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社会转型期非制度化信访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信访制度和司法制度在利益表达、纠纷化解和权利救济上出现了重叠,信访制度面临法律上和现实上的困境。解决信访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改革信访制度,积极探索转型期信访与法治契合的可能路径,以实现信访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曾经起过重要作用。但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信访制度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产生了异化现象,使减压阀变成了增压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克服信访制度的异化,具体措施有:一是设置信访工作的边界,明确信访问题的受理范围;二是整合信访工作机构,建立人大监察专员制度;三是改革信访考评制度,建立科学的信访激励机制;四是堵疏结合,引导访民有序上访;五是构建信访网络平台,建立信访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9,(4):28-35
信访制度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宝贵制度资源,它是体现"公民信赖"的制度,是遵循"动态民主"的制度,是简便高效的"权利救济"制度,是范围广泛的"权力监督"制度。从国家治理的视野审视信访制度,当前的信访制度具有特质数据、负正效应、隐性推力和刚性依赖等四大特性。新的历史时期,信访制度作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权益保护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风险预警、政策纠偏的制度设置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是我国公民参与国家治理和实施权力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和法定渠道,从长远而言,推动新时期信访制度的改革完善,应积极推进以信访立法为抓手的信访法治化进程,推进信访制度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下的重要制度设计,推进信访机构成为党和政府重要的特色智库。  相似文献   

4.
对信访制度民主属性的确认是理解信访制度性质的重要方面。依照直接民主的多重含义,信访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特征,但这一特征主要指涉信访活动形式要件。同时,信访制度还具有非直接民主特征:一方面,在权利救济案件尤其涉法涉诉案件中,信访处理原则并非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信访处理结果也很少直接受制于访民意愿,这些均与直接民主特征不符;另一方面,伴随科层化和法治化发展,强调权责法定、形式理性、规则之治、诉访分离等要求将使信访制度与直接民主更加疏离。以信访形式、信访结果、政治功能和权利救济功能为维度,可以发现信访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特征和非直接民主特征,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复合民主属性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颜如春 《行政论坛》2011,18(2):15-20
信访制度在中国政治环境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目前信访制度已经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表现出对解决问题的不力和不适应。完善信访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整体设计,从改革信访体制、健全信访机制、创新信访工作方法、推进信访法治等方面探讨完善信访制度的路径。改革信访体制,可供参考的模式有:"机构整合"模式、"功能整合"模式和"专门委员会"模式;健全信访机制,重点是:健全信访问题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信访问题监测预警机制,权益保障、疏导教育、稳定控制相统一的问题处理机制,司法、行政、社会相配套的权利救济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面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信访工作方法:即创新"预防"工作方法、"受理"工作方法和办理工作方法等;推进信访法治:即明确信访机构的法律地位、信访法律关系、规范信访程序、规定信访机构的权限、明确国家机关在信访工作中的责任等。  相似文献   

6.
田文利 《团结》2010,(5):37-38,57
就目前我国的信访制度而言.人们都在质疑信访定位问题.到底是一项什么性质的制度?不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都有不同的声音。如果从公民权利救济角度来看信访.信访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等都是权利救济的必要程序.既然已经有了行政和司法的权利救济方式.还要信访做什么?  相似文献   

