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科学技术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理论。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总结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和19世纪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明确指出:“生产力当然包括科学在内”。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有一句名言:“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多次论述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早在1940年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讲话…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不仅对马列理论等社会科学知识的钻研孜孜不倦、勤学不缀,而且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历程中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考察、分析和研究科学技术的各种问题,提出许多重要的见解。毛泽东科学技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将近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曾讲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的一生就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一生。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写得最多的两个字是“人民”。毛泽东缔造的新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其政府称“人民政府”,其军队称“人民解放军”,其法院称“人民法院”,其检察院称“人民检察院”,其广播电台称“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生产力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的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对自然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给以高度的评价。1940年2月5日,他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是一种武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不是科技专家,但他的自然科学思想造诣十分深厚。他那宏大精深的科技思想战略,对于新中国从一穷二白起步的科学技术事业的创建发展,起着超拔独特的指导作用,且有逝岁难磨的现实价值。本文从中撷取二三片断,介绍给读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格拉肖提议:把构成物质的所有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有人认为,“毛泽东精通哲学,但不懂自然辩证法;精通社会科学,但不懂自然科学。”此话实为偏  相似文献   

6.
王辉 《党史博采》2007,(7):48-49
诗人,是毛泽东一生诸多身份中并不那么耀眼的一个,但他却是毛泽东一生戎马生涯的光辉写照。毛泽东曾经也自豪地称自己是“马背诗人”。  相似文献   

7.
刘仓 《党史博览》2006,(11):4-9
2006年,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作了战略部署。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高度重视。然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战略地位却来之不易,在党和共和国的历史上,它走过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毛泽东说:“科学研究有实用的,还有理论的。要加强理论研究,要有专人搞,不搞理论是不行的。要培养一批懂得理论的人才,也可以从工人农民中间来培养。…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科学技术观来自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反思与经验总结,是科学发展观中创新型国家理论的重要来源。毛泽东的科学技术地位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观、科学技术发展主体观、科学技术人才观都为创新型国家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根据。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6,(1)
正毛泽东终身酷爱读书,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也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一生终究读过多少书?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生前读过的存放在中南海住所的书籍近10万册,包括革命导师经典著作和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图书。综观毛泽东70多年的读书生活和实践,我们不能不感慨,无论读书的勤奋和刻苦、读书的深度和广度、读书的习惯与方法,毛泽东都独树一帜,有其独特之点,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16日,是我国物理学界一代宗师叶企孙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叶企孙先生毕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一生实践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对开拓、促进我国物理学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培育科学技术人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罗荣桓是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从1927年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到196年逝世,风风雨雨伴随毛泽东,毛泽东称其为“一生共事的人”。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对罗荣桓的信赖、依重和惋惜之情。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周恩来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较为突出的,就是他们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学习外国科学技术的思想。 一、学习外国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我国在科学文化上比较落后,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就更为落后。毛泽东、周恩来就是从我国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多次提到学习外国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李崟 《党史天地》2009,(1):11-14
罗荣桓元帅从1927年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到1963年逝世,风风雨雨伴随毛泽东近半个世纪。毛泽东称其为“一生共事的人”。他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信赖、依重和惋惜之情。十大元帅中,毛泽东如此眷顾不舍.罗荣桓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指出:“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地位与作用、发展方向、基本任务、战略重点、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人才培养等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形成了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当前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理论,努力把握其思想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论证了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在考察了生产力的内容后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1页)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不仅没有改变马克思在一百多年以前所做的这一结论,并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曾予以高度的重视,使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误导下,马克思的这一科学命题被严重忽视了。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敏锐地洞察现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旗帜鲜明地重申并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思想论断。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就提出:“现代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对体育的酷爱和深刻见解在世界伟人行列中也是少有的。毛泽东一生以不断进取的姿态热爱体育锻炼。他从幼年开始直到晚年,从未间断体育活动。他倡导体育运动,研究体育理论,勇于体育实践。他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至今仍是中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特别是毛泽东科技思想,而又正确把握了我们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具体特征,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发展,把科学技术从“直接生产力”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真正做到了钩深致远、取精用宏。它全面肯定了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充分阐述了加强科技队伍的重要性,把培养和尊重人才视为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对发展科技的方针方法给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卓越见解,充分显示出邓小平科技思想所特具的前瞻性、系统性、实践性、创新性特点,从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和科技思想史上都拥有一席。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的历史悲剧.然而,毛泽东却认为,自己一生办了两件大事,一是把国民党蒋介石赶到台湾去,一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把“文化大革命”放在自己一生事业中非同寻常的重要的地位.毛泽东也知道,由于“文化大革命”“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所以,反对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他还是希望人们能够肯定“文化大革命”,并且继续不断地开展“文化大革命”,以保证我们的红色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今天,我们不妨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一番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8.
陈仕榘入党     
《党史天地》2007,(8):23-23
毛泽东主持入党仪式 陈仕榘听毛泽东讲战术 在革命处于低潮的白色恐怖下,陈仕榘一踏上革命路时,就遇到了毛泽东这样的引路人,是应该自豪和幸运的。陈仕榘追求毛泽东一生,甚至达到了迷信的地步,他在临终前说:“一生最爱的是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一生,给我们留下的理论遗产是十分丰富的,其中包括利用和学习本国的、外国的资本主义的思想。本文拟就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中,通过什么途径来利用本国的资本主义?毛泽东明确提出:“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较健全的方针和办法。”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基于对当时的客观实际情况的分析而作出的。建国头三年,通过党的“公私兼顾”方针的贯彻,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随着其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以致于出现“五毒”行为,损害了国家和工人的利益,公私矛盾和劳资矛盾由此加深。其二,工人要求政府对资本家卡得死,“不允许资本家有利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没有提出过“构建牡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但他一生都在为中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而艰辛探索,其丰富的思想理论饱含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慧光芒,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理论基石、策略方针和经济基础,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