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玫瑰阿姨     
《新青年》2003,(3)
看母亲年轻时和她好友玫瑰的合影照片,两个女孩简直就是黑白片时代的电影明星。母亲是个美丽的人,她的好友玫瑰亦是。我高兴时称呼她们:美女。不高兴时喊她们:老美女。去年,玫瑰阿姨的先生去世了,她痛不欲生。来家里做客、散心。和母亲说话,颇有诀别的意思。看着两个老美女默默无语两眼泪,我耳边响起母亲的骂声,“死丫头,还不快劝劝我们。”我问玫瑰阿姨:“为什么要死呢?”她说:“你伯伯没有了,我没儿没女没意思没生趣。”“你有房子有钱有健康啊。我也没儿没女,到老了,与你相同,你要我学你的样子吗?给我作个好榜样,小时…  相似文献   

2.
朋友总在跟我慨叹生活的不公———她从美国回来,却没有成为风云人物,挣的工资平平,开的车一般……她说,要还想往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她已厌倦了,因为那份工作压力更大,神经会更紧张。她问我,我要不要再去争取?我笑她,你已经让我们羡慕得眼都红了,却还要慨叹,有几个女子能去美国留学?有几个人有私家车?做女人做到这个份儿上,却还抱怨命运的不公。这个社会本来就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不公和太多的挑战、选择,挣钱挣到多少算多?房子多大算大?车子多好算好?最贪是人心啊!如果我是你,我选择气定神闲地过下去,好好打理…  相似文献   

3.
今天中午,老妈打来了电话。“那件事怎么样了?”我说:“还好,上学期只有1.63米,今年一下窜到了163厘米!”“你别跟我打岔,我说的是那件事。”老妈毫不松懈。“我知道。减肥嘛,还算成功,去年足有175斤,今年只剩下90公斤了,估计明年就要降到0.1吨了。”“还跟我装样,我说的是找女朋友的事,进展的怎么样了?”老妈真是很烦,儿子才上大学,就开始逼着他找女朋友,真没见过几个老妈像她这样的。你说你才40多岁,这么着急干吗?不去工作,闲得无聊,也不要拿儿子去整事吗?“老妈,我遇到情敌了,恐怕你的希望要泡汤了。”我决定给…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瞬间,发生在大二的课堂上。她与邻座的他聊得十分投机。他知道她是武汉人,快下课的时候,他问:“我以后到武汉去玩,去找你,好不好?”她说:“当然好。”顺手撕下一张笔记纸,草草画张地图给他。第二个瞬间,是在毕业的火车站。歌着、哭着、挥着手,送走一个又一个同学,最后的站台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北方的后半夜,6月也是凉的,星都快黑的时分,他突然说:“你知道吗?我一直爱着你。”她惊愕地抬头,看见他的脸,霎时间恍然明白了,何以那些看见他的日子,连阳光也格外炽热。她几乎要狂呼:“我也是呀!”但火车呼啸而来…  相似文献   

5.
大侦探     
《东南亚纵横》2001,(6):35-35,34
透明怪盗的谎言 有一天,梅琦在餐厅里与一个SF作家见面时,这个作家十分自夸地对她说道:“梅琦小姐,就算你再怎么会易容,也比不上隐形人吧!我已经写了一本隐形怪盗的推理小说唷!” “完全看不到这个怪盗的身影吗?” “当然!因为他全身都是透明的,警卫人员看不到,即使大热天,也可以大摇大摆地窃取宝石及其它艺术品。” “哼!像这种透明怪盗,连一个戒指也偷不到。” 梅琦笑了起来。 为什么她会这么说? 空中陷阱 飞机起飞30分钟后,两名男子冲进后舱配餐室,端着手枪对空中小姐,要她接通了机长的机内电话。 罪犯中有一个从…  相似文献   

6.
曾皛 《海内与海外》2011,(11):63-64
听到一位同学说父母要送他去美国读大学的消息,一旁的同学问:“你自己去吗?” “不是。我妈陪读2年,然后等我适应了才回北京。”  相似文献   

