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陆明朗 《工会博览》2008,(12):14-14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并提出了当前做好高校学生宿舍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宿舍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整体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学生宿舍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负面现象。学生宿舍思想政治工作的漏洞在哪里?挽救这些年轻失足者的良策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好心之举     
有一所大学的宿舍管理办法,是极得“男女大防”之要义的,男生进不得女生楼,女生进不得男生楼。学生家长看望子女,也不得其门而入,这当然又符合“制度面前平等”的精神。不过,事情还没有做绝,每年毕业离校时节,男女宿舍可以全面开放一天,这自然又合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了。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起案件:8岁的女儿贪玩未按要求晒稻谷,忙得晕头转向的母亲气急败坏,大爆粗口,竞出“养你这种东西有什么用,你给我去死吧”之恶语,结果。那女孩真的就跑到自家楼上喝了老鼠药,家人发现时已经咽了气儿。那母亲痛不欲生。捶胸顿足扯天扯地一声又一声的“幺儿”嚎得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相似文献   

4.
小欣是垫江砚台小学09级2班学生,今天没来上课,不知是生病了,还是碰到了什么意外?我担心着上完一节课,马上拨通了小欣留在“家校联系簿”上的电话号码,得知小欣并没有生病,而且早晨就背着书包上学来了,看来问题很严重,在家人四处找寻小欣的时候,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小欣为什么要逃学?是不是和同学发生了矛盾?是不是她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5.
领导要来视察,村主任杨木忙碌了整整一上午。 忙啥?吃呗! 中午,迎客进饭厅,嘘寒问暖,开始举杯。  相似文献   

6.
李扁 《法制博览》2011,(6):28-28
去高校演讲,有大学生问:现在年轻人是否都很性压抑呢?老一辈十几岁就结婚了,正是性成熟的年龄。而现在上学到二十几,社会属性越来越多,自然属性越发矛盾。  相似文献   

7.
未晞 《法制博览》2011,(16):38-39
不管你如今有多恨上学,总有你怀念的时候。如果重回大学,你会怎么样?会发奋读书、拼命蹭课、苦练口语、天天泡图书馆,还是会去超市做导购,去餐厅刷盘子,去肯德基或麦当劳打零工,去便利店打工呢?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高明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6):38-38
蜜蜂向蝴蝶大献殷勤,蝴蝶说自己相中了蜗牛,因为它好歹有套自己的房子,而蜜蜂混了多年还住集体宿舍——据说这条手机短信曾让不少大龄未婚青年泪流满面。后来电视连续剧《蜗居》风靡神州,一纸语焉不详的禁播令也止之不住。想来不难理解,隆隆作响的房价的战车越踩刹车越昂扬,又怎么好意思不让公众知道一点艺术化的个中内幕呢?  相似文献   

9.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2):21-21
来自美国的崔米娜女士讲述了她儿子在中国的小学生活——把孩子送到中国的学校上学,跟上国际学校和国外的学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我的朋友们都这样问我。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与法》2007,(3):47-47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中学生。不久前的一天,我在上学路上被一辆小型货车撞伤。公安交警部门在勘查现场和调查取证后,制作了《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货车司机负责事故的主要责任,我负次要责任。但是,我认为自己是正常行走,无任何违章行为,不应负任何责任。请问,当事人在对交警部门所作的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时,可否申请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年底的一天晚上,上海某学院留学生楼的五楼宿舍突然失火。此时房间的主人,两个日本籍留学生正在火锅城参加聚会。等他们赶回宿舍,火已被扑灭,但室内的许多物品也已被毁,损失达3000余元。当其中一名叫山本的留学生打开自己的拷克箱时,不由得惊呼起来:“我放在里面的30万日元不见了!”后经勘查证实这是一起故意纵火案。那么,是谁放的火呢?离家出走的靓女17岁的陈怡生长在浙江乡村,从小在山清水秀的故乡长大的姑娘,出落得如出水芙蓉。虽然陈怡的家只是普通乡村家庭,但改革开放以后,生活也蒸蒸日上。然而陈怡的心里却有一个…  相似文献   

