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真正意义,才能幸福与快乐。儒家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减担哲学。佛教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放下哲学。道家认为,快乐人生还是一种坐忘哲学。三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它们都认为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在构建的物质家园中,大力提倡减法哲学,减去过度的物欲追求,减去一切过度的执着和浮躁,减去一切有害于人生快乐的不必要的情感,追求一种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获得人生的真正幸福和快乐。如果人在追求物质生活上采取减法哲学的话,那么,在精神生活则采取加法哲学。从哲学上看,要提高人的快乐指数,就要走出二分法的思维困境,学会用二合一的辩证法思考问题。在寻找人生乐点上,可以将人生的乐点归纳为人乐与天乐两大类,约有十四个乐点。  相似文献   

2.
快乐,是人生的佐料,是心灵的调味品,没有快乐的人生,是幽暗的人生,没有快乐的人生,是苟安苍白的人生。我所说的快乐,绝非寻欢作乐,逢场作戏,强颜欢笑,借酒凑乐,而是欣逢知己的开心,克难而进的收获,不断进取的满意,战胜自我的攀升,皆为发自心底的喜悦,是一种全身心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既非易得,收藏快乐就更难了。大凡我们庸常之辈,虽庸而不俗,却总是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个人来说,快乐的活着就是成功的人生,所以谁都会渴望自己能够更多的拥有快乐。然而,快乐却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于是,有的人开始怨天忧人,怪上天不偏爱自己,怪命运  相似文献   

4.
拥有快乐     
西尧 《奋斗》2006,(11):60-60
一位名人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快乐与种族、年龄、职业、地位和个人占有的财富等,没有多少内在联系。生活虽各异,细品快乐多,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正>有些人很富有,但是他并不快乐,可有的人虽然很贫穷,但是他很开心。也就是说快乐与幸福其实并不一定和拥有物质财富的数量成正比。人生一世,会遇到好多烦恼的事、忧愁的事、痛苦的事,这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曾经在无意中读过一本叫做《秘密》的书籍。这本书告诉你:在你手上的,是一个伟大的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读到了一篇《快乐就是少计较》的短文,说的是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幸福快乐,但过多计较则使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快乐,有的人因为计较官小而不快乐,有的人因为计较钱少而不快乐,有的人因为计较子女不出众而不快乐等等,读后颇有同感,不禁引起了笔者对"计较"这个话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时间的不可逆性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快乐与不快乐都是一天。这一天的日历被时光之手没收了,像放在公园的收票员手中一样,永不归还。因此,无论明日后日多么快乐,都冲消不掉逝去的那一天。而在所谓快乐中,有人只乐一会儿,有人乐一小时,有人乐一天之后惆怅半个月。如果把一生的快乐加起来计算人生,有人只活了l0年,有人活了二三十年,有人则只活了三两年。也有完全不快乐的人,郁郁然终其一生。除去值得人们同情并值得帮助的苦之外———这些苦包括疾病、贫困、受到不公平待遇———人们常常无端地不快乐或自寻烦恼。快乐都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8.
一位哲人说: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三知”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俗话说:“知足常乐。”世间的财富、名利等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实际上非常少。我们每个人都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站在这山,  相似文献   

9.
学会快乐     
盘龙轩 《党课》2014,(22):86-87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快乐的事儿,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郁闷”成了一种常见的情绪。不用说,负面情绪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小到心情不畅,大到懈怠工作生活,时间一久,难免精神上会焦虑与烦躁。  相似文献   

10.
游宇明 《奋斗》2009,(6):56-56
没有一个人愿意放弃幸福。追求快乐幸福的生活是人的本能,那道理,就像鲤鱼需要青草、麻雀需要谷粒一样。个人的幸福与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构成我们人生的基本目标,舍掉任何一项,一个人的生命都不完整。  相似文献   

11.
“快乐指标”体系的提出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的西方社会,属于社会学的范畴。何谓社区生活“快乐指标”?简单地说就是用一组涉及居民社区生活的指标测评居民的社区生活快乐感受,用指标体系将居民的感受量化,以使其具有可比性、参照性。“快乐”是人的一种自身感受,将其用指标体系来量化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种需要。在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满足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关注起  相似文献   

