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民党中将司令张振汉,一下成了红军的俘虏,从此改变了他命运的轨迹。从将军到俘虏,羞愧、沮丧、万念俱灰,都有过。是红军的言行感化了他,教育了他,并激励他脱胎换骨。红军吃包谷饭,喝洋芋汤;优待他的是米饭和猪肉。长征途中,发给他新棉衣,配给他一匹大骡子。翻越雪山时,他摔成重伤,是红军战士轮流把他抬过了山:进入草地后,红军战士勒紧裤带,把干粮和野菜留给他吃……是红军这座大熔炉,重新铸造了他的灵魂,使他成为革命的同路人。  相似文献   

2.
在红二方面军长征的队列里,有一个身着国民党军服、骑着淡红色大骡子的特殊人物,他就是国民党中将纵队司令张振汉。在湖北省咸丰县忠堡镇战役中,张振汉做了红军的俘虏。六军团政委王震押他去见贺龙,当贺龙请他喝咸菜汤时,他从心底里瞧不起这支“土包子”队伍。但事实教育了他:老百姓欢天喜地迎接红军,几天内就有数千人争相报名参加红军,与国民党扩军靠抓壮丁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他还得到红军的种种优待,无论吃、住、行军,他都享有“特别待遇”,那时,只有军团级红军干部才能骑马(骡)。这一切,使张振汉很快改变了对红军的看法。他做商人的哥哥…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1,(5)
正百里追红军1921年,胡孝伯出生于涟源市石马山镇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自幼给地主放牛,饱受虐待。13岁那年,他偶然听人说红军对穷人如何如何好,便暗自记在心里。14岁那年,红军来到他家乡附近的蓝田镇,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播开来。他听说后,也没跟家人商量,扔下放牛鞭,就往蓝田方向去找红军。他一下午跑了20里路,赶到蓝田一打听,红军已经往锡矿山方向走了。他拔腿又往60里外的锡矿山跑,渴了喝几口稻田里的水,累了困了就趴在路边迷糊一下。  相似文献   

4.
<正>在众多的红军指挥员里,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从菜农当上了红军师长;他以善攻能守、机智骁勇著称于战场;他怒视敌人,亲手扯断了自己受伤的肠子。这位铮铮硬汉就是长征中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被人们誉为铁血红军将领的陈树湘。  相似文献   

5.
说到向全世界客观公正报道红军长征的外国人,人们大都会想到美国的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西行漫记》。而实际上,在斯诺之前,已经有一位外国人率先向世界介绍了红军的长征,不仅如此,他还跟随红军长征达1年半之久,亲身体验了红军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在众多的红军指挥员里,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从菜农当上了红军师长;他以能守善攻、骁勇机智著称于战场;他是红军长征铁流的后卫,被俘后,他怒视敌人,亲手绞断了自己受伤的肠子。这位铮铮硬汉就是长征中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被人们誉为铁血红军将领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升任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原名树春,字子凤,1905年1月30日出生于长沙一个佃农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长沙这座古城沸腾了。湖南学联组织了十  相似文献   

7.
在红军长征中,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陈云发挥了独特作用。他担负起指挥红五军团掩护中央红军转移殿后的艰巨任务;他在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作出重要贡献;他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推进,为赢得共产国际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的支持作出重要贡献;他为后人留下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珍贵历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北京军区某红一师在建师60周年喜庆之际,特意请来一位嘉宾——当年在大渡河为红军摆渡的老船工韦崇德。80岁高龄的韦老个头不高,身体有点虚弱,但神智十分清楚。他捋麓山羊胡子,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述了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和他为红军摆渡前后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经历的一次重大危机。在关系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考验面前,毛泽东展现了应对危机的高超战略思维。他运筹帷幄,精心谋划,指挥若定,为党和红军克服危机,走出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认识和处理危机的思想方法至今仍颇有启示意义。主动参与,积极谋划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党和红军逐步陷入严重的危机中。一方面,国民党军重兵围堵、四面包围、步步紧逼,红军面临的客观形势越来越严峻;另一方面,临时中央负责人实施错误的军事指挥,红军战事不断受挫,中央红军生存空间大为缩小。此时,毛泽东已被剥夺了对党和红军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南昌起义的最高领导人,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和当年中共中央实际上的主要负责人,周恩来对朱毛红军倾注了特殊的感情,寄予了特别的牵挂。他确定了朱毛红军的发展方针,给予了朱毛红军有力的支持,为古田会议的召开和决议的顺利通过,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德有"红军之父"之称号.红军初创,他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仍担任总司令.按人们想象,总司令的岗位不在第一线,而是在机关办公室,他应在那里运筹帷幄,险情与他无缘,遇险的几率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2.
萧光  王凡 《党史纵横》2006,(10):14-17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在他的家中,倾听了他对长征的追溯。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70年前,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段经历虽然已经过去70年,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  相似文献   

