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郭化若是我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书法家兼诗人。毛泽东赞誉郭化若是"党内一支笔",尊郭化若是自己的军事教育顾问。实际上,郭化若还是一位炮兵权威,他最早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军事大家,这一点早已家喻户晓;“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人们由衷的赞叹。而这位郭化若,竟然被誉之为毛泽东的“军事高参”,可见他在军事上确有其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3.
任龙 《党史纵横》2007,(4):44-47
在黄埔学子中,蒋介石有意留他为自己的秘书,而这位黄埔四期的高材生,最终还是选择了革命道路,成为毛泽东的军事参谋。他就是郭化若将军。郭化若自1929年任红四军参谋处长到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兼总前委秘书,从军委一局局长到毛泽东的军事教育顾问,断断续续地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2年,  相似文献   

4.
郭化若是解放军将领中有名的儒将。他是我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书法家兼诗人,是在我军中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系统研究《孙子兵法》的学者,他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享誉海内外。毛泽东赞誉郭化若是"党内一支笔",尊郭化若是自己的军事教育顾问。1995年11月26日,91岁的郭化若将军去世。江泽民同志为他亲笔题写了"一代儒将"的墓词。  相似文献   

5.
在我军历史上有一位资格老、理论素养好的儒将、他就是辅佐毛泽东指挥反“围剿”出奇兵、倡导抗日持久战,被誉为毛泽东身边的“军事高参”的郭化若将军。  相似文献   

6.
在我军历史上有一位资格老、理论素养高的儒将,他就是辅佐毛泽东指挥反"围剿",屡出奇兵,抗日反蒋,功勋卓著,被誉为毛泽东身边的"军事高参"的郭化若将军。黄埔第四期高才生郭化若,原名郭可彬,又名郭俊英,1904年8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城市贫民家庭。9岁时他便开始在报馆当小工,13岁才进入教会办的福州崇实小学读书。1920年春,郭化若读完高小课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  相似文献   

7.
我军高级将领中,郭化若素以儒将著称,在他辞世3年多的今天,我时常忆起这位军中才子。 早就耳闻郭化若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莫斯科炮兵学校高才生、中国工农红军队伍里的知识分子、好参谋好秘书,尤其听说他在延安长时间给毛泽东主席当军事秘书,更感到他经历非凡,才智过人。 一部古代兵书——《孙子兵法》,多年来国内对其研究一直受困扰,原因是此文产生年代久远,又是文言文,真正探其秘、究其源,必然会有难度。而军事理论家郭化若,早在1939年就写过《孙子兵法初步研究》,公开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反“围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是诱敌深入作战方针的胜利,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为保卫苏区合力歼敌的结果。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全过程中,从毛泽东“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提出、周密部署到正确实施,都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毛泽东“诱敌深入”军事思想在红军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1932年的漳州战役和1935年的四渡赤水都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重要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不仅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对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毛泽东确立其军事领导地位的关键之战。通过漳州战役与四渡赤水的比较,可窥知在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过程中,四渡赤水更为突出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军事思想也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历程。忆往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它的诞生,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第一座丰碑,而且为世界军事理论增添了新鲜内容,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今历史条件下,它仍然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源泉,对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为耀眼的奇葩,必然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善于掌控全局,把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善于判断,注重调查,强调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灵活确定和变化军事斗争策略;善于灵活运用军事原则,敢于突破常规军事斗争策略的羁绊,以奇制胜;敢于斗争,坚定执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苗泉竹  张强 《党史文苑》2007,1(2):4-6,12
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为耀眼的奇葩,必然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善于掌控全局,把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善于判断,注重调查,强调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灵活确定和变化军事斗争策略;善于灵活运用军事原则,敢于突破常规军事斗争策略的羁绊,以奇制胜;敢于斗争,坚定执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07,(6)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在作战原则、作战理念等方面的对比,阐述了《孙子兵法》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深刻影响,并进一步论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孙子兵法》内容和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旨在通过这一初步研究,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启迪中,加深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解,更好的学习和运用这一宝贵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森 《世纪桥》2007,(10):10-1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军事理论、中外传统军事思想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革命战争和建设特点的军事思想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坚持群众路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坚持群众路线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基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保证,贯彻群众路线是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群众路线,仍然是我们加强国防建设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6.
漳州战役是毛泽东体现其军事韬略的重要战役之一,在当时苏区党内最高领导人周恩来的支持和配合下,本已被剥夺军权的毛泽东亲自指挥该战役并取得了胜利。漳州战役的胜利,对后来毛泽东军事领袖地位的确立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由新民主主义时期军事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事思想两部分内容组成的.人们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比较深入,而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研究则显得薄弱.主要表现在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编辑出版还没有全面展开,对重大的军事实践活动和战略决策还没有进行历史的、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的研究尚留有较大空白.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人们通常侧重于从条块结构的维度进行,这种研究方式有局限性,一是难以全面概括其内容,二是难以反映思想的普遍性.所以研究维度要从条块结构向层次结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指导功能由原来的打赢战争为主转变为打赢战争和遏制战争并重.当前,关于毛泽东遏制战争的思想研究应特别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张强  苗泉竹  许超 《党史文苑》2009,(11):37-38
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思想之源。在境内各种分裂势力和境外各种干预势力日益猖獗的今天.应合理确定战略目标、科学筹划战争目的、大力调整军事力量、慎重决策军事行动、准确把握作战空间、力求速战速决取胜。通过灵活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打击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9.
鹿兮 《湘潮》2013,(5):26-27
在我军灿若星河的将领中,粟裕的军事才华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他在指挥部队作战中,自觉学习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并发挥到极致。他坚持以消灭敌人、保存己方力量为基本原则,审时应变,屡出奇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射出的箭都能收回。刘伯承曾赞誉粟裕“智深勇沉”。其中天目山战役,就是粟裕军事指挥的精彩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鹏飞 《世纪桥》2016,(10):11-12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的立军之魂、强军之本、治军之道,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毛泽东投身武装救国并分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精髓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