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风窗》1997,(10)
《南风窗》杂志在今年8月号发表了总编辑秦朔致读者的一封信,信中希望读者能帮他当一回“总编辑”,为《南风窗》“找题目”,出谋划策。姚先生是四川成都人,目前在深圳承包着四川一间企业。看到8月号的这封信,他第一时间把电话挂到了本刊编辑部。姚先生说,特区的业余生活虽然丰富,但他却什么爱好都没有,他不打麻将,不唱卡拉0K,更不好保龄球什么的,做生意之余,他唯一爱好的,就是买书和看书,目前,他的个人藏书超过10万册。姚先生说《南风窗》是他每月必读的一本杂志,他最喜欢我们的“独家策划”,建议我们可以做一些有国际影响的题目,比如柬埔寨最新局势等等。他还向我们推荐了一套影响世界未来的书籍,并热心地告诉我们这些书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得到。另外他还希望我们继续做一做中国的贫富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普遍被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姚先生说,如今的生意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加入进”读书一族”的行列,他希望能与本刊多些交流和沟通,互相聊一聊读书心得,互相受益。于是,在放下电话之前,我们约定。以后每月至少通一次电话。还有许多读者和姚先生一样,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的信息和建议。“城市故事热线”代表《南风窗》所有的工作人员,谢谢大家。金秋十月,又到了征订季节。今年,“城市故事”将继续为我们的热心读者赠送带有《南风窗》特色的纪念品。同时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我们还将在我们的热心读者当中开展“读书”活动,为大家介绍一些好书。只要您将1998年订阅《南风窗》的订单复印件寄来我社“城市故事”,写明回邮地址、姓名和邮编,我们便会将您的名字编入我们电脑里的读者名单中,并在节日为您寄去我们的祝福。如果您无法在当地邮局订到明年的《南风窗》,亦可将订费寄来杂志社直接订购。至今为止,“城市故事”已经拥有过千名热心读者。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互相交流,互相鼓励,获益良多。而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有更多的热心读者,与我们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1998,(1)
崭新的一年,崭新的《南风窗》。更好的印刷质量和更精美的纸张,让我们付出了更多的金钱和精力,但您一定会发现,今年订阅《南风窗》,并没有花更多的钱。不减价而上档次,行家们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们就不怕亏?”说句实在话,我们怕的。有哪一个办杂志的人,不是在苦苦经营,不怕亏本呢?然而,十几年来,我们的一大批忠实的读者,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们,用他们的心和情谊。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把杂志办得好一点、更好一点。于是,我们决定冒险。我们知道,只有真正提高杂志质量,才能更广泛地吸引读者,把《南风窗》办成一份全国精品大刊,这才是我们最后的目标。在新的一年里,“城事故事热线”仍将为她的读者继续建立“热心读者档案”,您只需在1998年2月份之前将1998年订阅《南风窗》的订单寄来“城市故事热线”,我们将为您寄上一份纪念品。如要加入“热心读者”的朋友,请注明。  相似文献   

3.
罢宴     
1993年4月,是《南风窗》杂志创刊8周年。8年跋涉,创业艰难,生荒变成熟土;8年探索,履险茹辛,小径渐似通途。有朋友劝谕:大喜应该大贺,大成应该大庆。可喜可贺的事不少: 1992年,《南风窗》被评为“广东省十佳期刊”; 1993年,《南风窗》杂志提价80%,但发行量没有下降,而是再度上升; 南风窗杂志社下属的经济实体渐成格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可堪一搏……还可以列出不少成绩,直可开怀一醉。回想当年,豪气顿生,若求举杯同欢,确实有千条理由,万种说法。何况时兴粤俗:无“8”尚且找8,以求一发,岂有真正的  相似文献   

4.
自本期开始,《南风窗》“独家策划”与您见面。 在这个“策划的年代”,请您看一看,我们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们全情投入,我们团队合作,我们倾尽全力,我们费时良久,是为了在每一期上都塑造出让您惊喜的那一份文化空间。这份空间,您在其它媒介上看不到。 希望您不会错过,希望您来点题或评说,希望您向更多身边的人传播。 让我们共同把“独家策划”办成《南风窗》的一个新的拳头产品。我们有信心和决心,让它“好得不平凡”。  相似文献   

5.
也许您正苦于无处发表您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也许您具有组织研讨会的杰出才能却无法表现——为此,《南风窗》今后每月召开一次平民研讨会,您可以自己选择一些议题与本刊联系,也可以自荐为主持人,《南风窗》将为您提供机会。下面是五月九日广州部分市民和一些研究工作者在市委九号楼的平民研讨会上关于物价问题的发言。  相似文献   

