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技术标准中专利信息不披露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垄断法在专利信息不披露行为的法律规制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应从权利人主观意图、专利信息披露义务、专利信息不披露行为与市场支配地位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相关市场竞争的影响等要点进行反垄断审查。我国亟需制定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执法指南,对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专利权行使行为(包括对专利信息不披露行为的审查)作出规定,同时还可以逐步探索对标准制定组织知识产权政策进行反垄断审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详细介绍VITA专利政策主要条款的基础上,分析其在专利信息披露及专利许可原则方面的进步性,并就VITA专利政策的可适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制定中专利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制定及使用的现状,在充分考虑了标准制定及使用各方的利益平衡前提下.认为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制定中的专利信息披露制度应采用鼓励事前披露制度.并分别就信息技术领域的两大行业提出了鼓励事前披露制度的几点具体建议.同时,强调专利信息披露制度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模板.而应根据标准组织以及制定标准的性质来精心设计.才能有效地防范和解决标准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标准中专利披露是标准化组织知识产权政策的核心制度。披露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成效将直接影响标准制定中的信息决策与顺利实施。本文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政策发展趋势梳理专利信息披露制度的产生原因,结合我国电子信息领域标准制定及信息披露现状,剖析专利信息披露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司法和行业执行等层面思考下一步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技术标准与专利的关系,然后指出了技术标准中专利披露原则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技术标准中专利披露原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强 《时代法学》2023,(2):1-23
我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建立为技术标准专利许可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专利开放许可与技术标准专利许可的理念契合。专利开放许可公共性与技术标准开放性契合,专利开放许可便捷性与技术标准便利性契合,专利开放许可条件一致性与技术标准普遍适用性契合。专利权人在专利开放许可声明中应当披露该专利涉及的技术标准信息。专利开放许可能够为技术标准专利许可交易及其专利许可条款合理形成提供规则保障。技术标准专利许可与专利开放许可能够有效衔接并形成互补,在技术标准制定组织专利政策中可以规定专利开放许可要求,以充分发挥专利开放许可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专利政策及其高科技企业的战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秀成 《知识产权》2001,11(3):43-48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立项,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美国专利政策和战略”培训考察团一行20人,于2000年11月9日至12月3日在美国进行了为期22天的培训考察。团员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地方知识产权局和企业、科研单位、人民法院等。在美国工业技术集团公司的精心安排下,学习考察了美国的专利法律和政策、高科技公司的专利策略以及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转化方面的经验,参观访问了INTERNET公司、Affymetrix公司、Cisco公司、AB公司(原PE公司)等高科技公司以及律师事务所、硅谷专利文献馆、美国专利商标局等。培训考察采取讲学、座谈和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通过培训学习考察,对美国的专利制度、政府的专利政策、高科技企业专利保护策略和专利保护,有了新的、比较系统的了解。笔者有幸参加了培训考察,现将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及几点学习体会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对于利用技术标准获取专利垄断地位的专利信息不披露问题,通常由联邦贸易委员会依据《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5条进行反垄断调查和起诉。不披露技术标准中的专利信息以控制标准设定过程的行为,可能构成《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第2条所指的企图垄断。市场力量、限制竞争行为以及主观意图是证明违反反托拉斯法的三个必须要素。因此,美国与技术标准相关的专利保护机制也要受到其反托拉斯法的制约与执法机构的反垄断审查。  相似文献   

