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中国古代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古人称谓不仅有姓氏之别,往往还有名有字,而在孩子诞生尚未就学时父母等会先给予一个“小名”,也叫“小字”,俗称“奶名”。除此之外,有些人还有“诨名”、“别号”等。而后人称谓古代帝王,还有“谥号”、“庙号”、“年号”之别。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化”这一新的概念被频频使用,至近十几年来更是理论界乃至全社会使用频率极高的时尚词汇。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全球化”这一时髦词汇,又如浪潮般一浪高于一浪地冲击着全球,直逼发展中国家。正当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如雨后春笋般的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投资、建厂、经营等活动或欣喜或无奈地逐渐接受时,“教育全球化”这一新鲜名词又不期而至。其来势之猛并不亚于“经济全球化”,对此世界各地的人们,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不得不冷静思考并加以探索和了解,本文亦想对教育全球化这一现象作一粗浅的探寻。一、何谓教育…  相似文献   

3.
【民间法、民族习惯法专栏主持人手记(五十六):"人以群分"与国家治理】常言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人以群分"的根据何在?却或者不求甚解,或者语焉不详。"群分"的根据或许很多,如性格、外貌、肤色、志趣、职业、语言、风俗等等。在我国古代,常有华夏、四夷之辩,在文化教养意义上把"中国"和四夷做了分别。近代以来,世界贸易的渐兴和迅速发展,致族群之文化冲突不断搬演。族群或民族的划分也就成了国家治  相似文献   

4.
在“百花争妍纷吐香”的文学殿堂里,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三朵摇曳生姿、仪态万千的奇花异葩,傲立不群。它们或凝练,或铺张;或婉约,或豪放;或凄切,或高亢。吟诵朗朗上口,回味唇齿留香,既陶冶情操,又涵养性情,久而“润”之,就会达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般的平和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酒的起源很早,而药酒在中医药临床应用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周礼*天官下》曰:"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沉齐;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意思是授予管理酒事之官,如节度职,故用齐名(亦有人解释"齐"如"剂").《太平御览*卷八四三)解释为"色或如葱白,或如红赤,亦有泛清",说明了我国古代已有白酒、黄酒、露酒、果酒、药酒之分.《素问*汤液醪醴论》谓:"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表明古人制作醪醴饮用主要是为了强身.随着中草药知识的丰富,人们尝试用某些中草药配入酒中,而制成药酒.药酒将饮用的酒和治病强身的药融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边师正方祖籍合肥,现在全椒县医院为主治中医师,行医六十余年。幼承家学,医儒兼习,青年出家,曾就学于厦门之闽南佛学院,专攻佛学,历游名山大刹,后因所住寺为敌伪强占,遂愤而返俗,专以医为业。以其胆识过人,擅用经方而著称于皖东,曾撰著《伤寒扫尘论》、《伤寒论讲稿》为生徒讲授。边老尝云:“治医者将司万民之命,当不舍大悲之心,见人之有疾,当如己疾;深究医药之道亦如佛家之禅悟,层层剥蕉以穷理尽性。浅尝漫试,是轻人命以自利,医云乎哉?”  相似文献   

7.
七绝·博鳌     
天漂玉带搏双浪,海涌巨鳌吞三江。云起龙脊升紫气,水漾东屿浮蓉王。日出碧海喷丹霞,月落澄湖撒银光。高僧坐禅诵大乘,精英聚首论沧桑。2005.8.8注:①琼海市博鳌镇位于万泉河入海口,因亚洲论坛设于此而闻名于世。②玉带滩是万泉河入海口由于海水与淡水相搏击而形成的带状沙滩,长数十公里,最窄处仅十几米。玉带滩使万泉河入海口成为一个泻湖,滩外是海水,滩内是淡水。  相似文献   

8.
名实之究,乃社会、人生之大要矣!综名核实,亦立事、成功之首端也!名,指概念、指称、声名、名义等。庄子说过,“名者实之宾也”。建安七子之一徐干也说,“名者,所以名实也。”实,指事实、实在、实体、过程、态势,内容等。古人云,“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也”。显然,就其本  相似文献   

9.
栀子豉汤证原文: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而谵语;若加烧针,心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程批:此条与“阳明脉症”下篇第一条同法,亦三焦病也。本文禁汗、禁火、禁下,与少阳同,故柯氏注云“此阳明半表里证也”,惟云阳明之半表里证,则义不大合,盖在表之半表里证,即少阳经之小柴胡证也。在里之半表里证,即三焦募原府也,募原近于胃府,故并入阳明病中。且伤寒亦由上及  相似文献   

