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和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在某些尖端科技领域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作为21世纪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①在最近的几年中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关于中国崛起对当前国际秩序以及对美国"一超"地位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认知和反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加速崛起,中美的利益合作和竞争愈益具有世界影响和全球意义。美国对中国的心态是复杂的:它一方面在外交、经贸、安全等领域需要中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的发展对其至上地位和利益形成挑战。对于中国崛起的认知和战略判断,华盛顿的决策圈和舆论界几经辩论,终于在“中国威胁论”和“和平崛起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两面下注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不仅将决定中美双边关系的性质,而且将影响整个国际体系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目标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即防止中国崛起为势均力敌的战略对手,但对如何防范中国崛起却充满了争论,这主要源于美国各界对“中国崛起”认知存在分歧.与此相一致,美国对华战略也经常表现出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源于其根深蒂固的战略文化和意识形态偏见,但受国际环境、利益需求和国内政治的掣肘,“认知”并不能简单地转化为政策.在中美利益高度融合的背景下,美国实际上缺少应对中国崛起的有效手段,这凸显了美国对华战略困境.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从区域性霸权走向世界霸权的,而拉美政策是其巩固国家安全,实现深度发展的逻辑起点与重要保障。在崛起过程中,美国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制订了既务实、灵活又不失原则的拉美政策与战略,妥善处理了与霸权国之间的关系,在加强自身硬实力的同时注重软实力建设,既确保了自身利益,又充当了拉美地区利益的代言人与维护者,为其确立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反恐和对伊拉克军事占领牵制了美国的资源和精力,削弱了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同盟,甚至大大弱化了美国内部的凝聚力,以及美国权势的长远结构性羸弱,美国在"9·11"事件后一度拥有的道义优势和国际权势发生逆转,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平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国际政治文化及对外战略文化的方向,由此影响和参与塑造世界秩序方向.  相似文献   

6.
自1972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双边关系总体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随着国际及地区局势的悄然变化,中澳关系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干扰因素。一方面,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引发澳方各界不同程度的疑虑,不仅“中国崛起对澳是喜是忧”的问题时常引发澳舆论热议,其间亦不乏有“中国威胁论”的声音沉渣泛起;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基于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共计81名印尼外交官和学者的访谈内容进行分析。这两类人员代表着塑造印尼外交政策的官僚群体和非官僚行为者。本研究对受访者关于中国及其对外政策的认知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是分析受访者对于中国的总体印象,然后进一步研究他们对于中国外交政策行为的看法。可以说,从最初的认知分析出发,几乎所有受访者大体上都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能力的国家。研究还发现,对中国持有较正面看法的人数,远远超过持负面看法的人,后者将中国看作是印尼当前的或潜在的威胁。就中国外交政策行为而言,绝大多数受访人认为,中国有着实现目标的决心、务实、拥有协调良好的官僚机构。他们认为,其他国家,包括印尼,在执行对外政策时也应该具备这些特征。本项初步研究所呈现的各种观点表明,至少在作为取样的受访人当中,关于中国形象的认知远非一致。不过,他们的中国认知也不能保证他们认为崛起的中国就是印尼应当依赖的唯一的信得过的合作伙伴。就此而言,雅加达和北京在外交和经济领域开展更多的互利互惠往来,将会为进一步改善印尼与中国的关系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经济衰退令美国步履维艰,其经济发展态势与中国形成强烈反差,这一点触动了美国有关权力转移的敏感神经。在中国及亚洲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太之际,美国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又深陷中东困局,凡此种种,直接引起了美国的"霸权焦虑",美不得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未搞定、阿拉伯世界乱局尘埃未定的复杂局面下,加紧将其全球战略重心全面转向亚太地区。美国担心如不尽快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其在亚太的霸权利益将受到侵蚀,其亚洲盟友对美国的战略信任也将为之动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韩国公众如何看待中国崛起,“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课题组委托韩国相关调查机构进行了1000份电话问卷调查和5组焦点集团访谈。调查结果表明,韩国受访者认可中国崛起的可能性,但对中国崛起的评价则出现了明显的分化。44.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崛起对韩国利弊各半;约36.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崛起对韩国弊大于利;18.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崛起对韩国利大于弊。受访者对中国这个“战略合作伙伴”的国际影响力评价、信赖度也远低于其盟国美国,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主张韩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衡中国。  相似文献   