7.
刘武俊 《团结》2005,(1):16-17
最近,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该条例将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在传统的信访制度面临尴尬境地、社会舆论尤其是有专家对信访制度的存废提出异议的背景下,国务院及时颁布了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这无疑传递了革新信访制度,重新焕发信访制度的生机活力的信号,同时也从立法上进一步肯定了信访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这次国务院对《信访条例》进行修订,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是增加了畅通信访渠道的内容,以更好地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并化解社会矛盾。二是增加了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的内容,以提高处…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1)
随着改革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信访工作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信访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前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信访制度改革之路究竟该如何走,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探索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社会治理的视角,认为信访制度改革应坚持党政主导、多元参与,实现信访治理的系统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信访治理的法治化;注重疏导、加强引导,实现信访治理的综合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实现信访治理的源头化。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访:概念辨析、实践演进与治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6,(2):1-6
网络信访是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种实践,可以推动传统信访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符合互联网大数据条件下政府治理变革的总体方向。"网络信访"这一概念缘起于政府信访工作的实践,涉及信访信息系统、网上信访、信访信息化和网络信访等四种表述方式。追溯网络信访的实践演进,大体分两个阶段:一是基于政府专网的信访信息系统阶段,二是基于互联网的信访信息系统阶段。以淮安"阳光信访"为案例研究发现,网络信访的治理创新主要体现在方式创新、流程创新、功能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四个方面,在这四种创新中,方式创新和功能创新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领导信访包案制度是指由涉及信访的地方领导干部负责,运用行政资源和所辖权力,对重大疑难和牵制若干部门的信访案件集中进行化解的一项工作制度。领导信访包案制度是由领导定时信访接待制度发展而来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在《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三个文件中对此作了总结,并将领导信访包案工作列入了考核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李越  陈喻伟 《学理论》2009,(19):105-106
信访是我国公民的宪法权利,也是公民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涉诉信访是司法民主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我国法院在纠纷处理尤其是信访制度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应从信访工作法制化、加强立案和司法救助工作以及加强信访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法院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12.
信访是信访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具体制度的设置偏离了权利保障的轨道,模糊了信访行为的合法性,致使信访在实践中陷入困境。以权利保障为宗旨定位信访制度,是信访脱困的可能且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9,(4):45-54
信访制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政治参与、权力监督、权利救济的基础性制度,而价值理念、权利保障、组织机构及其权责关系是其核心要素。根据历史背景和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可将我国信访制度70年的历史变迁划分为创立期、发展期、重塑期以及全面改革期等四个阶段。总体而言,我国信访制度呈现朝着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明显趋势。本文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范式,剖析信访制度变迁的历史图景和内在逻辑,挖掘其制度精神中内蕴群众路线之历史基因,且重视经济社会结构剧变等情境性因素。在制度模糊性的结构性约束下,信访制度变迁的历史图景源自中央政府的权力配置逻辑、地方政府的压力与责任逻辑以及信访人的权利逻辑等多重逻辑之间的交融碰撞和互动互构,在有效回应民意和规范社会秩序之间寻求均衡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信访制度变迁的逻辑起点和核心线索。  相似文献   

14.
于晓琪  吕成 《理论探索》2011,(6):137-140
信访与行政复议的有效衔接和互动是减轻信访压力,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基本思路。当前,信访与行政复议的衔接互动存在诸多问题: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不清,二者衔接互动的标准不明确,衔接互动的方式不合理。加强我国信访与行政复议的衔接互动,应准确定位信访制度,明确衔接互动的标准,建立衔接互动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信访听证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信访听证制度是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具有监督、协调、预防、指引等功能。目前存在着适用范围不明确、信访听证组织机关和主持人缺乏中立性、办理与复核听证关系不清、信访处理意见与听证程序缺乏衔接、法律责任粗疏等问题。完善设计如下:一是放宽启动条件并划定必须举行听证的范围;二是由信访工作机构担任听证组织机关和选派主持人,并建立听证建议书制度;三是明确办理阶段经过听证的事项不再组织复核听证;四是设立群体性信访事项听证代理人和代表人制度;五是设置听证异议程序,明确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六是明确经过听证的信访处理意见的终结性效力;七是完善信息公开及其它信访工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王俊华 《学理论》2013,(24):12-13
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信访制度适应中国社会转型期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要求,在公民权利救济和政治参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当下信访制度功能错位的影响,探讨信访功能的回归途径。通过民主法治的全面推进、人大制度的健全完善、司法救济机制的改革等,使信访制度的功能回归到本位上来。  相似文献   

17.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规范性缺失主要表现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预警机制不完善、工作流程阻滞、特有文化与法律权威的矛盾冲突。其原因在于,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存在着人治色彩、救济功能大于法律救济功能、与群众工作的互联互通程度较弱。提高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规范性程度的制度安排主要体现在:健全群众工作制度,以群众工作统揽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合理配置和科学设计纪检信访举报权力以及流程;健全法律制度,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体制之内"变为"法治之内"。  相似文献   

18.
"信访不信法"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访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法律,只是想要穷尽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手段而已。信访制度被确定为权利救济途径后,访民由于对信访制度的误解将其作为凌驾于司法救济之上的最终救济加以利用。无论是对访民个人还是对国家而言,信访制度带来的净收益都是负值。当下迫切需要将权利救济功能从信访制度中剥离出来,重新确立司法救济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4)
中国网民数量的增加、网上信访系统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网上信访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与传统信访途径相比,网上信访优劣势并存,网络因素的加入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信访的定位不清、职能多元的窘境。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网上信访成为制度创新的思路应当是:恢复网上信访的信息传递功能,明确网上信访规则的透明体系,提高网上信访主体的网络技能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信访制度的由来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鸿 《团结》2005,(1):11-15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颁布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该条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历经三个月广泛讨论的信访改革最终以“稳妥改革”的方式定下。由来信访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权利救济方式,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信访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和维护人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形式。信访在行政领域为公民提供的补救措施,公民通过获得司法行政中的补救,以保护其利益。1951年6月7日政务院颁布的《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是信访制度正式确立的起点,由此这一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