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亚华人经济活动的沿革和当地政府对其态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政治和历史所产生的一些经济结果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东南亚国家对华族和华人企业的态度以及华人经济活动及其企业势力是如何达到目前这样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的,就必须记住下列几个基本因素:(1)一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获得独立的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2)东南亚国家的新兴政界上层人物对中国和华族的看法;(3)东南亚各国华族社会在经济上所起作用的发展史;(4)华族对那些针对他们的限制性政策的反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民族主义和政策除了泰国以外,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取得独立的,这些新独立国家最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它们的独立及其决定自身政治、经济前途的权力。这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阐述和分析诸如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东南亚大陆过渡性经济(TEMSEA)最近实行的宏观经济改革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将它们的经历同诸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其农业在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东南亚其它较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 人们已对发展中国家有关农业与农村人口的宏观经济政策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影响进行了很多研究。然而,人们尚未根据最近的政治发展情况来对东南亚国家进行全面的研究。因此,笔者希望本文能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10—15年来,国际垄断组织进一步增加了对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这种现象在一系列东南亚国家中尤为突出,因为国际垄断组织在这些国家中进行了某些对外经济扩张的新偿试,这种新偿试后来也被应用到发展中世界的其他地区。作为发展中国家,东盟各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从六十年代中期起就开始引起美国、日本和西欧国际垄断组织的注目,因为东盟各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天然资源以及其它一些有利因素,其中应当指出的是,东盟五国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当地企业的工资相对较低,等等。而许多东盟国家有利的投资气候则是  相似文献   

4.
越南革新的渐进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底,越共“六大”深刻总结了四届六中全会(1979年8月)以来越南革新探索阶段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正式揭开了越南全面革新的序幕。近20年来,越南革新开放在渐进中摆脱了持续多年的经济社会危机,顶住了前苏联东欧(以下简称苏东)剧变造成的重大冲击,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开创了政治社会基本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良好局面,并逐步加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融入地区与国际经济的步伐,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模式。近20年来的越南革新,是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  相似文献   

5.
西欧是“福利国家”(西欧的专门用语,意即通常所谓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源地。1948年英国工党政府正式宣称建成“福利国家”之后,西欧其他国家亦纷起仿效。不久,“福利国家”制度便风靡整个西欧。战后以来,“福利国家”制度曾是西欧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度被誉为“西方世界的骄傲”。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这种制度的局限性日渐显露,引起了西欧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有人提出了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重新评价”的问题。本文拟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泰国(史称暹罗)是近代东南亚国家中唯一保持政治独立的国家。二十世纪初,随着东南亚各国争取独立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泰国当权集团为了维护独立,巩固统治,也先后倡导和鼓吹民族主义。本文拟就泰国当权集团的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与特点,试作论述。一、泰国近代民族的形成与特点如所周知,1855年的英暹条约(又称鲍林条约)及其后与欧美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泰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近代国际政治的急流中,沦为半殖民地。但由于  相似文献   

7.
再论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与政治发展:若干重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与政治发展 :现状与趋势》一文 (载《东南亚》 1999年第 3期 )中 ,我们分析了冷战以后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一地区各国的政治发展和民主化问题。本文将在此基础上 ,较为深入地探讨影响东南亚政治发展尤其是民主化进程的一些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内部因素。我们认为 ,东南亚的政治发展之所以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 ,民主政治虽有发展但却不平衡是因为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和民主化进程 ,仍将是诸因素影响、整合的结果。一、从总体上看 ,在走出“两极格局”的冷战后时期 ,不再存在东南亚各国在…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国家对华人经济的限制一直是过去(往往是成功的)华人经济活动和一些新独立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及其把华族(无论加入其国籍与否)看成异己分子的倾向之间互相对抗的结果。下面的历史评论将摆出与此有关的某些事实。(一)华人不是这个地区的新移民,因而不是真正的外侨。(二)华人同那些从西方来的新移民不一样,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试图在东南亚建立政治殖民地。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在东南亚活动舞台上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但主要是在经济方面。华族的定义华族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1992,(3)
笔者曾在《东南亚发展趋势和云南的对外开放》(载《东南亚》1989年第1期)一文中谈到,“面向东南亚,将是云南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调整、改革和发展,这种重要性还将不断增加。”近几年来,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承认。  相似文献   

10.
以15世纪末欧洲文明扩张到美洲为开端,全球化便开始了其进程,到19世纪时已经呈现出了不可阻挡的态势,但“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概念则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由T·莱维提出,用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尽管对全球化概念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实践中来看,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事实,即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其它一切全球化活动都发端于此。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主要内容,而加速全球化的最大推动力无疑就是市场经济。本文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讨论全球化与东南亚华人经济的联系与互动的。一、全球化对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影响全球化把…  相似文献   