9.
谭袁 《北方法学》2017,11(5):91-103
标准的制定越来越无法绕开专利,标准的公共性与专利的私有性之间存在冲突。专利权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往往会采取欺诈的方式故意不披露其专利,通过"暗度陈仓"的方式促使其专利被纳入标准之中。借助于标准给其专利所带来的垄断力,专利权人就能向标准实施者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许可要求。标准制定组织的披露规则对于预防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披露规则不是标准制定组织与专利权人之间的一种合同,而是类似于行业协会的自律性规定。标准制定组织可以借助于披露规则对专利权人提出超出合同法范围的披露义务要求。但是,披露规则所存在的非强制性、过度依赖专利权人的主动披露、不当地规定了专利检索豁免、不要求标准制定组织对所披露的信息进行实质性审查、对不披露行为应承担的不利后果规定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大大限制了披露规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彭兴庭 《检察风云》2011,(18):15-17
最近,苏州恒久因核心专利被终止而暂停上市,黑牛食品涉嫌假借著名商标,信邦制药被举报用假批文,江苏三友涉嫌IPO材料造假、定期报告虚假陈述和欺诈上市,四川长虹虚增收入50亿元,这些层出不穷的丑闻—再撞击市场道德的底线。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仍只是上市公司不诚信、不道德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1.
标准化组织的专利披露政策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9家在ICT领域具有较重要影响的标准化组织的专利许可政策表明,大多数标准化组织的专利披露政策不符合其普遍认同的"公平、合理、无歧视"专利许可政策.在专利披露的主体、内容、时间以及强制性等方面,多数标准化组织的政策尚非常空洞,离理想状态还有很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英国上议院对旭化成公司专利申请案做出终审判决,认为尽管大日本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更早提出了申请,但因其首次申请中所主张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没有满足可实施披露的要求,故不能享有专利优先权.该判决结束了英国长达6年之久的关于专利优先权实质性条件是否要求可实施披露的争议.借鉴英美法,反思我国专利法关于专利优先权的实质性条件的规定,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九条没有对此作出规定,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修订,增加关于首次申请之技术方案应满足可实施披露要求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标准制度与专利制度具有对立统一性,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复杂,专利挟持是标准与专利融合过程中最为根本的问题。专利挟持有多种表现形式,在美国就有不当披露专利信息,违反FRAND原则,违背前手承诺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等里程碑式的判例。因此,应完善标准制定机构的自律监管机制,即事先披露原则,通过相对确定的FRAND原则,在法律诉讼程序之外建立可选择的ADR纠纷解决机制;由专利权人通过许可协议方式进行交叉许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专利池;用反垄断法规制标准化中专利挟持。  相似文献   

14.
药品获得专利权后很长时间才能被许可上市,而专利期限结束后仿制药上市很快,所以专利药品受到专利保护的期限短于20年。通过建立药品注册中的专利披露制度、药品审批中的司法与行政程序衔接制度、司法承认药品目录效力等几项措施建立药品专利权与其上市行政许可的衔接制度,使专利药品的实际保护接近20年。  相似文献   

15.
技术标准中必要专利问题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标准制定阶段对可能纳入技术标准的专利或专利权利要求的披露、评估和确认将是决定标准实施阶段相关专利许可和收费的关键.因此,必要专利的定义和认定对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影响.针对目前国内必要专利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考察现有国际通行的必要专利相关定义和认定,重点探讨必要专利与必要专利权利要求的区别以及不同适用场合,分析必要专利判定要素中技术因素和商业因素的选取及其影响,并针对<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处置规则>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各国实践     
《电子知识产权》2013,(11):10-11
美国或将出台AIA升级版本 10月30日,美国高科技公司在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作证时,敦促有关机构抓紧通过一项专利改革法案,以遏制“专利海盗”(patent trolls)所导致的专利诉讼泛滥,这些诉讼的代价非常昂贵。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金融专利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我国政府承诺在5年内完全开放金融服务业,可以预见,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的竞争将会何其激烈。美国花旗银行从1992年起在我国共申请19项专利被披露后,引起了国内金融界的震动。花旗银行为什么能如此神速地申请19专利呢?这跟花旗长期来推选全球知识产权战略不无关系。那么,我国的银行应如何去  相似文献   

18.
企业如何掌握和运用专利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问:什么是专利信息,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才能掌握、利用专利信息? 答:一、专利文献 专利信息和专利文献是密不可分的,专利信息是指以专利文献作为主要内容或以专利文献为依据,经分解、加工、标引、统计、分析、整合和转化等信息化手段处理,并通过各种信息化方式传播而形成的与专利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总和。 那什么是专利文献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8年编写的《知识产权教程》阐述了现代专利文献的概念:“专利文献是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资料,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工业品外  相似文献   

19.
梁冰 《法治研究》2006,(12):64-64
2006年4月,江苏省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合作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格雷电动工具(苏州)有限公司为案件原告,设计的13mm冲击电钻于2000年7月27日获得名称为“冲击钻”的外观设计专利,专利证书号为ZL00316173.0。原告诉称被告扬州金力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出口到加拿大的750W冲击钻外观与原告所拥有的外观专利产品雷同,是侵犯原告专利权的行为,要求被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被告扬州金力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声称,原告系被告公司有关产品的外销商,且双方曾合作设计了13mm冲击钻并于2000年前已完成机芯制造与机壳模具委托加工的工作准备。  相似文献   

20.
IPO,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现阶段我国大陆的IPO审核采用核准制:对发行人实行强制性信息披露。监管部门对发行人披露的信息进行合规性审查。目前拥有审查核准权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申报企业的合规性审查将决定企业IPO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