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心 《黄埔》2007,(6):54-55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的至尊地位逐渐被确立。汉儒的特点主要是对儒家经典注疏解释,以为统治者所用,儒家经学成为国教,神圣不可怀疑。而当一种学问发展到不容置疑的地步时,其生命就停止了。至汉末,以神学经学为特征的儒学逐渐衰落,直到宋明时期建立的理学才给一直以正统自居的儒学带来了又一次兴盛,  相似文献   

2.
书法与儒家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流派之一,孔子肇其始,孟荀衍其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样,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我们从书法发展史上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及其理论、气质、风格的全面渗透。  相似文献   

3.
陈志尚 《人权》2002,(6):17-19
2500年前由孔子开创,历代后继学者不断解释、补充、发扬而形成的儒家学说,开始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后来经过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之后,儒学实际上上升到国家哲学的地位,成为  相似文献   

4.
一自汉代“独尊儒术”始,经学作为古代中国具有官方哲学意味的儒家经典阐释学逐渐演变为统治阶级的主要思想工具;经学又与儒学天然相关,要求体道宗经、致用重文的一体化,进而成为钦定之学。这不但影响着封建大一统之下的皇权意识形态及其专制政治体制的沿革,而且也决定着经学自身的发生、发展与终结。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注定了儒学与经学的不同历史命运,显示出学术思想发展与伦理政治教化的文化层次分野来: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传统之学,从先秦到当代,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文化影响;而立于学官的经学,在辛亥革命后遂成…  相似文献   

5.
张腾 《人民论坛》2013,(2):220-221
儒家学说从初创至西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不断吐故纳新,始终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安邦定国的指导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学并称"显学"的儒学,并非名副相实。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先秦儒学倡导的德治、仁政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霸政要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纷争局面使儒学无法独尊。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与儒学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与儒学关系新论张兆凯一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原因儒学从社会层面进入政治层面是以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表彰六经、罢黜百家为标志的。目前,学术界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尚有不同的理解。如罗义俊先生认为,汉武帝及其以后,百家并没有被废除禁止,子学犹...  相似文献   

7.
经学是从汉代至清代之交的古代中国的具有官方哲学地位的儒家经典阐释学,自汉代经学肇起,虽然出现了个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间的解经方式之争,但在汉代末年则趋于今古文经学的合一。这主要是在“独尊儒术”的前提下,经学阐释已由过去集数人之力以通一经,转而成为现今之一人可遍群经,阐释的广度与深度有所拓展。至晋代,“自永嘉之后,字内分崩,和乐文章,扫地将尽”,南朝与北朝分立江左与河洛之地,政治上的南北对峙直接导致了“南学”与‘\匕学”的经学流分——“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要之,“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  相似文献   

8.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封建司法的影响周宝峰儒家思想发端于先秦。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接受汉儒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它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相适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对中国封建法律及...  相似文献   

9.
《周易》作为儒学的一部分,在汉代极受重视。特别在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包括《周易》在内的儒家古文献都成了“圣人”“微言大义”的“经典”,被抬到了只许顶礼膜拜、体会解释、不能有丝毫违背或不满的地步。稍有异议便会落个“非圣无法”的罪名,甚至惹下杀身之祸。而学习儒家经典却成为利禄之源。只要跟上一个老师,学通一经,就可以作为进身之阶。因此,从西汉中叶到末期,在一百余年间,知识分了都钻到极其浩瀚烦琐的儒家经典的章句训解中去。  相似文献   

10.
王晓燕 《青年论坛》2013,(5):147-148,F0003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一直占据主体和核心地位,由研究儒家经典而兴起的经学则成为中国古代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学问.20世纪70年代以来,儒家经学研究一改以往的沉寂局面而渐成显学,但大多从哲学或史学角度加以研讨.到20世纪80年代,众多学者突破对经学的单一性研究,开始把经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如经学与中国文化、经学与语言文字学、经学与史学等,第一篇探讨经学和文学关系的论文是殷绍基在1988年4月发表的《"经学"与文学》[《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由此掀开了经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建议出自于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采纳这一建议,并作出决策的是汉武帝,这都是于史有据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般而言,中国文化场的主体文化是儒家文化。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释过程中,往往会把自己的某些消极因素附加给马克思主义,使之产生如下“失真”和“变形”。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自我中心文化传统使得马克思主义偶象化。二、述而不作,经典注释的传统治学学风使得马克思主义凝固化。三、经世致用、政治人伦的文化特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实用化。  相似文献   

