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点扫描     
事件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当不断上涨的高房价日益成为舆论焦点、百姓之痛时,人们越来越发现,除了享受暴利的开发商,高价出让土地的地方政府同样是大赢家。由此引发的土地财政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质疑。  相似文献   

2.
《松州》2016,(5)
"土地财政"一直备受争议,今年房价暴涨,"土地财政"再次站到风口浪尖。但由于经常跟"高房价"、"腐败"、"泡沫"等敏感的社会问题纠葛在一块,人们在讨论"土地财政"这个关乎中国城市发展秘密和政府行动逻辑的重大问题时,很难窥其全貌。本文可能是迄今为止把土地财政说得最透、角度最特别的一篇文章。作者现为教授,曾任厦门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一位有体制内任职经验的学者,试图还原土地财政的真实面目,并探讨其未来的可能命运,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央地关系视角的土地财政:一个制度层面的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中央与地方税收、金融、国企等经济分权改革是本世纪初土地财政兴起的重要根源,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行动目标一致则是土地财政快速扩张的关键。嵌入此背景中的土地财政不仅是地方政府以土地为载体获取财政收入的过程,还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等行为主体构成的土地市场复合型利益链条的重要环节。在后"四万亿"时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动目标出现偏离。在政治层面的制度支持逐渐耗散后,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这一"独木"将难以支撑土地财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引发了不少问题。财政立宪主义视野下,该现象是由央地财权划分不够合理,以及地方政府权力与当地居民权利不够平衡造成的。如果能够做到以宪法绝对统摄各类财税法律法规,则"土地财政"问题就可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5.
从"土地财政"看我国地方财税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土地财政虽然是现行分税制下地方政府的无奈之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扭曲了政府职能、削弱了宏观调控、加大了金融风险、加剧了社会不稳定隐患,集中暴露了现行地方财政在民主、法定、公平、效率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遏止土地财政,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民主、民生、法定、公平的公共财政原则,形成合理的土地增值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6.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3,(14):61-61
<正>在新闻发布领域,对"口径"一词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巨大误区,实际上,口径应当是一个组织对外表达的原则和框架,而非需要背诵的条文。——在"中国新闻发布制度30年"的圆桌论坛上,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称,新闻发言人是90%的"岗位人"和10%的"自然人",应既有官方立场,也有个人风格要从根本上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不经历一番剧痛是不可能的,这对各地的经济承受力、忍耐力,都是严峻的考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指出,曾经为我国各地方政府创造出巨大资本盛宴的"土地财政模式",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不断攀升已越来越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推进城镇化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土地在地方政府城镇化建设资金筹集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传统城镇化融资采用的是"土地财政+土地金融"模式,这一模式是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强烈、地方政府又无举债权情况下的产物,不仅导致了普遍的地方政府短期行为,而且还使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陡增。本文提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融资模式,推进土地财政向物业税转变、城投债向市政债转变,建立"物业税+市政债"的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8.
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市场的源头.中国土地制度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城市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现状,导致地方政府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选择实施"饥饿供地政策",抬高商品住宅用地价格.从住宅用地供给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考察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发现:"土地财政"理念是导致住宅用地供给总量短缺的重要原因;"土地财政"以及地方政府对低收入人口的排斥使其疲于供给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实证研究也发现: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越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住宅用地供给受限程度越高,地价和房价相应越高,这些城市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越低.对此,亟待从短期的政策调整和长期的制度建设上进行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破解地方依赖土地财政的畸形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价格不断推高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拉高地价和房价;而高房价所带来的高风险又使得地方经济随时处于脆弱的状态。通过探析"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破解地方经济增长对"土地财政"高度依赖的对策,使其回到正常、合理的发展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GDP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巨大提高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我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地方经济畸形增长,地方"土地财政"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对此,本文试用分税制的理论分析我国地方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及分税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土地财政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政府财政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分析土地财政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土地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对减轻土地财政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政府有权依法出于公共利益需要向农民征地,但是唯有对被征地农民给予充分的补偿才是合乎正义的。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通过改革土地收益分配办法的方式,来遏制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在执行操作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很多地方跑偏走样,甚至被滥用,目前已在某些地方演变成一场扩张"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14.
《政协天地》2013,(7):47-48
在诸多改革领域中有一大难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性质,那就是与“土地财政”相关的一系列改革的破题。“土地财政”的转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相关领域的改革必须进行通盘考虑:“土地财政”转型应逐步摆脱土地所有权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13,(1):119-123
分税制以来的财税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倚重土地财政的运行模式,推动了上一轮经济持续走高,但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房地产泡沫,也存在着巨大的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并不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模式。应该按照公共财政的特质要求理清土地财政的制度调整思路:建立健全统一的、稳定的财政收入制度:调整优化财政的公共支出结构;建立健全科学化、法治化的财政管理体系;构建公开、民主的财政决策制度,以此促成土地财政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土地财政面临空前的困境:一方面,土地财政积重难返,另一方面,土地收入又风光不再。这势必要求地方财政收入出现结构性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有关信息财政的基本构想,指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趋势明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亟待发展、物联网与三网融合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有必要提高包括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与服务在内的整个服务业的增收贡献率。对于信息财政的具体操作,文章简要介绍了信息财政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并指出信息财政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林双林 《人民论坛》2021,(5):134-137
新加坡在吸收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基本国情,形成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非土地财政模式,尤其是其“居者有其屋”一直被世界各国所关注,独立于政府财政的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也正在逐步演变成一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新加坡非土地财政体现在政府主导、合理配售,以及低廉的政府场地租金上,推动着新加坡公共设施不断完善、经济飞速发展。鉴于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可通过完善地方税收体系等方式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武小龙 《长白学刊》2023,(1):97-112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政绩压力—财政分权”的分析框架,对土地财政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并以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人地城镇化协调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和“政绩激励”构成了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占用土地的根本因素,“土地、财政、政绩”三位一体的模式正好契合了地方官员追求政绩与财政收入的双重目标;土地财政与人地城镇化协调呈现双向互动的影响效应;中部地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比东部地区更强,并且土地财政对人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抑制效应也更深;人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还受到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正面驱动,并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此外,城乡收入差距也受到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以及地区经济开放程度的影响。这对于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完善政府绩效考评机制、推进“人口—土地—产业”要素之间的联动发展、构建地区差异化的城乡发展政策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地财政:无奈之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剑  秦俊勇 《小康》2004,(12):45-45
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发达地区或 不发达地区,许多基层政府都简单地选 择了"土地财政"作为改变自身能力的 突破手段--生存能力简单改变的代 价是执政能力的滑坡  相似文献   

20.
金硕仁 《中国人大》2011,(15):21-21
目前,我国各地之所以出现"土地财政"、"土地是第二财政"等问题,是因为这些地方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稳定的财源。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优化财政体制,调动地方发展经济、做大做强税源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