间的润滑剂,台湾并非今天才有,  相似文献   

16.
泰国首都曼谷19日深夜发生军事政变,正陷入危局中的陈水扁立刻召见台湾当局“国防部长”李杰,商讨时局,以防兵变。就在“倒扁”“挺扁”冲突不断的敏感时刻,台“行政院”破天荒地举行国际记者会,尴尬的是,英国BBC记者劈头就问,台湾会不会像泰国一样上演军事政变?台湾“行政院”发言人郑文灿说,台湾军队“国家化”,必须超越党派,不能介入政治纷争。“陆委会主委”吴钊燮称,台湾发生政变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7.
陈鹏  翟媛 《台湾研究》2014,(4):76-84
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对台湾居民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也产生了有差异的对陆客态度。本文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台湾居民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台湾居民对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影响的感知可归纳“生活环境恶化”、“经济文化提升”、“地方认同与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成本增加”、“资源破坏”等5个维度,居民对积极影响的感知强度整体上略低于消极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把台湾居民对大陆游客的态度划分为“乐观支持者”、“理性支持者”、“中立态度者”和“冷漠态度者”等4种类型。笔者希望通过此文能给台湾和大陆旅游管理部门一些启发,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1895~1945年日本因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强据台湾达50年之久。日本殖民者出于本国的利益与需要,先是将台湾作为日本的原材料与资本输出的基地,后又将它作为战时的军需品与“南进”(中国华南及南洋地区)基地而大加经营,致使台湾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台湾岛内少数“台独”分子为了给“台独”理论寻找历史依据,或为了其他政治目的,对日本的殖民统治歌功颂德,声称“日本给台湾带来了现代化”,并为台湾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澄清是非,本文拟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实质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华 《台湾研究》2014,(3):70-78
美国对台湾“政治安排”的政策对“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有重要影响。美国对台湾政治定位的政策是“认知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独”或“两个中国”,但同时又“对台湾地位不持立场”。在两岸关系的解决方式方面,美国对台湾的前途持开放立场,但认为应透过对话和平解决,且要尊重两岸民众的意愿。美国这一政策增加了对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难度,但在某些方面与大陆对台政策也有一致性。目前,两岸应充分利用这些相契合的政策,推进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20.
某些台湾作家在新世纪对大陆学者撰写的《台湾文学史》或分类史所做的“反攻”,主要是出版《台湾新文学史》或类文学史的著作,对“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一个组成部分”、“反共文学”是一种逝去的文学、“皇民文学”就是汉奸文学的观点作出反弹。他们从政治上和学理上清算大陆学者的台湾文学史观时,还把岛内的统派学者“捆绑”在一起.。代表人物有钟肇政、陈芳明、林瑞明、谢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