12.
小云今年上高二,因为最近一次考试失利,她竟然坚决要退学。爸爸百般劝说也不听,小云妈妈更是气哭了好多次。父母跟她谈了很多次。都说不会给她太多的思想包袱,只要她能努力学习就可以了。但是小云却无论如何也不去上学,硬赖在家里一个多星期。这事还惊动了学校,班主任老师来家访,父母以小云生病请假两周搪塞了过去。  相似文献   

13.
教授的问题     
王伟 《法制博览》2011,(12):62-62
1990年,社会学教授带着学生到山村调研,看到一个10岁男孩在河边钓鱼。教授把男孩叫到身边,问:“你怎么不去上学?”男孩大声回答:“我要钓鱼。”教授又问:“你为什么要钓鱼?”男孩回答:“拿到集市卖钱。”教授接着问:“卖了钱做什么?”男孩不假思索地答道:“娶媳妇生娃!”教授再问:“生娃之后呢?”“和我一样,钓鱼、卖钱、娶媳妇生娃……”男孩快乐地回答。  相似文献   

14.
城里人     
某歌舞厅曾别出心裁地搞过一个“哭穷”的节目。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氛围中,让演员扮作乞丐或孝子,上台嚎啕大哭,边哭边诉说自己遭遇到的不公和不幸:“我因没有技术进不了工厂,流落街头,乞讨为生……”沉浸在温柔乡或兴奋于狂歌劲舞中的人们。突然从别人的哭嚎中获得一种新奇的刺激,先是一愣,继而哄然大哗,热烈鼓掌。不知观众们是为演员的假哭叫好,还是为别人的贫穷喝彩?这就叫“乐极生悲”,没有悲也要制造点“悲”的气氛,仿佛不“生悲”就不算“乐极”。  相似文献   

15.
别怪我叛逆     
一步,两步,三步…..好沉,我快透不过气,同样也吸不进任何一点新鲜空气.凭什么压住我?我不该喘口气吗?什么纪律,什么注意,什么认真,什么态度,什么印象……我干嘛那么在乎?说不在乎,可您那头头是道的教诲我又怎敢忘记?脑子刻满了x,Y,z;氢,氧,钾;之,乎,者,也;A,B,c等等……掌握的,没掌握的通通往脑子里塞。  相似文献   

16.
卞叶莲 《工会博览》2014,(29):49-49
我是1970年6月进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厂的,从此就开始了集体生活.回想在南口厂宿舍住的那段时间,正是“文革”中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买肉、粮、油都要票,青菜也不好买.南口的蔬菜供应比北京城里还要差一点,许多人都曾给师傅和同事从城里带过青菜和豆制品.在副食品紧缺的时代,我有时自己在单身宿舍做饭,这些经历至今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7.
王周生 《法制博览》2009,(16):62-63
这是什么?2006年6月的一天,芝加哥格兰公园的草地上,我非常惊讶。一双双黑色的大皮靴子,整整齐齐排列着。草地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靴子黑压压的,一大片,少说也有上千双。这些年,我看多了五花八门的现代派艺术,怪诞异常,在这里,又会翻出一个什么新的花样呢?我好奇地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18.
有所敬畏     
余远环 《法制博览》2010,(10):44-44
母亲到一佛寺拜佛去,路过一座山神庙,就拐了进去烧了三炷香拜了拜。出来后,姐姐问母亲:我们去拜佛,您为何进了山神庙?母亲答:神也是佛,佛也是神。在母亲眼里,只要坐在寺庙观里的,都是神佛,都要拜。这就是敬畏。  相似文献   

19.
李秘 《台湾研究》2010,(1):7-11
随着台湾政局变化和两岸“三通”实现,两岸关系正在步入和平发展期。这一和平发展期与过去30年两岸交流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更进一步,还是在交流模式和动力机制上有所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动力机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18日.安徽某大学校园里发生了一起“钥匙毁容”事件:一位在校大学生的母亲用钥匙将一位“宿舍保姆”的下巴和耳轮戳破,还扯下“宿舍保姆”的一块头皮。记者调查得知.该“宿舍保姆”是这位学生母亲花钱从农村雇来专门照顾儿子衣食起居的.今年刚满20岁。由于儿子自理能力极差,在生活上过度依赖于保姆,两个由雇佣关系逐渐变更为恋人关系。母亲想尽一切办法来拆散他们,未能如愿.最后演变成流血事件.一直闹到8月29日,双方才达成谅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