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要求全党,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江总书记多次讲到戒奢问题,他还曾引过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两句诗,告诫大家要懂得这个历史规律和社会真理。在历史上,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事例不胜枚举。不仅王朝的兴衰大致有一个自俭入奢的颓落过程,而且在某些曾经建立过赫赫战功的有为君王那里,也不乏由俭入奢,成为悲剧人物的先例。创造过“公私仓禀俱丰实”的“开元盛世”的唐明皇,就是其中一位。这位以藩王入主的“三郎”,扑灭韦后之乱,赐死大平公主,而后励…  相似文献   

2.
忠公为国,直言进谏逾二百;身居陋室,廉洁清风度一生。这是后人为赞扬唐代廉洁敢谏的名臣魏征而写的一副对联。魏征以“居安思危,节奢以俭”,直言进谏名垂青史。他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殚精竭虑,协助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他一生留下了许多治国安邦的名言。贞观中后期,唐太宗见国家的形势越来越好,对初期的困境日渐淡忘,励精图治的锐气也渐渐消减,奢侈之心却不断滋长,耗资巨大大建飞山宫。魏征上奏说:“隋炀帝恃其富强,穷奢极欲,使百姓穷困,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虚。天下难得而易失,若奢靡铺张,殃咎必至。”使唐太宗猛然醒悟。…  相似文献   

3.
楼明贤 《政府法制》2012,(14):36-36
古文《训俭示康》是北宋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先生写给他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基本官德。古人“廉俭”并称,俭易廉,奢易贪。俭和奢是廉和贪的起始点和分界线。司马光秉承清白家风,不喜奢侈浪费,倡导俭朴为美,提出“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著名论断,并举出几个先贤节俭度日的例子来印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魏元帝成熙二年(265年)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位,建立晋朝,史称西晋。立国之初,深谙“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司马炎觉得有必要改变魏国的奢侈风气,而达到“矫以仁俭”,并下达了严禁奢侈浪费的诏令。  相似文献   

5.
镜照其人     
《西京杂记》卷三中记载:传记秦始皇有面镜子,能照见人心的善恶。故有"明镜高悬"之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其间,有魏征的辅佐,能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之论,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纳"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之谏,才有"贞观之治"之果。所以,在魏征病逝时,唐太宗放声大哭道:"魏征就是我的镜子啊!"日前,特意去看望一位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朋友。久病需良医,人难想亲朋。一为安慰他,二为担心他事后的心境。他见我后,格外兴奋,滔滔不绝的谈吐,值得一记:"一场官司,把我变成了另一个人。平日里不敢出门,怕见到同志们问长问短;…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青年时南北征战,扫荡群雄;当上皇帝后,又以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而著称于世,使唐王朝曾一度政治清明,民殷国盛。在整顿吏治倡廉惩腐方面成效卓著。其做法有以下两点:一曰“劝”,亦即教育。登基之初,他就告诫侍臣,要爱惜性命,不要贪财罹祸,他说:“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这里,他把贪贿之徒“见金银财帛”而“不惧刑网,径即受…  相似文献   

7.
黄灵 《检察风云》2013,(5):17-17
早在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就"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对其子进行训诫。他主张俭朴,反对奢侈腐化,在今天看来,司马光的见解和主张,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他认为"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他在位的二十余载中,唐王朝在文治、武功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缔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的英明不仅仅在于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还在于他切实"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甚至对待犯人也有种种人性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实行“慎刑宽法”的清明政治。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他还一再告诫大臣们说:“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从贞观六年(632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的创举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犯人的关怀。对犯人尚且如此,那么对开国功臣和社稷重臣更应当珍惜呵护,但李世民却多次制造冤假错案,让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不少贤能之士遭受无妄之灾。  相似文献   

