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把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作为司法救助的重要对象,是人民法院延伸、拓展司法审判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彰显了人民司法对未成年人特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是特别需要关爱和支持的群体。把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作为司法救助的重要对象,是人民法院延伸司法审判职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2006年以来,北京市法院稳妥推进"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工作,最大限度促进未成年当事人积极乐观地生活、学习,为这片特殊的温馨园地播洒了"爱"的阳光和雨露。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制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宽严相济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未成年人首当其冲应成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适用对象。对构建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制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对帮教和办案具备独有的价值。2020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律文书格式样本》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格式、内容等进行了较详尽的规范,解决了实践中呈现出的信息零散、片面,缺乏必要的综合分析与评估等问题。为切实解决帮教工作中被调查对象真正的失足原因及其感化点等深层次问题,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尚需增加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过程中重大事件为调查的独立款,增加未成年人的朋辈交往情况作为个性特点中的调查项,合并分散在两款中的未成年人对涉罪行为的主观认识项,增加未成年人主观方面项补全帮教条件中相关调查内容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唐伟涛 《法制与社会》2013,(22):257-258
新的刑诉法已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一章以及多项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同时对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建议几个方面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一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一平 《法制与社会》2013,(23):120-121
新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将多项涉及未成年人的制度独立编入"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一章,此前学界呼吁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也作为一项新制度纳入其中。但新《刑事诉讼法》仅对该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而对于具体的制度设计仍稍显粗疏。在司法实践中具体构建该项制度,不仅是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初衷,而且也是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法庭内外》2009,(6):55-55
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在规范自由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今年3月,该院在涉少刑事审判中首次适用量刑答辩程序,审结了一起有多名未成年人参与的共同抢劫案件。在充分考虑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及被害人各自合理量刑意见基础上,最终以抢劫罪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育和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重要法律举措——相对不起诉,因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着诸如适用范围过窄,不起诉程序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相对不起诉的准确适用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适用相对不起诉的理论支撑、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我国未成年人适用相对不起诉进行探讨,以期更好的发挥相对不起诉制度在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的作用,从而挽救轻微罪错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9.
犯罪记录封存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新增设的一项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确立不仅在理论制度建构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以及预防犯罪等方面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其适用对象除了被法院判处5年以下轻罪的未成年人以外,应秉承“举重以明轻”,将适用对象扩大至决定附条件不起诉以及相对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在适用主体方面,应包括所有知晓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单位和个人等.同时,应设计完善犯罪记录封存的程序,制定严密的查询制度,完善检察监督程序,做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论“检校共管”——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法制与社会》2012,(3):195-196
近年来,未成年在校生犯罪呈现高位运行态势,团伙化、作案手法多样化、年龄层次集中化、文化程度偏低等趋势明显。同时,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校园周边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加大,未成年在校生愈来愈成为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检察机关针对办案中发现未成年人加害与受害特点,与学校共同探索检校共管机制,保护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环境也成为了一项新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相对不起诉制度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宽严相济"的现代司法理念,给未成年人犯罪后的改过自新创造了更为良好的环境。但是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在制度设置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2.
附条件不起诉,在实践探索阶段又称"暂缓起诉",几经探索与实践,终于在2012年3月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规定中加以确认和规定,正式成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重要制度。附条件不起诉作为一项裁量权,检察机关必须在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基本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实践,遵循未成年人刑事审查起诉工  相似文献   

13.
梁冰心 《法制与社会》2013,(34):255-256
女性和未成年人作为较为特殊的群体,其犯罪和被侵害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女性和未成年人作为犯罪主体及犯罪对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两者的特点和成因,提出建议和对策,从而更好地保护女性和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其享有的公正审判权的具体内容与成年人应该有所不同。对未成年人的审判应该遵循教育保护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应该将较完善的社会调查制度作为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必经程序,以便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公正审判权的实现。社会调查制度的构建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的主体,社会调查的对象及社会调查开始的时间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逮捕作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一项最严厉的强制措施,防止其过度、不当适用甚至滥用,对未成年人而言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冷玉梅  宋辉 《江淮法治》2011,(19):55-55
今年4月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致信上海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创建25周年中强调:“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检察院把做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作为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全办案机制,创新办案模式,注重办案效果,在矫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骤升,是当前刑事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如何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也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人权保护的立法特别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立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我国刑罚程序法的《刑事诉讼法》,对犯罪未成年人不批捕、不起诉等项保护政策和原则的规定还是比较笼统,  相似文献   

18.
崇左市江州区四名少年平日沉迷网络游戏,由于无力支付上网费,竞打起了结伙抢劫“的哥”的歪主意,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疯狂作案多起,一度让当地的“的哥”、“的姐”人心惶惶。近日,崇左市江州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涉及未成年人黄某、廖某、刘某、王某的抢劫案件一审进行宣判,四名少年为自己的法盲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遏制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发展态势。学校教育的缺陷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一定影响。如何全面改进学校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无疑是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我国现有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特别是2012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增设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从立法角度保障了未成年人诉讼权利。未成年人社会阅历不足、法律知识欠缺导致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身防范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在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法定代理人作为诉讼参与人,其作用就是维护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修改后的刑诉法第二百七十条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法定代理到场制度,法定代理人到场成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法定程序,该制度是贯彻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立法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