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制博览》2010,(5):68-69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个卓有建树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在军事上可圈可点处并不多,远非《三国演义》所渲染的那样用兵如神。鲁迅先生批《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的评语,可谓一针见血。毛泽东对诸葛亮的屯田、兵器革新、民族和戎等历史功绩是肯定的,但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基本持否定态度。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10,(15):4-5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写成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他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结果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临死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人扣,极为生动,并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智绝”的地位表现到极致。  相似文献   

3.
“三顾茅庐”是史上最有名的求贤典故之一,但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都来源于《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文学小说,不是正史。因此,《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是靠不住的。就“三顾茅庐”而言,历史上就有“刘备三往卧隆中”和“诸葛亮登门自荐”两种说法,“赤壁之战”的那场火也有“周瑜放火灭曹”和“曹操烧船自退”两种记载。那么,历史上的“三顾茅庐”真像小说中那样是刘备采取主动吗?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新官上二任三把火”这个典故源下三国演义。这个上任之后一口气就放了三把火的新官,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土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通过对草船借箭、兰气周瑜、智料华容、巧摆八卦、智取成都、骂死王朗、木偶退兵等一系列“典型事迹”的浓墨重彩的描写,把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相似文献   

7.
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中,诸葛亮被刘备“三顾”之后,体面出山。他出山之后先烧了两把大火,第一把火烧博望坡,第二把火烧新野,尤其是后者,烧掉了刘备苦心经营了8年的地盘。这把大火的真相如何?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六年,本刊曾刊载《一场历时六年的“三国演义”》一文,说的是三种货币在深圳平分天下。如今,这场“三国演义”已演变成——三国称雄话说大约12年前  相似文献   

10.
韩髓海 《南风窗》2014,(4):93-93
“士大夫”与士绝不相同,士大夫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士大夫阶级的出现,恰标志着“士”的消失与堕落。  相似文献   

11.
程万军 《法制博览》2011,(13):71-71
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奉行德治的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极为苛刻。“水至清则;毛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史学界对他的普遍指责。诸葛亮要求众将群臣“又红又专”,如果“专”而“不红”,他宁可不要;而倘若“红”而“不专”。他却可以将就使用。“蜀汉无大将”时,有着“一颗红心”的廖化不也是作了先锋吗?自古君子真伪不可分,但真才与草包总该分得清。  相似文献   

12.
顺治六年年底,多尔衮成为“皇父摄政王”刚满一年,他的王妃就去世了。一个月后,顺治七年正月,多尔衮纳娶了肃亲王豪格的夫人。当时,豪格死去不到两年。多尔衮死后,在汉族士大夫——甚至今天文人的笔下掀起了一阵喧嚣。  相似文献   

13.
叶树浓 《法制博览》2009,(11):45-45
《三国演义》里冤死的武将不少,尤为典型的是魏延,这么智勇双全、身经百战、忠心耿耿(起码对刘老板是如此)的一位猛将,最后却挂在自己最信任的伙伴马岱刀下,落得个身首异处、夷延三族的下场。魏延的死,是被他那倒霉的后脑勺所害。他第二次出场杀了韩玄,救了黄忠投刘备。谁知诸葛亮这家伙不但不念其功,反而说:“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相似文献   

14.
刘秉光 《法制博览》2008,(23):42-43
一提到垂帘听政,人们就会想到发生在清朝的“辛酉政变”,就会想到统治了中国47年的慈禧太后。其实,在慈禧垂帘听政之前,中国历史上这种女人执政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她们不仅是封建社会的女中豪杰,而且也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女强人”;不仅是少见的政治家,而且也是罕见的政变家。在权欲的驱使下,她们成了向封建礼制挑战的急先锋。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们可以说是叛逆的女性。  相似文献   

15.
改革话题一直是《南风窗》的核心话题。上期本刊发表《改革的新动力》一组文章后,又专派记者北上,就有关问题就教于诸多经济学家。茅于轼:改革需要老百姓的努力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民主、繁荣、法制的国度,这要靠政府推进,也需要老百姓的努力。认为“改革”只是政府的事是错误的。在封建社会,老百姓要么是“顺民”,要么是“暴民”,从来没做过“公民”。因此,  相似文献   

16.
1994年9月20日,广东破获了一起建国以来非常罕见的系列杀人奸尸案,凶手被擒,冤魂昭雪,闻者大快人心。 这起曾被传得沸沸扬扬的“系列女尸案”,其真相究竟如何呢?笔者经过大量翔实的采访调查,现实录如下。色魔被擒案惊四方  相似文献   

17.
林仕谋 《法制博览》2011,(15):68-69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可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妻妾之众,可以想象。那么,她们是如何生活的呢?在一些影视文艺作品中,对这个神秘的“禁区”,随意杜撰,造出许多不近情理而又离奇的故事来。有的说,皇上每夜都要“召幸”一位后妃,要召某妃侍寝,由太监背着或抬到皇上下榻处侍寝,也有的说皇帝人寝被角不裹,被召幸的妃嫔脱光衣服后,就从脚下爬进去等等,这些都是不近情理,凭空臆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望山 《法制博览》2009,(6):69-69
诸葛亮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不想做公务员,一心想开公司当企业家。诸葛亮从小溺爱宝贝儿子,凡事都顺从儿子的要求,这次也不例外。凭着自己的地位和影响,诸葛亮向刘备申请了一个“大汉诸葛弓箭制造公司”,自己当董事长,儿子当总经理,请刘备坐享红利。  相似文献   

19.
江主席“七·一”重要讲话对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值此江主席“七·一”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特写此学习心得。 江主席去年发表的“七·一”重要讲话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江主席“七·一”讲话的主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各项工作,包括国际战略领域的工作,都处于指导地位。江主席同时还用了1200多字就国际战略问题作了重要论述。江主席的这些重要论述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国际战略领域的体  相似文献   

20.
你看,“市井”两字构成的绝大多数是贬义词,除了“市井小人”,还有“市井无赖”、“市井俚语”、“市井之徒”等等,均比喻卑微、粗俗、下贱之类不登大雅之堂的人和事,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所不悄一顾。人们也许不知道,“市井”在古代是“商人”的专有名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对商人至为蔑视,把“商人”排居“四民之末”。在以农立国的转会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