6.
走向依法治官——专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出台的《公务员法》将为我们带来些怎样的变化? 全面规范公务员队伍《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您参与了《公务员法》草案制定的研讨过程, 在您印象中,从1993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来,即将出台的《公务员法》有哪些背景最值得关注? 王(以下简称王):《暂行条例》的正式实施是在1993年的10月1日,那时中国刚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1995,(4)
又到4月,又逢盛事。 《南风窗》杂志创刊已经整整10年。10年沧海,10年风雨,10年来我们努力创新与改革,10年来我们尽心讴歌与鞭策。而始终站在我们背后,给我们关怀和支持的,正是你们,亲爱的读者朋友。 在向你们衷心地说一声“谢谢”的同时,我们也将为你们献上一本更丰富多彩的新版《南风窗》。“城市故事”将从本月开始,以版块的形式出现,在这个版块中我们将有不同的小栏目,写凡人,说凡事,有远在他乡的音讯,也有对都市的梦想与追寻。另外,我们还将开辟“office话题”栏目,让上班族为城市的各种问题畅所欲言。 而“城市故事热线”也将继续接收您的来信来电,继续与读者一起参与。 明天,愿你我他都成为“城市故事”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2)
与《南风窗》谈心今天把多年珍藏的《南风窗》杂志翻来逐期对照,深感办刊质量在不断提高,值得一贺。位于贵州山区的百里矿山,我们煤矿工人为有这样好的良师益友感到高兴和自豪。特别是1996年《南风窗》第11期首辟独家策划一栏——“富人与中国”,确实使我受到教育和启发。作为一名局机关的普通公务员,我没有大的奉献于社会,只能将家中多年珍藏的书籍捐赠出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1995,(12)
当这一期杂志与大家见面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向1995年说“再见”了。带着对过去一年的不舍,也带着对新的一年的憧憬,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辞旧迎新。回首过去的一年,在纸张大幅提价、报刊竞争愈烈的状况下,《南风窗》的全体同仁们,没有退缩也没有抱怨,一个个改版计划的推出,一篇篇好稿的争取,而在背后无声地支持着我们这一份信心和力量的,始终是你们——读者朋友。新的一年里,竞争还在,艰难更多,而我们也还会一如既往地,为你们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只要,你们的支持仍在,我们就会永远与你们携手,共创明天。而我们的“城市故事”版块,除将继续在“热线”中保持与读者的沟通之外,还将向广大读者征集形形色色的“城市故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大都市的曲折离奇,您将您所知道和所经历的,告诉我,我也将我所知道所经历的,告诉您,好吗? 来信来稿请寄:广州东风东路512号《南风窗》城市故事邮编:510050热线电话:3800404  相似文献   

10.
致读者     
《南风窗》1996,(12)
朋友,在过去的1996年,我们相逢在《南风窗》。这一份缘,将在你我心中永存。今年第三期连环奖的获奖名单已经抽出。在纸上,我们公布的是您的名字;在心里,南风窗人永远感谢您的这一份厚爱。1997,我们将继续向您奉献最好的,最精美的,最真诚的……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1997,(4)
又到4月! 4月是《南风窗》的生日!4月也是“城市故事热线”的生日!1997年4月,《南风窗》跨入了12岁的生日是,而我们的“城市故事热线”,则刚刚两岁。12岁也好,2岁也好,我们所付出的,是我们的努力和真诚。我们所得到的,是读者的爱和肯定。12年,读者的支持和拥护,一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12年,我们正摆脱稚气,走向成熟。在过完12岁生日之后的1997年下半年,《南风窗》将继续对一些版块和栏目作出调整,立志为读者献上一份更成熟的杂志,让你们不断感到新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05,(12)
经过《南风窗》编辑部认真讨论、评选,确定了12支“调研中国——2005年《南风窗》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最终获奖团队,现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1997,(9)
我们为今年订阅《南风窗》的“城市故事”的读者又寄去了一批礼品。去年10月,我们在“城市故事热线”中告诉读者朋友,如果你订阅了1997年的《南风窗》,并将订单复印件寄给“城市故事”,我们将为你寄上一份小小的礼品,以纪念我们的相识相知。也有没有订单的读者,他们来信问能不能加入到“城市故事”的读者队伍中来,我们当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1997年上半年,我们的读者名单里增加了500多位新朋友。我们通信,通电话,共同为把这个小小的栏目办得更好而努力。远在他乡的雷刚读者希望我们为他在中山大学读书的朋友在20岁生日的时候送上一束玫瑰花,而在海南工作的李学山读者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们,希望每一个《南风窗》的工作人员都能为他签上名。这一切一切,虽说繁杂而琐碎,但我们还是尽力去做。当我将读者的心意告诉我的同事的时候,从社长总编到每一个编辑到广告员和发行员,全都放下手头的工作,找一支好笔,认认真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社长吴迅还特地在自己的柜子里找出一张《南风窗》的祝福卡,叮嘱编辑一并为读者朋友寄去。有不少过去陌生的读者已成了《南风窗》的老朋友,他们不但认识了这本杂志,还认识了杂志社的工作人员,有的读者知道了杂志社的生日,在4月到来的时候,“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来自全国的许许多多的生日卡。得到的回报令我们感动不已。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心,相隔得并不遥远。相识,已是一种缘;相知,更是难能可贵。下个月,又到明年刊物的征订季节了,“城市故事”将一如既往,为每一个读者奉献她的真诚和祝福,真诚地欢迎您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相似文献   