13.
192 9年 1 2月 2 8日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 ) ,“这个决议使红军肃清旧式军队的影响 ,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这个决议不但在红军第四军实行了 ,后来各部分红军都先后不等地照此做了 ,这样就使整个中国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1毛泽东当时能起草这个文献 ,除了他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善于调查研究外 ,还同他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 ,善于总结与运用历史经验分不开。本文着重在这方面作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胡启涌 《当代贵州》2016,(26):60-61
正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十八师第五十二团途经凤冈县天桥(今天桥镇)。96岁的游朝佑老人忆起当年给红军带路、救受伤红军的往事,他不断重复:"红军是好人,红军是老百姓的‘大救星’。"雨后的凤冈县天桥镇龙凤村一片葱郁。96岁的游朝佑老人坐在院子里,绘声绘色地讲起80多年前的难忘经历。老人精神不错,思维清晰,讲起他曾给红军带路,救受伤红军的往事,表情一会儿凝重,一会儿激动,老人不断重复着:"红军是好人,红军是老百姓的‘大救星’。"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0月,贵州镇远教堂的英国传教士勃沙特与妻子罗达在回镇远途中与肖克率领的红六军团不期而遇.红军长征经过的湘、鄂、川、黔边,早在19世纪末就有外国教会涉足其间.因基督教义被认为与共产主义信念相悖,麻痹人民的精神,红军在转战中对所经之处的外国教会采取了坚决取缔的措施.因此,勃沙特夫妇自然遭到扣押,并由此经历了不平凡的长征历程.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这个俘虏对红军有了愈来愈深刻的认识,红军的作为,使他非常感动,他最终抛弃了抱怨和偏见,积极为红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16.
正1986年10月,一位老人,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军装,裹着绑腿,脚蹬麻鞋,红星帽徽红领章——一身红军打扮。他席地而坐,手抚斗笠,在中央统战部他的住所门前照了一张相。童小鹏,这位曾亲历长征的老红军,以这种方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今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童小鹏已于9年前离开我们,但他为我们留  相似文献   

17.
新四军时期的陈毅陈毅,四川乐至县人。在井冈山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即将长征之际,他奉命掩护长征红军,为保存井冈山红军的星星之火,率部在南方展开了最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中国革命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请党放心”主力红军即将开始长征之际,中央在瑞金成立中央分局,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时期,蒋介石除了调遣他的嫡系及各省军队前堵后追和侧击红军外,还利用他掌握的空军优势,派飞机对红军进行空中侦察,发现前进中的红军队伍或驻地时,就用机枪扫射或投掷炸弹。有的,也向红军驻地散发传单,造谣污蔑妄图扰乱军心和民心。战斗时,则利用空军配合炮兵,先对红军阵地进行轰炸、炮击,然后掩护步兵进行攻击。当时,  相似文献   

19.
木逸林 《共产党人》2005,(14):48-49
石磊,1922年出生在四川南江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母亲早逝,贫穷的父亲把他寄养给开药铺的姑母,帮助姑母家打点一点杂事。1932年年末,红军四方面军路过四川,住在姑母家里,石磊第一次接触到了红军,听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刚满10岁的石磊就决定跟随红军走,去为贫苦的大众开辟新的世界。他偷偷地离开姑母家,跟随红军一起出发,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贵州,红十三团奉命驻遵义.此时城南10里之桑木桠疫病流行,夺走了不少穷人的生命,红军即派出医务人员前往诊治.一名年轻卫生员,在为全营干部战士防病、医护伤员之余,以高超的医术,不分昼夜地为桑木垭远近百余里来看病的贫苦百姓看病、打针、送药,被当地群众誉为红军的“神医”,获得了乡亲们的爱戴.一日深夜,他为百姓诊治回城,见部队已离遵北上,即按留示方向追赶,行至南关乡金华村尹家屋基时,遭到地保武装的伏击而牺牲了.噩耗传开,人民悲痛万分,桑木垭一带的穷人含泪将他的遗体安葬在桑木垭垭口上,用石头垒起一座无姓氏的“红军坟”.红军走,白军来,老百姓又陷入火海之中.当人民每有痛苦就来坟前向亲人吐诉,日思夜盼红军归来,挽救百姓于水火.老农张大爷在坡上淋雨后发高烧,睡在床上昏沉沉的……他似乎觉得红军回来了,忽然天上飘来一朵彩云,云中站着一个手提马灯的红军卫生员,满脸笑容地向他走来,给他打针喂药,安慰他好好休息,叮嘱他按时吃药.张大爷一觉醒来,出了一身汗,高烧退了,头也不痛了.天亮时,张大爷到坟前烧香、磕头、垒土,还不停地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