7.
前天小范围雅聚,听一位友人(研究鲁迅的权威学者)透露:“范跑跑”曾参加当地什么教师读鲁迅著作的小组。还多次给《鲁迅研究》投过稿,但从未被采用过。我非常惊讶,对比他的无耻,他读鲁迅学到了什么?学会效法“中国的脊梁”了吗?学会“回眸时看小於菟”了吗?学会“时时解剖自己”了吗?  相似文献   

8.
友人问:“你相信命运吗?”简单地回答信与不信,似乎都很难令对方满意。最好的办法是反问一句:“你相信吗?”我就用这种反诘“贪污”了应该说出的答案。然而,这个问题还是经常困惑着我:“冥冥之中,到底有否‘命运’这个玩意儿呢?”  相似文献   

9.
陈妙 《东南亚纵横》2001,(10):20-21
“嗨,想见法裔马来文专家苏尔梦吗?我请你与贵谊吃午餐,与苏尔梦会面。”廖裕芳博士突然来电相邀,于是我见到了久闻大名的苏尔梦博士。她多年来常常出席马来西亚、印尼各地举行的马来语言文化聚会,提呈论文,论述她研究印尼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裔马来文学的发现和心得,是这方面的权威之一。我常常在马来文化圈里听闻她的名字,但未曾见过她。 见面时,我用马来话向她问候,她却回答我华语,令我吃了一惊。原来,她在法国Sorbonne大学法律和经济学系毕业后,于1964年获得奖学金,与夫婿德尼斯·隆巴德(Denys omba…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华侨的女儿,祖居云南腾冲县.祖父早年留学日本,学成后回国以行医为主,并为家乡的解放事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云南解放后,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我父亲。伯父和许多亲属,都分别侨居在日本、美国和缅甸等地.我的母亲是一名列车员,是她领着我们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度过一段很艰苦的时光.那时,“海外关系”的帽子,给我的家庭罩上了阴影特殊的家境磨炼了我的性格,母亲走班的时候,我要照顾弟弟,母亲到站,我就去站台接她.从耳儒目染的接触中,使我对母亲的热爱上升到对列车员工作的羡慕,我想长大了…  相似文献   

11.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看得我泪流满面,那份至纯至真的亲情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那份血脉相连的关爱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泪水润湿的不仅仅是我的眼睛,还有我的心灵!我不是独生子女,在大力倡导独生子女的年代出生。这或多或少注定我和我的同龄人有些许不同,仅因为这,曾一度使我感到自卑和不悦。上高中第一天同桌与我闲聊“你爸妈上班,你一个人在家干嘛?”我说有时和哥哥姐姐打牌。“哥哥姐姐?!不会吧,你还有哥哥姐姐?”而后转身对别人说“她还有哥哥姐姐哦”。她夸张的口气、莫名的惊诧激起我强烈的反感。继而她又问“你们乡下…  相似文献   

12.
七月流火,在著名残疾人画家常自强先生的画斋见到秦颖的,上午天气却异常凉爽,凉爽易有好心情,也颇有谈兴。“你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画画的呢?”我的问话可谓直截了当,直接了就缺乏含蓄。“很小的时候。”秦颖的回答很明快。“很小是多少?”我来了个穷追不舍。秦颖微蹙黛眉,天真地一笑:“大概是能记住事儿的年龄。”“为什么?”“不然我就不能给您交谈了。”她微笑着显得很俏皮,这话的诠释是“就是记事儿的那年”。秦颖接着告诉我,她从儿时迷恋上画画,或许属于遗传基因,或许源于耳濡目染。她母亲是美术老师,舅舅是中央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13.
陪你去看海     
清峰虚弱的躺在病床上,灰暗的眼神中看不出他在想什么?“感觉好点吗?来,喝点我早晨给你熬的红枣粥……”听着轻快地声音就知道蓝岚来了,每天早晨童月都要去看看他们的女儿,于是自然而然的蓝岚就成了义务接班员。  相似文献   

