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去年仲秋,张黎洲同志寄来了新著《纵横集》。作为新闻战线的前辈,张黎洲是人民日报的老作者,一直关心、支持理论宣传工作。作为相识多年的后学,我编辑过他的不少文章,也非常爱看他的作品。这次接书之后,我立即认真拜读,一个鲜明的感受是,《纵横集》思想深刻、感情充沛、笔力雄健,从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教益和启迪。《纵横集》分为“感悟篇”、“评说篇”、弹击篇”、拾零篇”四个部分,有思想评论、理论思考、工作研究、世事评说,思想评论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作者倾力较多的正是思想评论,他为人民日报撰写的几十篇文章主要…  相似文献   

2.
一天,有个朋友急促促来电话告诉我,《南方周末》在评论我,我顿生疑云,这么有影响的报纸怎么会呢?他说,你抽时间看看就知道了。果然,那一两天就有不少电话或信息,还有网上都开始出现点"动静"了,而后有些老领导、老乡、老朋友、老同学也从不同的方向把那篇评论以剪报的方式寄给了我。啊!明白了,原来是在评论黄河公铁大桥!  相似文献   

3.
我作为《公民导刊》的一位老读者,同时也是一位资深新闻工作者,平时比较关注贵刊的"时事访谈"栏目。读了2008年第3期刊登的《让义务教育阳光普照》的文章后,感到是一篇内涵深邃,值得细读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4.
徐飞 《北京观察》2016,(4):55-57
正"对我个人而言,阅读为我打开了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让我对历史、对大千世界、对人生都充满了希望和向往"。北大朗润园的采薇阁——中国诗歌研究院,这是陈晓明办公的地方。陈晓明曾出版有《无边的挑战》《不死的纯文学》《德里达的底线》《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等三十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评论三百多篇。曾获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评论家、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等奖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在中国现  相似文献   

5.
统战情深     
我在统战工作岗位上工作了22个春夏秋冬,和《中州统战》结下了深厚的情缘。1980年10月,我怀着复杂的心情,从工作10年之久的滑县县委办公室走进统战部。统战部条件差、人员少,但有热情的领导和同志。我坚持干一行爱一行、要干就干好的老传统,骑自行车跑遍全县,深入了解情况,开展工作。1984年,我开始负责理论宣传工作。在市委统战部的帮助下,我在1990年《中州统战》第3期上发表了我的首篇短讯《道口镇委统战部重视本刊发行工作》,从而启发和激励了我对贵刊的兴趣。10多年来,我先后给贵刊撰写人物通讯、简讯等方面的稿件200余篇(条),被采用81篇…  相似文献   

6.
自1988年以来,我们《曹州晚报》社在菏泽市人大宣传工作中,以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挥敢抓热点、敢攻难点、敢破疑点的"三敢"精神,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采写发表人大工作方面的消息、通讯、评论等稿件1000多篇,有100多篇稿件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工商报、大众日报、山东省广播电台等全国80多家国家和省级报刊电台发表。其中,《89张化肥票喊冤人代会》、《人代会派出的特别专车》、《市委书记命题作文——如何让农民放心种田》、《煤气罐坑害消费者》、《检查组事件》等报道,分别被25家省级以上报刊在头版头条加评论发表,掺盐尿素的报道《怨声、呼声、掌声》被人民日报分别以《掌声响起来》、《警钟敲起来》为题,配评论发表。9年来,  相似文献   

7.
我在人大机关工作有16个年头了,工作之余喜爱"爬格子"。16年来,有40多家报刊、电台共采用我写的580多篇人大小言论,其中有220多篇先后被《人民日报》民主和法制周刊、《瞭望》周刊、《法制日报》、《湖北日报》、《楚天主人》等报刊上采用,有68篇分获中国人大报刊好新闻奖、湖北省、宜昌市及当阳市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8.
"做记者编辑16年,她让我由衷地热爱我的工作。"《楚天主人》创刊100期时,我曾以《读者,我永远的动力》为题写过一篇随想,表达对杂志工作的热爱和得到读者关爱的感动。一晃8年过去了,《楚天主人》又迎来了她出刊200期的日子,而此刻,我仍坚  相似文献   

9.
<正>小泉纯一郎作为首相又一次“见鬼”——这是他任期内第六次参拜靖国神社。去年小泉“见鬼”后,我写了题为《小泉见鬼》的评论。这回。在愤怒失望之余,我忍不住又写了这篇《小泉再次见鬼》——  相似文献   

10.
我是《党建研究》杂志的一名老读者、老作者。1989年,《党建研究》创刊的时候,我是山西省运城地委组织部的一名年轻干部,之后在中组部组织局帮助工作了3年,在山西省委组织部工作了20年。目前,在山西省直机关工委工作。不管工作地区、岗位如何变化,《党建研究》始终和我在一起,一直在我的案头、床头,不少文章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  相似文献   