11.
导言本文旨在分析东南亚“华”裔中小型企业家所显示的“华人特性”的各种含义。随着中国被视为一个新兴的经济超级大国,这个老问题便增添了新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东南亚“华”裔企业家在它们的东南亚所在国采取各种社会和经济策略时,是如何随着中国经济事件的不断变换而自我定位的。作者研究了这些企业家如何利用经济、政治、种族和文化的手段在当地和全球性的资本积累过程中为自己创造并维持不同的有利条件。本文在新近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这种企业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他们在其各自的当地环境中处理经营策略和社…  相似文献   

12.
观点上的一种微妙的、然而十分重要的改变已在东南亚各国首都有所反映。今日的政府官员、外交家、甚至银行家和商人们,已不再从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来讨论贸易、政治、投资或安全问题。代替这种情况的是,这类事情主要是作为东盟所面临的问题来加以讨论,有待于在东盟机构中处理,并可望得到解决。国际合作的首要因素(政策制  相似文献   

13.
中东地区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东南亚地处伊斯兰世界的边缘。中东地区作为伊斯兰教的中心,一直盛产各种伊斯兰思潮:瓦哈比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伊斯兰民族主义等,并通过朝觐和留学等方式向东南亚伊斯兰社会传播,激发了东南亚的帕特里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韩国政府超越冷战意识的民族统一、民族至上意识开始逐年上升,2000年朝韩首次历史性峰会标志着这种意识进入新的高峰,韩国政府对朝政策也由民族和解的“北方政策”阶段迈入不计代价、更具民族主义色彩的“阳光政策”和“和平繁荣政策”阶段。南北经济交流合作也由此进入民族主义情结浓重的发展时期。但是,这种政治因素影响下的非市场化运作是否可持续显然还是个疑问。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1991,(4)
此前,我曾从对扶南的社会性质问题研究人手,对柬埔寨以及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古代社会与奴隶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先后撰写了几篇文章,认为柬埔寨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扶南的社会性质属封建社会。并认为柬埔寨及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历史上,尽管社会的发展进程并不一致,但封建制与奴隶制都是同步形成的。并且,由于封建制一开始便是在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当地村社成员进行直接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或超经济剥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在其与奴隶制因素一道对原始社会的否定过程中,可以说一开始便发展成了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所以,就社会形态而言,东南亚各国历史上也就不曾经历过一个奴隶社会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一、自然形成的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人们一般把世界经济中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市场容量与经济潜能巨大、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最终需求和外贸出口增长最快、引进技术与国际资本数量规模巨大的地区,称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它既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火车头之一。世界经济的增长重心,首先在二三百年前形成于西欧(主要是英国);到19世纪末期,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近三四十年来,在东亚首先是日本、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其后是中国、东南亚其他国家及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技术合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十六年来,广西充分发挥邻近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广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广西在巩固港澳市场的同时,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这就是以华南和大西南为依托,以沿海港口和沿边开放城市为前沿,在发展边境贸易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与广西有边界接壤的越南的经济技术合作,并以越南为基地,幅射整个中南半岛国家及其它东南亚国家。但是,由于名种因素的制约,广西的外贸进出口贸易主要还是以港澳为重点,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的规模还不大,水平也不高,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战后四十年来,西欧一直在调整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探索自立的道路。今天,西欧已大体确定了自己的政策方针:(一)在东西方关系上,力争在“低水平均势”基础上的缓和;(二)在同美国结盟的前提下谋求“多极”格局,发挥独立作用,竭力影响美国决策;(三)坚持“防务加缓和”的方针,不放弃同苏联和东欧改善关系的机会和努力;(四)保持西欧联合势头,加强北约内“欧洲支柱”作用;(五)扩大西欧同第三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非洲地区主义是非洲国家间的一种政策选择 ,在本质上属于国家主义 (民族主义 )的发展范畴。它是非洲国家促进社会发展和增进人民福利的一种发展战略 ,也是一种适应全球化需要的新形式的南南合作 ,其目的是通过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解决内在的发展问题与紧迫的跨国性问题。就功能而言 ,非洲地区主义主要表现为“发展型地区主义”和“安全型地区主义”。  相似文献   

20.
西欧经济经历8年持续增长之后,于1990年年中开始发生变化。先是部分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到1992年下半年逐渐蔓延至全西欧。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衰退仍在继续发展,它对西欧的一体化进程、各国政局以及对外经济关系,业已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衰退的实质 80年代末期,西欧报刊舆论鉴于西方世界经济“繁荣”持续多年,曾就“西欧经济衰退是否消失了”的问题议论纷纷,一度认为经济周期似乎不灵了。90年代初爆发的西欧经济衰退,恰好是对这种“衰退消失论”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