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后脱贫时代,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民族文化产业作为民族属性和文化属性相交融的特色文化产业门类,具有助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文化遗产、供给新型乡贤的基本功能。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尽管民族文化产业具备资源禀赋、政策支持和区域竞争优势,但相应地存在经济转化效益、市场文化品位和民族特色比重不高等发展难题。民族文化产业要以转型谋发展,抓住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把握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的内在逻辑,坚持党对民族文化产业的全面领导,维护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探索民族文化产业经营的有效模式,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拉动乡村区域经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蕴涵出发,引入当前我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三种发展模式,分析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发展困境,对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辽宁振兴存在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四个短板”,并反复强调,先有思想的大解放,才有改革的大突破、制度的大创新、力量的大凝聚。这充分说明,新时代辽宁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要解放思想。《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已经对我省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详细规划,提出了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定位,以及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充分体现了我省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09,(22):28-29
继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标志发展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进入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2010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发布,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科学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便成为政府极为迫切的事。文化产业园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地方政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24)
正刺绣、银饰、蜡染、民族医药、古法造纸、民间演艺……在贵州的众多乡村,文化产业在助推脱贫攻坚后,又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我国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崭新阶段。乡村振兴,文化不可缺位,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贵州省2016年启动实施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累计扶持贫困县(区)文产项目54个,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松州》2010,(4)
<正>继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9年9月26日通过了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标志发展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进入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9,(6):74-75
2009年9月2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务院继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公布的第11个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相似文献   

9.
刘忠 《群众》2009,(12):79-81
2009年9月26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开发布。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它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这个《规划》让业内人士眼前一亮的是一批如“新兴文化业态”等“关键词”的出现,这意味着国家将充分重视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高州市围绕文化产业重点领域,从文旅融合、创意设计、演出产业等八个方面赋能乡村振兴,引导文化产业机构和工作者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和投资兴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当前,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一个重要难得的战略机遇期。2009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我国把文化产业列入了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快文化金融服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金融是指发生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活动中的所有金融活动。从金融的角度看,文化金融是指金融工作中所有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相关联的金融业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此前,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开始上升到国家的战略产业层面。  相似文献   

13.
作为繁荣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更是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文化产业迎来繁荣发展的黄金期。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务院于2009年7月22日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在应对金融危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有  相似文献   

15.
正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疑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重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支撑,特色文化大多植根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卞靖如是说,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包括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表面展示向深度挖掘转变,要素流出向要素集聚转变等。  相似文献   

16.
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方法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兴文化产业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有着明确责权利目标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中国当前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严重存在着主体缺位、主体不强、主体责任不清、主体效益低下的弊端.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本位意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寻找适合中国特色的建设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方法与路径,改革现有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中的种种弊端,吸收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尤其要借鉴我国家电行业、汽车行业、金融保险行业等领域建设市场主体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我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探究数字化如何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题中之义。当前,我国乡村文化产业面临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建立了破模式、优格局、增价值、重匹配、新融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在两者的契合度上,乡村文化产业仍存在缺少规划、设施不足、人才缺乏、思维模式落后、能力不强等问题,但其丰厚的数据价值、文化资源信息价值以及全面的网络布局、乡土化的产业环境等优势为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品质,必须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效应,在具体路径上需做好总体规划、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市场空间、汇聚优秀人才、强化产业赋能、树立文化品牌,从而带动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数字化在差异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助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白晋虎 《前进》2010,(4):42-44
文化产业是一个全球产业发展中后发的新兴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太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结构调整、绿色转型、文化强市,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十分有必要对太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做全面的调查和了解。  相似文献   

19.
创新机制 谋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龙祥 《群众》2010,(4):66-67
<正>振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发展,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0.
陈伟 《岭南学刊》2000,(2):74-76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准后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升温 ,预示着21世纪必将是知识产业、文化产业日趋繁盛的新世纪 ,文化产业将成为引领经济群雄前行、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支柱产业”。发展“朝阳产业”需要有“朝阳观念” ,因为文化产业的振兴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作基础。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应站在新的起跳点上 ,通过充满科学理性精神的思想创新 ,确立符合本地实情和时代要求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观 ,以“朝阳观念”迎接文化产业的新兴。创新之一 :超越文化产业即市场化的观念 ,确立文化产业适度市场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