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有少数基层党政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本地熟人多、不良行为容易被发现,便“转移”到外地进行公款消费活动。一是以业务走访为名,在一些乡镇之间、邻近县市业务单位之间串,名曰加强“横向联系”,实则“礼”尚往来。二是逢国庆、“五一”等节假日,以庆祝为名,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织干部分批到各地旅游。有的单位把公费旅游当做干部的“福利待遇”,没有外出的人员可以获得相应金额的补助。三是到上级业务部门进行培训或参加党校学习时,学员之间相互进行公款宴请和高消费娱乐,互相攀比摆阔气;有的在课余时间用公款走访领导,“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公款旅游现象屡禁不止,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公款旅游现象种种“顺手牵羊”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外出开会、学习、培训、考察等公务结束后,绕道去旅游名胜地游玩。某公司党委书记,带领下属企业厂长和副厂长去青岛考察。考察结束后,经副厂长提议,3人由青岛乘飞机绕到昆明、西双版纳、桂林等地游玩,3万多元旅游费用由公款报销。“偷梁换柱”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以“开会”、“催款”等为借口,不务正业,专程游山玩水。某研究院院长收到去澳大利亚悉尼参…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沿海部分地区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运用手中的权力,在“私家车”上变换手法为配偶、子女谋私。一是私家用车“公有化”。有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便利“私车公养”,有的侵占单位的牌证,逃避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规费和应由个人支出的养车费用;有的借公务车辆改革和“私车用于办公”的名义发放补贴;有的利用单位财务管理不严,车辆费用存在公车私车不分的漏洞,在本单位或下属单位报销应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二是变换花样套买“二手车”。有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在享受“公务用…  相似文献   

4.
“我承诺做到:不公款大吃大喝或以各种名义用公款互相宴请和安排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公款旅游或借开会、调研、考察等名义变相旅游;不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和公车私用……”走进河北省唐山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潇栏,局领导班子成员的照片、职务、分管工作、承诺内容和签名清晰可见。这是唐山市实行“三诺三述三廉”机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政监督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里,容易反弹的“公款吃喝风”、“公款送礼风”、“公车迎娶风”等“节日病”的治理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治理“节日病”时,仍习惯于在节假日来临之际,采取下发通知、重申禁令、突击  相似文献   

6.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央层层禁令、道道紧箍,严令过紧日子,压缩行政成本。然而,笔者最近调研发现,一些害上富贵病、奢华症的基层党政机关仍然习惯于大手大脚挥霍公款,视财政“珍珠如土、金如铁”,公款出国旅游、公款吃喝、公车超标私用、超标兴建办公楼尤其突出,被群众讥讽为四大“公”害。群众呼吁,四大“公”害不除,行政浪费难止!  相似文献   

7.
现在,一些单位逢年过节、联系业务、或争取项目、过达标验收关时,用公款公物给上级领导和主管人员“进贡送礼”十分盛行。这股歪风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公款“进贡送礼”表面上是为了谋取本单位、本系统的团体利益,实际上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同时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规则;这种严重违反财务制度的做法,也引发了贪污等经济犯罪。从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这类案件看,公款“进贡送礼”往往采用虚开“就餐费”、“修车费”、“会议费”和“文印费”票据提取现金,有的经办人或负责人借机中饱私囊,这样导致贪…  相似文献   

8.
按说,党政机关是党和政府的职能部门,不是经营单位,办公经费靠财政拨款,不应有“亏损”。然而,近年来,一些党政机关却出现很大的“亏空”,有的亏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一是党政机关办企业的“后遗症”造成的“亏空”。前几年,提倡党政机关办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种种原因,使不少的机关单位因此而背上大笔债务。 二是领导干部离任的“后遗症”造成的“亏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作调动、提拔任用、异地交流本是正常的现象,但有的领导干部在离任前或是要借考察之名出去游玩一圈,或借给机关干部改善福利待遇为名滥发钱物,或借改…  相似文献   

9.
手机充值卡是电信企业采用的一种方便用户的通讯费支付方式。该卡具有一定面值和密码,购卡后,输入密码即可实现手机交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无线通讯费用实行定额包干、超支自付、节约归己的办法后,基层单位又有些人开始在手机充值卡上打起了小算盘。其主要做法是利用手中的购物权移花接木,以单位工作需要为名,用公款给领导买充值卡。而少数领导得了好处,签批报销时自然不究不问。一些有贼胆的办事人员也借机顺手牵羊,揩公家的油。有些基层单位为了讨好上级管理部门,也购买一些充值卡上下打点。据台州市一个充值卡代销点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察》2010,(13):56-59
17.在不准用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近年来,干部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用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特别是用公款和变相用公款进行出国(境)旅游反映十分强烈,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在2003年2月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就明确要求:禁止以开会、考察、培训等名义变相公费旅游。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  相似文献   

11.
宜城市专项清理公款配置私人通讯、交通工具去年下半年,湖北省宜城市纪委监察局对全市行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擅自用公款购置通讯器材、交通工具等不正之风进行了专项清理。到今年元月底,共清理出用公款购置的“大哥大”10部、BP机56部、摩托车50辆。对这些物品,分别采取归还、公转私或拆除、没收等措施,进行了纠正和处理。同时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律不准公费配置私人专用通讯、交通工具;对生产不能正常进行、职工生活困难的企业、事业单位,要坚决制止竞相购买通讯、交通设备,凡已配置的单位要予以封存或变卖。(黄仕清蔡波…  相似文献   