10.
周林 《政府法制》2014,(2):18-18
提起唐太宗,很多人会将他与“明君”画等号。的确,唐太宗28岁登基,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他目睹了隋朝统治者的残暴腐败和由此激起来的农民起义,也目睹了乱世经济的凋敝衰败和黎民百姓的苦难,因此当他爬上皇帝的宝座以后,对农民起义的巨大力量还“心有余悸”,不得不“惕焉震惧”,要想尽办法把自己的统治地位保牢,变乱世为治世。在“致治”的诸多办法之中,以法治世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条。从贞观元年开始,唐太宗就着力于立法,命令身边的大臣会同“学士法官”们,几经修纂汇编,在《武德律》的基础上制定了《贞观律》。这是封建社会里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相似文献   

12.
于建嵘教授在春节期间发起的“微博打拐”,随着媒体和公安机关的介入,战果不断扩大。上周末,于建嵘及多位参与者又提出“全面禁止儿童乞讨”立法建议。于是,一些人士担心“禁童丐”会变成“全面禁讨”,甚至有学者认为“全面禁止儿童乞讨”剥夺了部分儿童的“乞讨权”、“生存权”。  相似文献   

13.
“言禁”一词,并非笔者杜撰,而是从群众中来。所谓“言禁”,乃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对上级明文规定严格禁止的行为没有落实到位,仅仅停留在口头、表面上的“言禁”阶段。大会、小会上讲讲,广播、喇叭上说说,墙报、标语上写写,文件、简报上发发,总结、汇报上编编。有了这样的“言禁”,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减轻农民负担喊了多年,仍有增无减;禁止向企业搞“三乱”,仍屡禁不止;上级严禁搞地方保护,要求铲除制假、售假窝点,他那里依旧假货泛滥;中央大张旗鼓地扫黄,他那里仍然繁荣“娼”盛;上级严厉禁止贪…  相似文献   

14.
张渤宁 《政府法制》2011,(24):19-19
明人吴承恩的《西游记》被后世尊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其想象丰赡,文辞优美,可谓是一部光芒万丈的千古奇书。但该书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有一句这样的对话,那是被斩首的泾河龙王,他手提一颗首级,高喊:“唐太宗!还我命来……”  相似文献   

15.
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何天(化名)最近很“郁闷”,他先因为说错话,被版主封禁了第一个ID(即所谓“马甲账号”),然后他用第二个ID抱怨,又被封禁。更郁闷的是,版主把两个ID公示在匿名版面上。“总有通过ID认识我的人,这样我特别难堪。”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位把律师事业看得重如生命的律师,为了这个事业他舍弃了仕途;这是一位拼命三郎式的律师,从军队到地方,十几年来他在律师业打了数不清的硬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这是一位永不满足的律师,他用绵薄之力把自己所从事的律师事业一次次推向新的高峰,至今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就是“天津市优秀律师”、君汇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一马弘律师。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中国的立法没有走出人与人的藩篱,去触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然而,人类欲走出贫困圈,改变对文明成果占有的不平等关系,必须以法律的强制性手段,在全社会倡导“科技文化观”、“教育为本,教育为先”、“抑奢倡俭”以及建立起国家和社会对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给予支持与保护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手下有一位非常能干的臣子,叫李世勣铺谠谖皇?对他很是器重。李世勣也因而位高权重,大展抱负。后来,唐太宗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就找了个茬,把李世勣贬到外地谌衔?越能干的人越危险。如果李世勣拖拖拉拉不赴任的话,就将他杀掉,以免日后威胁太子的权位。但李世勣恭恭敬敬,没有半句牢骚,立马就赴任了。  相似文献   

19.
一魏征,这位被唐太宗誉为“人镜”的杰出政治家,在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是有口皆碑的辅弼重臣。他在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完成“贞观之治”的大业中,其卓著政绩是足以与太宗交相辉映的。唐太宗自己就常常当着群臣夸耀他说;天下安宁“皆魏征之力也”。因此,贞观十七年,当魏征病逝时,太宗破例亲临凌烟阁纪念堂,对着魏征的遗像,悲痛地挽诗曰:“唯当掩泣云  相似文献   

20.
俭有四益.凡人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可以养德,一益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长久之理,可以养寿,二益也。醉浓饱鲜,昏人神智.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可以养神,三益也。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已矛一隐可叫兼鲁阿希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