14.
在越秀宾馆,我们敲开了三一六号房间。听说我们是《南风窗》的记者,于老很高兴地笑了起来。我们这才发现,他手上正拿着几本《南风窗》杂志。‘《南风窗》办得好!发行量很大。就是这个刊名嫌小气了一点,“窗”嘛,进进出出总是不太方便的,若成了“南大门”就好了,来来往往多方便呀!’于老一开口便妙趣横生。于老是专程到广州参加‘文化发展战略’研讨活动的。他说,刚才正在思考着怎样为一周岁的《南风窗》杂志题辞呢。  相似文献   

15.
回阿蓝的话     
贵刊今年第五期上,阿蓝就登广告一事作了一次“答读者”。文末,阿蓝问读者:“未知大家对阿蓝的这种解释是否满意?”回阿蓝的话:不满意! 阿蓝说:“本刊是自负盈亏的,国家完全没有补贴。”对此,我们作为读者对《南风窗》全体工作人员深表敬意!阿蓝又说,杂志登些广告是“尽可能不再增加读者的负担”。对此,读者当然会感激的! 但倘若以此为由,连封面都做广告,读者是绝不会欢迎的!读者之所以喜欢、热爱《南风窗》是因为《南风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相似文献   

16.
《鹿鼎记》:英雄的终结 《南风窗》:古人说“侠以武犯禁”,今天亦有一些知识分子认为武侠小说的精神内涵和现代法制精神相违背,对此,您有何看法? 金庸:当初写作时没有太多考虑评论界的观点,主要想争取某种社会影响,为了吸引读者,让普通老百姓也觉得好看。我在小说中力图表现对下层社会的关注,特别是那种远离高高在上的庙堂的生活。 《南风窗》:您很谦虚,说是为了“好看”,可我们读您的小说,常常会被打动,  相似文献   

17.
曼玉女士: 您好。我们这些在合资、独资企业里工作的青年,都喜欢看《南风窗》,也很注意看每期的《香港信箱》,杂志一到,我们就聚在一起议论您回答的各种问题。有一次,我们谈到国营和集体企业里的退休金问题,一位香港主管人员说:“嘿,在香港,光是失业救济金,每个月就有五六百元,别说是退休了,就是公司明天执笠(关闭)也不怕!”我们想: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时接触的香港工人还是怕失业呢?  相似文献   

18.
长留的墨香     
对于《南风窗》和每一位南风窗人来说,1996年的12月7日都是一个不幸的日子——在这里工作了11年之久的《南风窗》副总编谭启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突然离开我们,悄然远去了。“大雅长存半留墨香半化鹤,斯哲永在一柱薪火一世名。”由编辑们集体拟就的这幅挽联,表达着我们无法言表的痛惜。“五十而知天命”,老天恰在他五十之年夺去了他的一生,这是何等残酷又沉痛的事实!苍天无理,苍天不公。以他的才华和思想,他原本应该再与我们相伴几十载的光阴,再多留下一批才情横溢的作品。然而如今,睹斯文却再不能见斯人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读者,在《南风窗》创刊两周年之际,您知道本刊读者的基本情况吗?您想知道这些“上帝”的意见、看法吗? 不久前,我们对二千名广州人进行了有关《南风窗》的问卷调查。根据随机抽样原则,我们在广州市内的十九个邮局中,抽出八个,然后再按订户的比例发放二千份问卷。一个月之后,28.9%(578户)的订户依期把问卷寄回给我们。据行家认为,在同样情况下,此回收率稍高于国外的。经计算机统计表明,《南风窗》的读者中,干部约占51.9%,29.58%是工人,8.48%的是学生.0.52%是军、警,2.25%是离退休人员,0.35%是个体户,  相似文献   

20.
新年的礼物     
亲爱的读者,欢迎你来到阿蓝小小的玻璃屋。转眼已来到1988年的最后一个月.又一年了,抚今忆昔.《南风窗》和她的作者、读者朋友们,走过了一段多么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路子啊! 1988年,《南风窗》在众多挚友的关注下。正一步一步,努力地走向成熟。作为新年礼物,阿蓝向你推荐三篇文章。读读吧,你将会对我们有更高层次的了解。 1987年12月,珠海市应用传播研究所所长陈韵昭教授在《新闻学刊》发表了一万多字的论文《对传播媒介沟通功能的新认识——<南风窗>给我们的启示》,作者指出:传播媒介作为桥梁,不应限于单线行驶,应允许你我同时来往,应建立立体交叉桥。而《南风窗》所做工作的意义,是提高了市民的参政意识和对政府决策的承受力。作者希望《南风窗》在沟通方面的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