12.
快乐至上     
在功利主义者眼中,追求快乐是为了尽可能让别人看到;对享乐主义者而言,追求快乐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满足;对幸福者而言,快乐是建立起积极而理性的生活模式;对快乐至上的人而言,快乐则是可以让人感觉愉悦的任何东西。  相似文献   

13.
闲话快乐     
刚写下这个题目,不由便想起了批评家金圣叹那著名的“不亦快哉三十三则”。那是他在连续十天的阴雨天气里,和一帮子朋友住在一所庙宇里计算出来的。金老先生们列举的“不亦快哉”,其实都是一些普通如吾辈之人的凡俗的快乐。如:“子弟背诵烂熟,如瓶中泻水。”“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久客得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人生需要快乐,而且这种需要的意义也许仅次于生存,对此,大概多数人不会有异议,但是,什么是快乐,如何取得快乐,则是一个不容易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又到了年终岁尾,该是总结的时候了。盘点今年的365天,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喜与忧。然而,虽然经历了不少天灾人祸,可是对这一年进行总结时,我们看到洋溢在人们脸上更多的仍然是收获带来的快乐。收获着,并快乐着,常常被人们认为这是人生的一个最佳境界。说怪也不怪,好像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常常会把遭遇过的灾难埋在心底,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忘记,而是力求把灾难给人们带来的苦痛压缩到最小,以使它不至于干扰前行的脚步。所以,人们更愿意张扬快乐,因为快乐可以  相似文献   

15.
关莉  柳卓 《廉政瞭望》2008,(12):57-57
丹麦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生活得很质朴也很纯粹,平时追求的不是名利,不是地位和财富,而是生活的点滴享受。可以说,每个丹麦人都是会享受生活的人。丹麦的法定假期很多,尤其在春夏隔三差五就会放假,夏天的阳光让每个丹麦人欣喜若狂,他们尽情地在海滩和绿地上沐浴日光。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满足了:和朋友一起聚会,一家人去度假。  相似文献   

16.
艾迪 《党课》2009,(4):99-100
每天早上醒来时,如果你能看看自己是否对这新开始的一天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你就能知道自己心态是否还很年轻。心态年轻的人在早上总会感觉兴奋,就好像有个声音对自己说:“又是新的一天了,今天肯定会有更精彩的事情发生。”而暮气沉沉的人早上从梦中醒来时会有点儿疲惫,总是认为新的一天不会和已经过去的那干百个日子有什么区别,因此他们没有期待,也没有快乐。也是,对生活都没有了期待,更何谈从生活中寻找快乐?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极大的丰富,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满足、不幸福。是什么让我们忘记了幸福快乐的真谛呢?古代有位130岁高龄而依然矍铄的智叟,人们对他的养生之道十分好奇。智叟说:"我把奥秘都写在这个金制盒子里了。"后来,盒子被一位富商以十万两黄金买去。当富商打开盒子,发现秘诀只有七个字:"头冷、脚热、  相似文献   

18.
<正>据悉,最近一项关于职场快乐指数的大型调查显示:只有38%的人"总的来说是快乐的";42%的人"不快乐的时候多";20%的人表示"很痛苦,想换工作"。工作中最容易让我们不快乐的因素依次是:没有发展前途、收入低、工作压力太大、工作乏味、单位对员工关心不够以及与同事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想快快乐乐的工作,真的不容易。  相似文献   

19.
分享     
<正>在人生的路途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心醉神迷的美好事物。面对这些美好事物,请不要独自享用,应和他人分享。君不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快乐,我们都拥有快乐;分享思想,我们都多了一份思想:分享痛苦,我们将不再孤单。分享是一种美,是一种善,更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20.
休闲带来的快乐,是消费型的快乐;繁忙体验的快乐,是生产型的快乐。在繁忙中用快乐创造成功,那才是工作最佳状态的"真"和人生最佳境界的"美"。现代社会,恐怕有两个字经常令人不爽。一是"忙",二是"烦"。"忙"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是心甘情愿而为之。"烦"则明显不同了,它是消极心态的不良反映,有百弊而无一利,应当通过心理调适而不为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防止从"忙来忙去"陷入"烦来烦去"的窠臼,并要有意识地让繁忙向快乐转变。工作与事业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