11.
阎崑 《台声》1994,(11)
黎泽重,66岁,一位老邮人,也是一位老报人.七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他,并以《邮坛又报春消息,飞向盈盈一水东》为题,写了一篇专访,发表在《台声》杂志1987年第7期上.七年后的今天,我决定再次采访他,因为他的事业仍在继续,他在两岸邮人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我在霞村的时候》(下面简称《霞村》)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在延安《中国文化》上发表后,几十年的遭遇是十分发人深省的。作品问世不久,当时文艺界的一位负责同志曾写信给它的作者,说他读完作品后流过眼泪。可是,这样一篇催人泪下的作品,却没有人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对它进行评论。一九四四年,胡风将丁玲在延安期间创作的七个短篇小说以《霞村》为书名编辑出版以后,有人特地为此书写了一篇书评,但也没有用只言片语谈到它。一九四七年,冯雪峰  相似文献   

13.
2000年7月22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专题新闻《人大代表依法监督之后》,为基层人大代表唱了一曲正气歌。看完节目后,我老泪纵横,百感交集。片中的主人翁就是我——武汉市新洲区人大代表蔡耀章。我是新洲区原和平乡石河村人(现属三店街办事处),农民代表,现年62岁,共产党员,老退伍军人,小学文化程度。我今鼓足勇气写一篇回顾我当人大代表9年的履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2期的《中国》杂志赫然推出一篇奇文:《与李泽厚对话——感性·个人·我的选择》。那横扫传统、荡涤理性的气派,那唯我正确、盛气凌人的架势,颇为引人注目。然仔细拜读全文后,不能不指出:这是一篇观点错误、且学风极不正派的东西。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的东西竞博得一些人的喝彩,这就不能不需要做一些廓情真相、明是辨非的工作了。本文不准备全面评论此文,仅就其学风谈点着法。  相似文献   

15.
马明长 《乡音》2013,(6):50-50
我是2007年从中学教师岗位上进入盐山县政协办公室工作的。刚进政协,不知从何做起,求助办公室主任要点儿资料学习,他首先向我推荐了《乡音》,从这本杂志里面我了解了政协的职能,并且从"信息窗"里看到了各级政协的工作。当年《乡音》上开展"征文"活动,我用书信的方式给《乡音》写了一篇征文。没想到,不长时间我就收到了编辑的回信,看到那些鼓励的话语,我激动得热泪盈眶。信中告诉我稿件应该怎么修改,但是由于我的水平有限,最终没能写好那篇征文。至今我还保留着那封回信,经常翻阅,它就是我上进的动力,时刻提醒我,不  相似文献   

16.
正贺国强同志是我在中组部工作期间的老领导,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国强同志。最近,我又一次得到国强同志的厚爱,第一时间拿到了刚出版发行、由他亲笔签名的《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这是国强同志从中央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出版的首部文集,共收录他在不同时期的报告、讲话、谈话、文章、批示、信函210篇,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怀着崇敬和景仰的心情,我逐篇阅读学习了全部篇目,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感触良多、收获很大。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公民导刊》2012,(9):56
惊喜于那些小改变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也是导刊的老读者,每一期《公民导刊》都是我学习的好帮手。读罢《公民导刊》第8期,为该刊物一些小改变而惊喜。读完"特稿",发现后附一个"短评",再读后面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配有相应的"观点"、"延伸阅读"、"相关链接"、"编后语"等。这些小版块附着在文章后面,不仅在视觉上让读者感到很轻松,更丰富了文章内容,开拓了读者的思维和视野。如《小贷公司有"身份"了》,文章写了重庆小额贷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位老人大工作者,也一直是《公民导刊》的忠实读者。我认为2008年最后一期《公民导刊》中,"专题报道"栏目发表的关于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创建"人大代表之家"的《纪实》和《访谈》两篇文  相似文献   

19.
尹家民 《传承》2010,(28):23-25
一位师政委下连当兵,毛泽东向全军推广1958年《解放军报》《国防战士》《云南日报》相继发表了一篇通讯,报道一位老红军战士下连当兵的事迹。报道说,这年2月,解放军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政委何云峰(后历任成都军区和福州军区副政委),身穿战士服装,佩戴列兵军衔,来到"红  相似文献   

20.
读者观点     
《小康》2020,(4)
正今天是2020年1月1日,这一年与"小康"密不可分,作为老读者,我已经与《小康》杂志相识十年了。感恩多年来《小康》杂志的陪伴,它成为了我日常汲取知识,学习新东西的重要途径,新的一年,希望《小康》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