12.
一是纪律出现空白。在新旧体制交替中,某些方面出现了纪律“空白”、“脱节”的现象。这样使有的党员干部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不明白违纪的界限。如关于农村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就不明确。一些地方村干部竞相用公款安装住宅电话、配备手机,有的甚至用公款配备了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尽管群众对此很有意见,但上面没有明确禁止的规定,处理起来比较棘手。 二是纪律执行乏力。由于执纪不到位,致使一些纪律规定出台后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形同虚设。如近几年来中央关于禁止用公款吃喝玩乐的规定多达几十个,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吃喝…  相似文献   

13.
移动电话(大哥大)的开通,给工作带来了方便,但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有些基层单位领导不顾单位工作实际是否需要和财政的承受能力,相互攀比,公款滥购“大哥大”。特别是有些靠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的地方或连职工工资都开不出的企业,也在争相用公款购置配备“大哥大”。豫西南某县截止今年3月一年多的时间,全县共购置移动电话405部,其中县级领导干部购置26部,正副局级干部购置62部,股级干部购置62部,剩下的255部移动电话除部分是个体私营企业购买外,也都是县直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购买了。山东某县一个并不富裕的乡,不管工作是否需要…  相似文献   

14.
所谓“公贿”,即公款行贿,指党政机关、国有或集体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等,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以集体的名义向政府单位或公务人员进行贿赂的行为,有的送物,有的送钱,有的钱物兼而有之。近年来,一些“公关”有术者仍在偷偷摸摸搞着这种把戏。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节庆“供奉”。每逢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来临之际,一些地方和单位就把给上级和有关实权部门“进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商定公贿方式、标准和列支渠道后,有关人员即按图索骥,按时送出。2.婚丧“随礼”。上级或有关部门领导家里举办红…  相似文献   

15.
曾闻某君对上级派来的检查组振振有词道:“老子没有中饱私囊,经济上没问题。”或许此君说的是实话。但现实中,确有那么一些自以为“经济上没问题”的人,抽必“三五”、吃必餐馆、行必卧车、言必女人,这样能说廉洁上没问题吗?当前,一些干部或热衷吃喝,或变相购房,或公款购、换车。群众议论有些干部“房子越住越大,车子越坐越小”。房子是生活必需,车子乃工作需要,本无可厚非。但就房子而言,关键是有的多头占房,有的严重超面积,有的公款装修超标准;至于车子,则存在“不管哪一级,都想坐奥迪”、“不管官多小,都要坐蓝鸟”的…  相似文献   

16.
公款吃玩耗资巨大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用于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钓鱼、公车私用、公款炒股的费用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有人说这些资金大概可以建一二个三峡工程。总之公款吃喝旅游耗资之巨,可能在全世界也要排在前列的。一些“公仆”吃惯了嘴,喝红了眼,曾演出了两位局长醉后掉入厕所淹死的闹剧,出现了用公款狂饮丧命而追认为烈士的奇闻,发生了乡政府赖吃喝款不还被告到法庭的丑闻。一些“公仆”玩上了瘾头,玩出了档次,不仅“国内风光勤览胜,国外名胜把眼开”,还用公款支付各种高消费花销,如跳舞、桑拿、钓鱼、打猎、玩牌,…  相似文献   

17.
去年,江苏省常熟市实行镇级机关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后,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后续管理,巩固车改成果。该市规定,凡领取交通包干费的领导干部,不准向下属单位无偿借用车辆或报销、索要交通费用;不准用公款、工作时间以及其他单位的公车学习驾驶;购买汽车时,不准以任何形式给予补贴或以公有资产提供担保,并每月将他们报销交通费的情况在机关内部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为强化监督检查,市纪委、监察局对无正当理由及请假批准手续,不参加上级机关及所在部门组织的会议活动;消极参加基层公务活动,或让基层单位派车、出钱、无偿接送;拖延工作,迟缓防汛…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公贿”,是指一些企业、事业单位或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本单位的利益,用公款向有关领导或机关管理人员送礼行贿的行为。这种行贿行为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本地区、本单位的公众利益或经济发展,但它所侵犯的是国有资产,腐蚀的是国家公务人员,污染的是社会风气,同其他贿赂行为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公贿”的特征“公贿”与私贿行为相比较,具有以下特征:———行为的集体性。一些单位的“公贿”行为是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不是个人行为,责任分散,风险共担,相对而言,行贿人更加有恃无恐。有的“公贿”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中,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讨好下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哄”。有的干部对下级不敢严格要求,靠拍肩膀、搂脖子、称兄道弟来开展工作,经常说的话是,“哥们儿的工作需要你多支持呀”、“咱们是老关系了,可要多给哥哥脸上贴金哪”,等等。有的还用领导班子正在研究的内部信息拉关系。如:“这次提拔考虑你了,最近要注意点。”二是“惯”。有的领导干部对下级的一些缺点,不是及时提醒,严肃批评,而是视而不见。别人有反映时,还千方百计为其辩解开脱,说什么“大家都不容易,要互相体谅”…  相似文献   

20.
在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的今天,安全生产领域也同样受到侵蚀和影响。如安全生产工作最常用的手段安全检查,常常是人车未动,电话先行,被检查单位早早得到通知,有充分时间做准备;有的走马观花,身人心不入;有的只把眼光停留在“本本”上,还有的对安全要求不懂不会,看不出问题和隐患,起不到应有的检查效果。少数基层单位和企业专门为检查打起了“基础”。上级要听汇报,就把做没做的工作都拢进来,加班加点,在文字材料上“精雕细刻”,汇报得头头是道;上级要查看记录,连夜加班补登记;上级要检查现场,就挑出好的企业或规范些企业,早早地通知做好了准备,“应付”检查组。有的甚至编造数字,瞒报事故,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