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在海战中,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陆战中,清政府人员、武器、物资等损失惨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这次侵略战争中获利,从此走上了对外侵略的历史道路,而清朝则更加积贫积弱,从此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发动的每一次侵略战争 ,都无一例外地打上思想文化侵蚀和掠夺的烙印1840年的鸦片战争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对“船坚炮利”的英国侵略者 ,腐朽的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 ,在进行赔款割地的同时 ,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文化侵蚀和掠夺也从此开始。概括来讲 ,这种文化侵蚀和掠夺有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倚仗武力进行公然掠夺。其代表作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等。二是披着传教外衣隐蔽渗透。鸦片战争的惨败 ,使清政府长期以来严禁传教的禁令也被迫中止 ,大批外国传教士依仗各国炮舰政策的支持和庇护 ,…  相似文献   

3.
季云飞先生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史作用再认识》一文中认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客观历史作用绝不是延缓了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季先生持上述观点有两条理由。第一条理由: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英法联军总体上是抵抗的。太平天国不打外国侵略者而一如既往地武力进攻清政府,还和英国侵略军头目拉拉扯扯,企图借外国军事力量攻打清政府,其结果,加速了清政府对外战争的失败。第二条理由: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太平军一反常态攻打外国侵略者,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法律现代化从1902年清政府下诏修律以来,已走过一百年的历程。从修律之始,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就十分突出。尽管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法律条文已经现代化了,但它“和社会不适合,和历史不联接”。这个矛盾至今没有解决,在很多领域表现还十分突出。它仍是当代法理学和法史学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1871年7月,沙俄乘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机,悍然侵占伊犁,并图谋入侵新疆全境。清政府多次派员交涉,沙俄均抵赖不还。1875年4月,清政府派左宗棠进兵新疆;1878年1月,粉碎了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全境。但沙俄仍据占伊犁不还。1878年6月,清政府派崇厚赴俄谈判,所签《中俄交收伊犁条约》使中国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失。清政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战争,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席卷中国大江南北,纵贯全国18个省份,严重的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达到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规模如此巨大的运动最终仍走向失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运动的性质而导致的腐败。本文主要分析太平天国运动腐败的主要方面,总结出腐败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制约了中国近代化的速度和深度;文化的和平精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政府对日侵略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以致于在战争中消极防御,被动挨打;专制结构下的文化严密而整齐,克制而内向,绝对的权力集中与缺乏监督的内在机制,直接导致了甲午战败.  相似文献   

8.
地处黄海北端的刘公岛面积3.15平方公里,以“天然水寨”之形横亘于威海湾内,与辽东半岛的旅顺避遥相对,共扼渤海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百多年前,大清海军的英粹精华——北洋海军的提督衙门即海军公所就设在这里。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刘公岛更为世人所瞩目。 1874年,日本发兵入侵台湾,清政府鉴于海防空虚,决定筹办海防。1888年10月3日,清政府批  相似文献   

9.
清朝末年,统治阶级更加日趋腐败,帝国主义侵略步步加深,中国社会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与此同时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所进行的斗争亦日趋激烈。此时的清政府陷入了内忧外国之中。清政府决定实行“新政”,但是已经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楚汉战争之初,项羽的兵力和声威比刘邦大得多。整个战争期间,双方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刘邦败多胜少,他本人重伤就多达十二次。其中一次被项羽亲自射成重伤,败走成皋①。战争的结局却是项羽自刎乌江,而刘邦即皇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王朝。  相似文献   

11.
从自在到自觉--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和各政党、各团体、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致,历经八年浴血奋战,取得一百多年以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革命战争。这场战争胜利的影响所及,远远超出了战争本身。其中一个最重要、最深刻的影响,就是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觉醒。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不计前嫌,不计得失,从反蒋、逼蒋到联蒋,与国民党及一切爱国志士、全国军民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成功经验值得永远纪念和弘扬。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前的七月七日,一场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在中华大地全面爆发。我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御侮,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我国一百多年来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众多战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  相似文献   

14.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是后起的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首先侵略朝鲜作为跳板。一八九四年,朝鲜南部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要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清军开抵牙山。日本急忙派兵到朝鲜,突然袭击牙山的清军,挑起了战争。九月,清军统率叶志超率军逃到平壤,日本侵略军又进攻平壤,叶志超带领一批将领向北狂奔五百里,逃过鸭绿江,退到辽东九连城、凤凰城一带。从此日本侵略军  相似文献   

15.
发生于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余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任帝国主义宰割的屈辱,结束了中国在近代战争中抗击外侮从无胜绩的历史,成为中国从落后走向崛起、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困难赢得最后胜利,爱国主义无疑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动力,而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546年,晋、楚、鲁、宋、蔡、卫、陈、郑、曹、许等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开了一次“弭兵会”。所谓“弭兵”,意思是“消弭战争”。“弭兵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和平会议”。顾名思义,这是一次以消除战争,争取和平为目标的盟会。这次会是由宋国的大夫向戌发起的,史称“向戌弭兵”。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放恣”。诸侯国之间,兼并剧烈,战争频仍。在一百多个诸侯国中,晋、楚、齐、秦吞并小国最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在法律上,事实上都已正式归还中国。本文将客观地考察战后初期台湾归还祖国的过程,并论证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台湾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据历史文献记载,自三国时代起,中国大陆军民就不断东渡台湾海峡,垦拓经营台湾岛。元朝即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岛民政。明朝则在澎湖设“游击”、“春秋汛守”,并在基隆和淡水驻屯军队。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改建成一个行省。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日本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了中国的台湾。台湾人民和全国人民都坚决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群雄逐鹿、战争不断的时代,而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利,《孙子兵法》曰:“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利益的驱使使得战争不可避免。但是利益的获得并不完全靠“战”来得到,换句话说,兵家“不避争,但慎战”。从《孙子兵法》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如何减少冲突、战争而获取更大利益的谋略,这种“慎战之争”在《孙子兵法》中有多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先秦兵学蕴涵丰富的人道观念和人道规则。它植根于“仁为兵本”,引申为“兵依仁用”,并把“仁为兵本,兵依仁用”作为战争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先秦兵学的人道观念与人道规则与现代国际人道法,在限制武力使用、减轻战争灾难这一方面,是相通或者相同的;但先秦兵学的人道观念和人道规则,是战争艺术的内在要求,而国际人道法则是对战争的外在限制,在这一方面,两者又不一样。故此,西方的大军事学家,少有对战争中人道要求的正面论述,甚至直截了当地将其斥之为“伪善”;而中国大军事家的作战指导思想往往与国际人道法的要求暗合。“仁为兵本,兵依仁用”,既是先秦中国兵学的精华,也贯穿并主导着先秦以后中国兵学的发展。它作为中国军队之魂,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0.
一、近代以来:中国为争取澳门回归的努力  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就为收回澳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早在19世纪60年代末,清政府就曾有过收回澳门的尝试。当时,掌握中国海关大权的英国人赫德因英葡之间产生矛盾,出于惩罚葡萄牙,同时也为了取信清政府,曾多次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解决澳门问题的方案。他说:葡萄牙势力已日渐衰弱,如果见机行事,就可以收复澳门。清政府鉴于其他西方国家如美、法、俄、德等国都有夺取澳门的意图,为了防止澳门落入其他大国之手,权衡利弊,同意赫德的建议。清政府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