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则可以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具体量化到个人.从而引领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社会的构建,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宣传在中共的宣传工作中处于十分重的地位,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组成部分。中央苏区时期,中共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积累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宣传经验。探索和把握中共在中央苏区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规律,对于提高中共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开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感召力具有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安全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的安全、政治信仰的安全、道德秩序的安全、民族精神的安全等内容。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意识形态总体是安全的,但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西方文化霸权、西方民主输出、网络信息舆论负面干扰、宗教渗透等各种严峻威胁,需要我们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和引导,增强抵御宗教渗透的能力,审慎应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的风险、威胁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必须通过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控制力和导向力 ;注意增强理论工作的创新性和说服力 ;增强舆论工作的导向性和感召力 ;增强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和竞争力 ;注意把满足和提升群众的精神需求摆到突出位置等途径 ,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升马克思主义亲和力和感染力是当今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实现异质文化和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理论特质与现实问题的有效结合,达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和"草根化"的有效契合,为更好地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效路径。着眼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诉求和最终目标提供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在意识形态的研究领域,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最具有穿透力的理论之一。他尽管从许多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但由于其理论的初创性,就难免带有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7.
关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态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增强凝聚力.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在推进主导意识形态创新发展中,在提高主导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中,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面向高校师生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实践和理论成果的良好氛围,增强高校师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执政地位、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的认同。当前诸多因素对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着不良影响,需要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诠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民本性、借力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以及改革完善意识形态教育形式等多方面的工作,来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正植根于中国实际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课题,文化自信作为精神力量对于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立、文化自强作为文化自信的四重演进逻辑对于新时代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此,我们要以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省、以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立、以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以文化自信提升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路径主要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本土化、大众化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继承发展、兼收并蓄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纯洁性建设的主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根本。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思想前提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基本保证方面,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关键路径方面,不断创新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渗透方式;实践基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总结这些经验,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是话语权的载体,话语权是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只有保持"高势位"的特性,才能建立起一种基于公众文化权威和意识形态服膺而自然生成的意识形态中心化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高势位"的建设机制面临着西方国家话语霸权的挤压和中国国内多样化社会思潮消解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高势位"的建设机制要从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话语权利、搭建话语平台、行使国家话语权力等方面着手,以此建设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而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优势,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能够做到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和实践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起就已展开.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对我们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群众;关注现实问题,增强理论说服力;运用通俗化的语言,增强理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建设专业队伍,拓展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课题。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个重大课题,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夯实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全面的系统工程。其中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的统一,有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其题中应有之意,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领导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获得政治领导权之后,必须高度重视、维护和巩固文化领导权。但是,在当前环境下,意识形态的泛化、信息多元化和阶层分化的加剧使得文化领导权遭遇诸多挑战。为此,应当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涵化、濡化与内化,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导权,增强软实力,维护和巩固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6.
浅谈构建学习型政党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是执政党必须长期努力的一项重要职责。然而,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继承和创新;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意识形态的传播机制,将相应的价值、理想和信念内化到人们的心理层面,使党的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学习型政党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构建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孟浩明 《理论前沿》2007,513(24):30-3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党的十七大为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而提出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保持其先进性,不断增强其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系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新形势下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带来了挑战,存在着削弱和淡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诸多问题。为此,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舆论引导理念和方式创新,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开放性网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的挑战、信息网络化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挑战、网络垄断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的挑战等。确保网络上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实现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有效转变,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网络防御能力显得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实现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政治文化、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主要渠道,是大学生完成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引导和促进力量。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正面灌输、注重社会思潮评论、加强网络教育等途径提高大学生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辨别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