10.
从佛兰兹·迈克尔(Franz Michael)、费正清(John K.Fairbank)和鲍大可(A.Doak Barnett)开始,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已经历经四代。进入21世纪,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年轻学者在美国对华政策辩论中表现活跃。这一代的年轻中国问题研究者如何看待中国崛起,他们的观点将如何影响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制定,值得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美国石油危机应对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畇 《国际资料信息》2007,(2):11-14,22
美国石油危机应对机制既是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直接产物,也是美国漫长的石油工业发展史中种种维护石油安全的手段在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政治背景下系统化、机制化的必然产物。经过30余年的发展,此机制已经相对成熟和完整,日益成为美国应对可能发生的石油危机、维护能源安全的有效防线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正成为国际金融领域令人瞩目的重大事件。本文在简要分析该基金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它与美国金融霸权之间的关系,包括其背后的美国因素、对美国金融霸权的影响以及美国的应对等。本文认为,主权财富基金的大规模出现是主权国家对美国过分推进金融自由化的一种必然反弹,是经济全球化遭遇的一种政治后冲。只要美国不停止其对金融霸权红利的过度享用,该基金就会对美国的金融霸权形成挑战,并越来越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茶党运动兴起及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茶党(Tea Party)迅速崛起,成为保守主义势力的新代表。白2009年崭露头角开始,茶党抗议活动范同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升级,其最大的一次抗议活动波及全美750个城市,参加人数高达200万。茶党运动迅猛发展,已成为目前美国政坛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对美国新经济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泡沫破灭导致新经济调整,也促使人们反思新经济。网络经济是新经济的主要内涵,但不是它的全部。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信息技术(IT)革命创造的新技术经济体系下运行,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知识为基础,以IT产业为主导,以全球经济为导向。新经济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统一体,前者为主导,后者则为依托。IT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改变传统的周期规律:扩张期大大拉长,经济运行轨迹背离“菲利普曲线”。随着IT革命的深化并向全球扩展,加之新旧产业的整合,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5.
China-U.S. relationship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between two big powers in the world today. It is both bilateral and global by nature. How to handle this relationship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U.S. and China, as well as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and even in the world. So, a profound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U.S. strategy toward China and its evolution over the years will help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hina will meet in the course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一 2006年3月,美国两位学者利伯和普雷斯在影响较大的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题为<美国核老大的崛起>的长文,大言不惭地声称美国现在有能力先发制人地对俄国和中国实施第一次核打击,摧毁俄中所有的远程核打击力量,并可保证其本土不遭核报复.①此事在俄国朝野激起轩然大波,一片哗然.实际上,俄罗斯拥有庞大和先进的核武库及航天力量.譬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在现今航天力量各系统中当属与军事联系最密切的系统.这方面美国有GPS,俄国则有"格洛纳斯"(ГЛОНАС),而欧洲的"伽利略"还在研制筹建之中.又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俄国合作研制建设的国际空间载人轨道站在资金上以美国为主,但技术上则以俄国为主.美国航天飞机再次失事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对俄的技术依赖更重.俄国国土又最为广袤.因此,实际上美国是无力一次性地摧毁俄罗斯所有的甚至主要的远程核打击力量的,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在美国发动第一次核打击后进行致命的核反击,把美国(以及伙同美国对俄攻击和参与美国拦截俄反击核导弹的盟国)毁灭(当然自己最后也毁灭).  相似文献   

17.
美俄争夺中亚地区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际进军中亚,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紧对该地区的渗透,以达到控制中亚并最终将其纳入西方体系的目的.对此,俄一方面表示有节制的反对,一方面采取切实措施,遏制美在中亚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从长远看,美俄对中亚地区战略利益和能源利益的争夺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8.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is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nations taking part,fields of cooperation,game rules and strategic arrangement.Multi-frameworks and competitive cooperation have appeared.Asia-Pacific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latforms and institutions include the 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 (AFTA);five 10+ 1 frameworks:ASEAN-China FTA (Free Trade Agreement),ASEAN-Republic of Korea FTA,ASEAN-India FTA,ASEAN-Japan FTA,ASEAN-Australia,ASEAN-New Zealand FTA;10 + 3 frameworks:East Asia Free Trade Agreement (EAFTA)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10 + 1 frameworks (ASEAN-China,ASEAN-Japan and ASEAN-ROK);10 + 6 (East Asian Summit);and APEC.Some of these institutions have been functioning well,while others,such as the EAFTA,have faltered for various reas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