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辑同志:为打击地下“六合彩”赌博活动,某县县委下发文件,规定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地下“六合彩”赌博活动的,对单位负责人一律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该县某小学校长,在部署打击地下“六合彩”活动中,按规定召开了全校教师职工大会,传达了县委文件精神,并按规定与每一名教师职工签订了责任状。当该校长得知本校一青年教师曾参与地下“六合彩”活动时,还专门多次与该教师单独谈话,做其思想工作,要求其不要再参与赌博活动。但该青年教师仍不听劝阻,私自参与地下“六合彩”赌博活动,受到开除公职处分。有关部门根据县委规定精神,…  相似文献   

2.
郭鑫 《法制与社会》2012,(24):277-278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赌博活动,地下“六合彩”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日益泛滥,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打击地下“六合彩”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本文拟从社会学和刑法学角度介绍了地下“六合彩”概况,揭露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从而对地下“六合彩”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六合彩”犯罪现状“六合彩”犯罪的基本情况 “六合彩”源于香港博彩,1999年非法流入内地南方省份,2002年传人沈阳市形成民间“私彩”,2004年在农村地区开始蔓延。之后,由“六合彩”引发的犯罪逐渐显现。2004年至2008年4月,市、区两级公安机关先后组织开展了8次打击“六合彩”犯罪专项行动,共查处“六合彩”赌博案件1144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4075人,收缴非法资金436.6万元,分别占全部查处治安案件、处理违法犯罪人员、收缴赌资的0.8%、4.9%、55.1%。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六合彩”赌博因其具有很强的诱骗性,而在福建省漳州市蔓延。当地政府和公安司法机关,虽然屡次“严打”整治,却由于其隐蔽性强、取证难而无法根治。今年6月初,笔者到漳州市检察院采访时,办案人员介绍的几起因参加“六合彩”赌博而导致杀人、贪污、挪用巨额公款的案件,让人触目惊心。“六合彩”赌博引发故意杀人案案例一:为2万元“六合彩”赌资酿成一死三伤。犯罪嫌疑人邱和平与被害人张建忠是多年的朋友,两人曾一起参与“六合彩”赌博,其间张建忠欠下邱和平2万多元的赌债。今年春节前,邱和平多次向张建忠讨钱未果,双方发生口角并引…  相似文献   

5.
被人们称为“经济邪教”的“六合彩”赌博违法行为,严重影响我省“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严厉打击“六合彩”赌博的蔓延,进而实现我省广大农村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香港回归后,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一带首先兴起地下六合彩,而后在沿海的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地下六合彩赌博现象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已经危及到农村的生产、农民的生活及社会的稳定。迄今为止,打击地下六合彩的行动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地下六合彩也从"明目张胆"转为"暗通款曲"。在这一过程中,先是地下六合彩借助村民纯朴的关系与信任而肆意蔓延,村民们又通过一次次的理性选择,加入或退出地下六合彩的买卖。  相似文献   

7.
番夫 《检察风云》2002,(2):33-35
神秘女子的举报电话 2001年7月10日,泉州市公安局值班民警接到一神秘女子的电话,该女子说,泉州市区有一个搞“六合彩”赌博活动的组织,幕后主持者是台湾黑社会  相似文献   

8.
赌博犯罪的特点现代赌博,花样之繁多,参赌人数众多,令人震惊。目前流行态势一是玩纸牌、打麻将、推牌九、摇鹘子等传统的赌博形式;二是六合彩;三是赌球赌马活动;四是网络赌博活动, 有百家乐、21点、老虎机、押大押小、赌马赌球、轮盘赌、六合彩等等。  相似文献   

9.
六合彩犯罪案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溪法院近年来审理了大量"六合彩"案件,甚至还出现了赌资高达亿元的"六合彩"案件.针对"六合彩"活动的泛滥,笔者认为应当重点发挥法律的作用:完善刑事立法,加大对于赌博犯罪的处罚力度;对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符合司法解释有关非法经营罪规定的,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0.
刘雁 《法制与社会》2011,(9):185-186
地下六合彩是违法的赌博活动,在这种环境里产生的合作有它特殊的性质和表现;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因素能让合作得到促进。  相似文献   

11.
12.
自力救济,还是权利滥用?——评微软“黑屏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软对中国实施WGA和OGA计划,对使用盗版软件的用户采取了电脑黑屏和提醒标记的警告,此举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应.微软实施"黑屏计划"在技术上涉嫌窃取家庭用户隐私,妨害到个人安全和社会稳定,从法律上看不属于自力救济而是对知识产权的滥用.社会各方都应冷静思考,针对类似事件提出妥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刑"字的本义为残害肢体的肉刑,后来引申泛指刑罚."灋"字的本义是在神判之后令其离去、离开,亦即放逐."聿"、"律"本为一字,"聿"字有区分之义,引申为界限、标准等义,"律"字因此而被用为音律、法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史学清  汪涌 《知识产权》2009,19(2):23-29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的避风港作为网络搜索服务商侵权责任的限制规则,目的本意在于限制网络搜索服务商可能面临的版权侵权赔偿责任.虽然立法为网络搜索服务商"进港"避风设定了条件与例外,但这并不是审查义务的设定规则与共同侵权判断规则.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避风港规则是正确适用的前提,从而避免将立法为网络搜索服务商提供的"避风港"异化为"风暴角",背离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15.
16.
姜明安 《法学家》2004,(1):13-15
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重大措施.其中之一即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7.
吴锡民 《金陵法律评论》2004,(1):104-107,128
陈思和先生提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世界性因素"的看法,对外来影响之"接受"的主流观念和方法形成了"颠覆性"挑战.然在本文的"误读"视域里,世界范围的文学与具有"世界性因素"的文学是有着明显区别的;确认"世界性因素"最顶级的平行关键词也许分别是:"先进性"、"同步"与"反响";将本土东西置于"他者"(Others)反应(而不是反映)的视野中来加以检视恐怕平等对话会有"质"的飞跃;锁定作家创作活动的"重力场"(弱作用)兴许不失为某些"影响"事实依据之困窘的合理解释;只要有利于我们自身文学的必然王国健康地向文学的自由王国迈进,就甭管张三李四来路的"比重"的如何.  相似文献   

18.
李兰英 《现代法学》2005,27(4):74-78
德国关于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的合一论的主张与我国学者所提出的复合罪过的概念各有特定含义,“合一论”的罪过形式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类型划分和观念为前提。复合罪过现象的原始含义不同于合一论。应该结合我国《刑法》分则的具体罪名来进行真正复合罪过形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判例法在中国的"可行"与"缓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拥军 《政治与法律》2006,4(6):141-146
判例法能弥补成文法之缺陷这一功用为我国引进判例法在理论上提供了可能性;司法解释自身的不足为我国引进判例法提供了现实上的可能性.但就我国现实来讲,阻碍它实行的因素也很多,与之配套的改革和社会心理的调整是必需的.因此判例法虽能实行,但不能"急行",只能"缓行",即只能以审慎的态度稳健地、循序渐进地、在不断地调试中推行.  相似文献   

20.
“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兆端 《政法学刊》2001,18(4):34-36
"警察"与"公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警察"概念,既可以作名词用,又可以作动词用,指国家或政府中负责社会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职能的专门机构、人员力量及其职务行为或实践活动过程."公安"概念是一个状态名词,指"公共安全"或"公共安宁",表示社会秩序安宁的状态."公安"概念如果不加"人员"、"队伍"、"机关"、"工作"等主语词,就很难说是指"警察".从现代社会治安实践与理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看,我们必须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使用"治安"概念.我们在使用"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时,必须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处理好科学规范与使用习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