13.
正经学是训释、阐述、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其近年来的研究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从研究时段上看,先秦两汉及清代是经学研究的热门时段,而作为经学新变重要时期的北宋却稍显不足。从现有研究成果上看,多是从宋代经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对个别学者、学术流派的剖析入手,系统而完整地论述宋代经学演变及其成就和特色的专著尚不多见。高明峰撰著的《北宋经学史论》(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系统地梳理了宋代经学的演变历程及各阶段的基本特征与复杂成因,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宋  相似文献   

14.
季乃礼 《求索》2008,(11):106-108
有关儒学的正统化,学术界基本认为是在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之时。但儒学的正统化与儒学的独尊概念并不一样,儒学的独尊是和罢黜百家分不开的,而儒学的正统化并不排斥其他诸家。儒学的正统化的标志是儒学的主要治国之策被统治者采用。儒学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孝治”,“孝治”之策首次被统治者采纳是在汉惠帝四年,亦即儒学正统化的时期。儒学正统化为儒学独尊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儒学的独尊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是汉代经学大师,班固《汉书》载:"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五行志》又云:"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由此可见,董仲舒是汉儒的领袖,同时表明他在汉代的崇高地位。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春秋繁露》和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使之名声大噪,不能不视为儒家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他为汉代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上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地位。董仲舒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术思想是很庞杂的。从他建构的"天人感应"理论来看,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而且吸纳了秦汉的阴阳家、道家、法家等诸家思想及自然科学的成就,是一个开放式的体系。任何理论学说,只有不固守己见,不断地自  相似文献   

16.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法系,以其特有的儒家文化的底蕴,独立于世界民族法律之林。特别是“独尊儒术”以来,奠定了“理即法”的思想基础,儒家学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民商法经济法更加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不仅决定了其内容和性质,而且决定了法的适用的各方面。因此,我们要探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民商法经济法的文化内涵,不能不进一步考察儒家学说对其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超华 《新东方》2010,(3):78-80
“经学”是一门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学”,《诗经》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儒家的“诗教”,也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文艺思想的主流,《诗经》“经”的地位确立以后,为后世对《诗经》的研究提供了广阔优越的前景,并使之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专门学问,即诗经学或诗经诠释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经学     
吴心 《黄埔》2007,(3):56-57
何谓经学? 经学指的是儒家经典及训解和阐发儒家经典之学。历史上的儒家经典包括十三部,即通常所称十三经,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价值传统,集结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不但探讨了宇宙起源、天文地理、物产资源、风土人情、民歌国颂、典礼制度、占卜筮辞、历史文献,还研究了鸟兽、草木、虫鱼等等,既包括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大至治国、平天下,小至齐家、修身、养性,莫不可以从中发掘有关的资料,内容十分丰富,是中国文化的摇篮和总汇。  相似文献   

19.
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学派,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之一。自从汉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之下,儒家思想逐渐取得了中国思想界的"唯我独尊"的位置,儒家文化在统一人民思想,推进道德观建设方面功不可没,但真正影响中国历史文化进程者却多为道家人物。尤其是每当国家动荡处于不安之际,道家人物在力挽狂澜、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堪称居功甚伟。由此可见道家思想对中国人,尤其是救世济民的知识分子中的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20.
程朱理学渊源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文化是我国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其本质是典型的中国封建文化 ,其理性的内核是程朱理学。儒家文化孕育了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 ,从而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儒家文化的发展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的 ,它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最初的儒家文化是以创始者孔子及稍后的孟子为代表 ,此期为儒家文化的经典阶段。到汉武帝时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正式确定了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封建文化核心的统治地位。由此发展到儒家文化的第二阶段。到了宋代 ,由于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佛教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