14.
笑笑 好吗     
年了,意外地收到一位大学女同学的贺卡:她说她在公司举行职业演讲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她又说,要感谢当初我给她一丝鼓励的微笑。这位大学同学曾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的女孩。有一次,我们班开团组织生活会,当时作为团支书的我发现她坐在最后一排,低着头,轮到她时,她居然急得脸都涨成了关公脸,还差点哭了,我便鼓励她:“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她终于上了讲台,虽然她讲得很短,很不自然,但我还是带动全班同学给予她一次长时间的掌声,并给了她一丝真诚的微笑:“你讲的不错。”后来,毕业了,我也把她和这件事忘了。没想到事隔多年,…  相似文献   

15.
失去的金山     
有个穷人死后,上了天堂。他决定一定要瞅个机会,到上帝的面前,讨个公道。终于等到了一天,上帝接见了他,询问人间的情况。他仗着胆量,问上帝:“我可以向您问一个问题吗?”上帝看了看他,微笑着说:“说吧,把你心中的疑惑都说出来。”“人间都是你的子民,并没有您特别的亲人,对吧?”“是的!”上帝很痛快地回答。“那么,您为什么要给一些少数人那么多的财富,而让大多数人受穷呢?”“哎,我给人间所有的人的黄金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每个人能拿到多少,却由不得我了。”“您说谎!”穷人有点火了。“你跟我来!”上帝带着那个穷人…  相似文献   

16.
她教课到一半,忽然有一位同事来叫她去接一个紧急电话。是医院托人打的来。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你家菲律宾女拥抱着你们家孩子跳楼了!”她耳朵“嗡”的一声,吓得差一点晕了过去。“菲佣当场惨死,孩子受重伤,目前在大巴赛医院急救。”坐在车内,她急得像一头在喷着岩浆的火山边缘寻觅方向的母狮。厚黑嘴唇因气愤过度而一直抽搐着。一佛出世,二佛涅第。反复又反复地寻骂菲佣:狠辣、卑鄙、没有人性、比五步蛇的唾液还要毒百倍。要自杀自己去跳楼好了,为什么要把我的儿子也拖着去送死?早上自己只不过责怪了她几句,难道就要这么恶毒…  相似文献   

17.
细雨 《新青年》2002,(2):37
今天早上,我刚拿角匙打开门,铃声就“哗”地一声响起来,吓了我一跳。我拿起电话,是个小姑娘的声音。“你是细雨姐姐吗?我有个问题想问你,你能帮我解答吗?”  相似文献   

18.
买了张双程飞机票,立即用“伊妹儿”告知大陆朋友:某月某日乘某次航班回上海,请他按时到浦东机场接我。继而一想,这“回”字用的贴切吗?如果用“到”、“去”也未尝不可呀!回者、返、归也。现在家居美国,那边已经没有我安身立命的家园了。现时既是如此,又何以“回”得?赶忙查字典:回: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当风儿轻轻扫过院里的橡树梢时,孩子们在房间里几乎快睡着了,远处天空有几处闪电,一阵凉风轻轻地拍打着窗户。妻子罗依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读书,我正在盘算着是读书、写点东西还是出去倒垃圾。突然,一声惊雷。暴风雨和孩子们的惊叫声几乎同时到来了。“罗依,我去看看孩子们。”黑暗中,我顺着楼梯向楼上走去,闪电的蓝光在我身边跳跃着,转瞬即逝。我先走进了女儿卡伦的房间,卡伦紧紧地抱着她的布娃娃,浑身发抖,哭泣着对我说:“爸爸,我害怕。”“没事的,卡伦,害怕是正常的,让我们坐在一起听打雷,好吗?”接下来,又是一阵电闪雷…  相似文献   

20.
那日去逛书店又遇上云浦,因为书店有明星签名售书,他来采访。我躲得远远的,生怕不小心上了他的镜头,他看到我,笑嘻嘻地:“你看人家前呼后拥的,你也出了书,怎么和张爱玲似的?”我气。“你俗不俗?别提张爱玲好不好,张爱玲让你们这群乌鸦嘴说得早就面目全非了,我14岁从旧书摊上看到《流言》时,全世界有几个知道张爱玲,现在全世界都说张爱玲,张爱玲被你们说恶俗了,她要不死,也会气死。”他说你怎么还是这么伶牙俐齿,这可怎么嫁出去?然后他又问,“最近有什么新作没有?”我叹口气:“哪里有,没有新的爱情,又没有优秀的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