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一调一裁两审制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不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为了确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进行重构。本文从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重新构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多元化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宝华 《前沿》2011,(3):93-97
以劳动者利益保护为宗旨设计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宪法的根本要求。根据我国国情,应当在坚持单轨制的前提下,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加以改革:修改民事诉讼法,将劳动争议案件应用特别程序进行审理;提高对仲裁员的选聘条件以增强仲裁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扩大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存在劳动争议预防机制不健全、协商程序流于形式、调解机构不健全、仲裁不堪重负、各种机制衔接不畅、执行难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增多的集体劳动争议、群体性劳资纠纷使当下我国劳动纠纷案件成为了热点,主要表现在集体性讨要拖欠工资、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以及要求补缴社保等领域,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机制控制问题的蔓延,则容易造成更大的集体性纠纷。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发达的社会诚信考察制度,加之法治监督环节的疏漏,致使本已繁多的集体劳动纠纷,变得涉案当事人众多、案情复杂多样、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问题敏感。因此,尽快研究群体性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杨冰 《前沿》2012,(20):58-60
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采取“一调一裁两审”“仲裁前置”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明显的ADR属性,但却没有完整地体现出ADR的应有含义,并且在实践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弊端.从ADR的视角来考察,我国应当建立调解、仲裁、诉讼三者并行的纠纷解决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发生劳动争议后,广大劳动者最大的期盼就是,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解决。依据今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可按以下步骤,由繁至简,依法迅速维权。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农民工维权取证难,在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中最易作出妥协与让渡,繁琐的程序不利于维护其权益,对用人单位的滥诉无应对之法,是由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造成的,应通过构建自主平衡的协商机制、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机制、高效权威的劳动仲裁机制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行完善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近一段时间,国内一些劳动专业媒体与刊物纷纷刊登了《劳动争议处理法》即将进入立法程序的消息,《中国劳动》(2006年第5期)还对该法的基本框架作了介绍。随着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和发展,尽快制定和出台一部操作性强、适用性广、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实际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对于用人单位、人事工作者还是广大劳动者,都是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劳务派遣是近些年兴起的新型用人制度,作为用工单位、劳务公司、劳动者三个不同主体同时并存的特殊劳动法律实践,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处理起来显然比传统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两方机制复杂的多。对此,我们应当如何解决劳务派遣下的劳动争议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目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作为普通劳动者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一细读掌握,下面,把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最新、最实用的法律、法规综合予以解读,以求对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由单纯的行政手段转变为由相对中立的专门仲裁机构仲裁和司法审判构成的“一裁两审” ,顺应了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改革的要求。这是我国人事争议解决程序制度改革取得的重大发展。“一裁两审”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仲裁制度体系 ,而且从制度上确立了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并保障各方合法权利在公正的基础上得以实现。本文还对“一裁两审”规范的法律渊源及其与劳动争议、经济争议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劳动者来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可谓一喜一忧。伴随《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作为一名劳动者,该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为此,笔者教你几招打劳动争议官司的秘笈: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我国先后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这一系列旨在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法律法规,为规范和平衡劳资关系划定了新的准绳。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2,(3):94-94
曹明睿在《法学》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我国劳动关系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目标上的冲突显性化,劳动争议呈上升趋势,内容日益复杂。现有的劳动仲裁机构缺陷愈加显现,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的主要因素。成立专门的劳动争议仲裁院,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长足进展。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我国劳动保障立法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也是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大举措。该法的施行对于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  相似文献   

15.
关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十大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到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作为一部重要的劳动程序立法,《劳动争议调解法》的诸多亮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劳动法》第八章配套法规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所谓劳动争议,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从其性质上看,属于非对抗性的。劳动争议仲裁,是指作为第三者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关,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  相似文献   

17.
201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解释三》)正式颁布施行,《解释三》对劳动争议仲裁及劳资诉讼中一些较为集中的领域予以解释并加以明确,从中不难发现,曾经的“模糊地带”逐渐清晰起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也更加明确,企业依法用工的形式也将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施行。日前,吉林省内各大主流媒体就该法施行后对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所带来的新影响专访了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厅长骆德春。  相似文献   

19.
黄恒学  杨华 《人民论坛》2012,(17):96-97
劳动争议调解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相较于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诉讼,调解能够更简便、迅速地解决劳动争议。其整个过程应都本着合法、公正、及时处理、注重调解、自愿、民主说服的原则进行。应强化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以保证劳动调解制度的规范性,运行的有序性,及执行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虽然随着企业用工管理的逐渐规范。以及规章制度体系和工作程序的不断完善,劳动争议案件的增长率已明显低于去年,但就案件绝对数量来说仍处于高位。据有关数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劳动争议部门受理的劳动争议案已高达四万余件。对于那些因规章制度不完善、工作程序不严谨而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来说,怎样正确看待劳动争议,如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如何降低劳动争议带来的法律成本支出,如何在争议中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如何建立劳动争议预警线等等,是当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