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支那(Indochina)曾经是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并称,它在人们的种种想像里一直是一片风情万种的土地,只是由于近代以来频繁的外族侵略和内部纷争,那烽火连天的战地印象才让许多旅行者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各国联盟于1967年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政府倡议成立,旨在促进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和文化发展。文莱于1984年、越南于1995年、缅甸和老挝于1997年加入东盟。但柬埔寨局势持续动荡阻碍了10国的经济增长。 即使东盟各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有共同利益目标,但其必须认识  相似文献   

3.
赵旭 《当代世界》2014,(4):65-66
<正>作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一环,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多边合作——"美湄合作"在2009年7月拉开了大幕。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与柬埔寨、泰国、老挝、越南四国外长共同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号角吹响了。时隔不到一年,  相似文献   

4.
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今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东亚、北美和欧洲三个重要地区.东盟和东盟"10+3"东盟全称东南亚国家联盟,其成立过程如下:1967年8月7~8日,印尼、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并发表<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国为创始成员国;文莱在1984年独立后即加入;越南1995年加入;缅甸和老挝1997年加入;1999年4月,柬埔寨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后一个加入东盟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诺罗敦·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 1922-)曾任柬埔寨国王、首相、国家元首。在柬埔寨的政治舞台上活动近50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也是一位著名的国际活动家。他不仅领导完成了柬埔寨的独立事业,而且为巩固独立、建设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他两度与左派力量合作,进行了抗击美国、越南侵略者的斗争,赢得了柬  相似文献   

6.
郑赫然 《法制博览》2009,(23):12-14
伯希和(PaulPetliol,1878—1945).法国人。1878年出生于巴黎,商人家庭。早年在法同政治科学学院、东方语青学院等处学习.1899年往越南河内,学习并供职于印度支那考古学调查会,即法兰西远东学院,曾数次奉命往中国.为该学院购买中国古籍.  相似文献   

7.
"雁行模式":东亚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简称东亚模式,其中"东亚"的概念,近年来通常采用世界银行所指的东亚范围,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东盟十个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与越南).  相似文献   

8.
柬埔寨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南端,形如泰国湾内一个巨大的贝壳,东至东南与越南交界,东北部与老挝接壤,西至西北与泰国相邻,西南部濒邻泰国湾,国土东西长560公里,南北宽440公里,总面积181035平方公里。柬埔寨是一个拥有20多个民族、以高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人口约1300万,其中约10%的人口集中在首都金边。柬埔寨自然资源丰富,无地震、火山等重大自然灾害,享有“和平绿洲”之美誉。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国际背景和美国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大战后 ,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印支地区成为国际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是法国企图重建殖民制度所引发的 ,首先是法国殖民主义者与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之间的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但它又不仅是法国与越、老、柬之间的冲突 ,而是一场各种力量参与的国际斗争。大国的卷入 ,特别是美国的插手和干涉是这场战争延续和扩大的一个至关重要外部因素。在纪念奠边府战役和日内瓦协议签订 50周年之时 ,重新考察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国际背景 ,不仅要研究法越矛盾以及英国、苏联、中国等等因素 ,还需对美国的介入及战争中美国的作用作充分的考量 ,才能对这场国际斗争有较深入的了解 ,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经过前阶段的几个战役,今后的越南抗法战争要怎样去夺取进一步的胜利,直到取得最后胜利呢?毛泽东经过全面的思考,形成了一个总的战略构想:首先开辟越南西北战场,夺取越南西北和老挝北部,再向印支中、南部,进而向柬埔寨发展。先向法军兵力薄弱的地区进攻,逐渐壮大自己,削弱敌人,创造条件,最后夺取红河三角洲,赢得抗法战争的胜利。他随即通过罗  相似文献   

11.
樊莹 《当代世界》2021,(8):53-58
2020年11月15日,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均处于十分严峻复杂形势的背景下,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0个东盟国家,以及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5个亚太国家的代表,在经过8年31轮正式谈判和400多场磋商后以视频方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RCEP).虽然目前RCEP还处于成员国国内立法机关批准阶段,但是作为迄今世界第一"超大型"自贸安排,其签署后已引起了各方空前的关注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2010年5月,我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赵胜轩同志率领的中共友好代表团成员之一访问了老挝、越南两国,在切身感受老、越两国党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深情厚谊的同时,亲眼目睹了老挝革新和越南革新开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倡议下,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举行首次部长级会议,共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简称GMS)机制。16年来,GMS取得了丰硕成果,使GMS成为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前沿。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合作进程的不断深入,GMS各国问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合作成果层出不穷,GMS合作前景日显广阔。  相似文献   

14.
历史性盛会 2006年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金桂飘香的广西首府南宁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以及柬埔寨首相洪森、文莱苏丹博尔基亚、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老挝总理布阿索内、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缅甸总理梭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泰国总理素拉育、越南总理阮晋勇和东盟秘书长王景荣一起出席了峰会,温家宝总理和阿罗约总统分别代表中国和东盟在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徐梅 《当代世界》2008,(2):27-28
2008年是“日本湄公河交流年”。新年伊始,日本便决,定在1月16日召开的首届日本——湄公河流域国家外长会议上向泰国、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五国提供约20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旨在构建“东西走廊”物流网络。据悉,5月份日本将在横滨市举办第四届非洲开发会议,届时将讨论有关非洲开发的具体事宜:日本政府的上述举动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越南、古巴、老挝、朝鲜四个社会主义国家抵御住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2010—2011年,四国先后召开了具有历史风向标意义的全国党代会,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各国革新社会主义的方向与决心。研究报告综述了2010—2011年越南、古巴、老挝、朝鲜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动向和四国社会主义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澜沧江——湄公河流经的中国云南和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缅甸的地域范围,包括了2.5亿人口和233.1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湄公河是一条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是该区域国家相互依存的天然条件。 从经济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一种世界潮流。而湄公河次区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的重叠区,被视为“未开发  相似文献   

18.
<正>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简称GMS)[1]是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ADB)的倡导下成立的一个次区域合作机制。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作为加入方,共同进行次区域合作。GMS合作机制主要有领导人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和工作组四级,秘书处职能由亚洲开发银行行使。其中,领导人会议是最高决策机构,每三年举行一次,按各成员国字母顺序轮流主办。[2]随着次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域外大国也积极介入到合作中来,企图发挥更大的影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7月1—3日,由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简称和裁会)主办的第二届万寿国际安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和裁会会长马飚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主持开幕式,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瑞典、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老挝、泰国、菲律宾、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联合国裁军研究所、上海合作组  相似文献   

20.
第九讲 老挝问题与国际斗争 围绕老挝问题的国际斗争十分复杂。老挝是一个内陆山国,80%的国土是山地,以小农经济为主,生活方式类似于中国的西双版纳。它的民族属于泰老族系(广义地说包括泰国泰族、老挝族、中国壮族、西双版纳傣族、越南北部岱族和傣族、缅甸掸族、印度的阿萨姆族、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族等)。老挝族语言上和泰国相通,在地区上还包括泰国的东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