10.
大理在历史上曾经是云南高原的政治中心,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从南昭到大理国(公元738年——1258年)。共历500年,“延袤十百里。”大理山川秀丽、地灵人杰。近现代史上,大理名人辈出。如云南少数民族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张伯简、“滇男子”大诗人赵藩、政治家兼大学者周钟岳、军事理论家杨杰、东北抗联名将周保中、第一位中共  相似文献   

11.
《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历代医家大多认为这十二个字赅尽了上、中、下三焦的生理功能特点,莫有疑者。然细析之,不难发现,“中焦如沤”仅仅言明胃的腐熟食物功能,而不能囊括“中焦”的全部生理功能,故笔者认为其中文字有讹错,“沤”字应改为“枢”,当是“中焦如枢”,特陈管见。  相似文献   

12.
章××,女,52岁。1984年2月10日诊.春节前曾患感冒咳嗽发热,服用西药后,尚时有干咳。近5日来自觉口酸,如吃酸李一般,连吃饭饮水都象放了醋似的。口干而渴,小便黄,大便难,寐至夜半心烦、嘈杂。舌尖赤边绛,苔黄而中心干,脉浮弦数。《素问玄机原病式》云:“酸者,肝之味也。由火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如饮食热则易  相似文献   

13.
论阳明之汗     
《伤寒论》阳明病属里实热证,“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其外证云何?“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7)。里热外达,必见身热;热蒸液泄,汗自出焉。观太阳中风有自汗,少阳有合目则汗,少阴亦有阳虚不能固表而自汗出,但均不如阳明汗出为甚,故仲景云:“阳明病,法多汗”(201)。阳明之汗与化燥、成实、发黄等证之机转至关紧要,谨试论之。  相似文献   

14.
请代学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云:“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可见目录在治学中的地位。目录或目录学应用性、实践性很强,故其素为学者所重。现在从目录或目录学角度谈目录学或目录者颇多,但真正从治学应用角度谈目录者则寥寥。所以,笔者从此角度,透过李白研究实例来略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5.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简称"五通"或互联互通,既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路径和目标,也是检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近四年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五通"建设取得的进展超过了预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倡导"五通"是中国之德。天下"大通"是人类之幸。展望未来,前景看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五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五通"的实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注定有先后之分,难易之别。真正要实现"五通"需要持久的共同努力和砥砺奋进,贵在坚持。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云:“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历医家大多认为此处的“胸满”为“腹满”之误。如《医宗金鉴》云:“支饮胸满之‘胸’字,当是‘腹’字,若是‘胸’字,无用承气汤之理,是传写之讹。”《金匮要略心典》亦云:“胸满疑作腹满,支饮多胸满,此何以独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的各种典籍中,把男女比附为阴阳、乾坤、天地,从而形成了最早的男女有别的哲学思想,随之这种哲学思想被应用到社会规范之中,成为男女有别的道德规范,具体包括男女仪礼之别、内外之别、夫妇之别。它们共同织成了一张无形的道德之网,完全剥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家庭地位,从根本上确立了影响中国数千年之久的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8.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真正的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对于现代制度性法文化,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缺乏的是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观念,这是我国当代法文化冲突的根源。因而培养现代法制观念也就成为解决这种冲突的关键。一、现代法治观念的培养。现代法制观念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现代法治观念的养成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经济、政治和…  相似文献   

19.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云:“ ……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文承上段在表之温邪挟风,治用辛凉轻剂加薄荷、牛蒡之属,以透风于热外。否则,风温阳邪化燥伤津,就将出现本段所述之变化。但其中“水主”作何解释?各  相似文献   

20.
《温病条辨》(下称《条辨》)不但系统地论述了温病的证治,而且在方剂的化裁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全书载方205首。现就其中某些方剂的化裁作如下研讨。 一、银翘散 《条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旨,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加减,创制了辛凉平剂银翘散,用于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之候。全方清热而不凉遏表邪,透表而不强行发汗,有轻以去实之能,无助热伤津之弊。此方的化裁有如下情况: 1.在卫营同病或太阴温病内传营血时,将银翘散或除去其中辛散发表之品与清营凉血之品配用,一是治疗太阴温病,二是借其轻清透邪之力,协助清营凉血之品以解营血邪热。如:(1)银翘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