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与宗教不可分的紧密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民族宗教化与宗教民族化。宗教使民族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民族使宗教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民族通过宗教彰显其个性和特色,宗教通过民族扩大其声望和影响。民族和宗教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的基本发展趋势是: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将是民族矛盾与宗教冲突的主旋律;国际社会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的机制显著增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文化融合的势头强劲;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走向明显。21世纪民族与宗教关系的发展变化,一方面要受新时期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展变化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产生特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桑杰 《青海人大》2009,(3):15-1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政策的实施,是对各少数民族生存权、发展权的尊重和保障。当前,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趋于活跃。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宗教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宗教可以为统治阶级所利用实现其政治目的;宗教与民族问题纠结,成为国际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宗教问题常被西方利用,干涉他国内政;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相结合,威胁人类的和平;同源宗教文化是构筑国际联盟加强国际合作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4.
纵观民族发展史,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大存续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探究宗教对民族文化影响的效应,有助于正确对待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精华,发扬民族优良传统。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的文化以及相关的宗教文化,一般表现为同步发展过程。一方面,宗教成为该民族文化嬗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的心理状态又会影响并导致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对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宗教在民族教育方面对民族文化继承的影响宗教与民族教育的结合,是人类社会所曾有过并长…  相似文献   

5.
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恐怖主义源于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恐怖主义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和国际政治斗争的特殊手段。近年来,由于民族(种族)主义、宗教问题及意识形态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愈演愈烈,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如出现了使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乃至核武器向人们示威的可能性,并在西方国家内部加强了活动。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和国际间正常交往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国政府历来都坚决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无论是从国际关系理论,还是从保证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应该重视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作为意识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本身对政治视域的政治整合没有多少影响,但与宗教有关的因素和宗教政治化的问题,则对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构成威胁。因此,从理论与新疆现实宗教政治化的因素相结合的视角切入分析,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新疆的暴力恐怖犯罪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性、反社会性、恐怖性、暴力性和国际性。民族分裂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根源,宗教极端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基础,是恐怖分子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正确认识、把握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对于开展反恐怖斗争,加强国际反恐怖合作,研判新疆暴力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恐怖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新疆的暴力恐怖犯罪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性、反社会性、恐怖性、暴力性和国际性。民族分裂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根源,宗教极端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基础,是恐怖分子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正确认识、把握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对于开展反恐怖斗争,加强国际反恐怖合作,研判新疆暴力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原生主义和工具主义争论的焦点在于:具有宗教背景的政治冲突的本源何在?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双方各执一端,互相对立。如果运用建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宗教和政治冲突的关系,就会发现在政治冲突中,对宗教信仰和物质利益的追求两者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建构关系。“宗教因素”体现者能成功地利用宗教实现它们自身的目的,客观条件是存在现实的社会危机,某个特定社会的财富和权利分配高度不平等;主观条件是“宗教因素”体现者根据宗教传统对现实问题的有说服力的解释。根据建构主义对宗教信仰和物质利益关系的理解,对宗教促动政治冲突的机制的分析,减少宗教性的政治冲突,必须“三管齐下”,综合运用威慑和压制性否决、发展社会经济和民主化以及对话这三种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代恐怖主义的类型与反恐怖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恐怖主义是一种突发的、具有政治目的的暴力行为。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恐怖主义呈蔓延趋势,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当代恐怖主义主要有民族主义、宗教、极右和极左等类型。世界各国普遍谴责恐怖主义,并且在国际反恐怖主义斗争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1.
民族宗教问题是冷战后影响国际关系稳定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后民族宗教问题尖锐化的问题是有其历史背景,并且可以根据民族与宗教的不同结合形式将之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想有效地解决民族宗教尖锐化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各民族、各宗教之间的相互宽容与理解,也需要相关国家甚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宗教冲突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全。排他性的宗教信仰、狂热性的宗教情感、偏离性的宗教行为以及逐利性的宗教组织这四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宗教冲突的发生机制。宗教冲突其实质上是现实经济、政治这一根本利益纷争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矛盾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世界三大宗教,即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具有中华民族独特色彩的道教,在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已经渗入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因此,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把宗教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对团结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一所谓“宗教”,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的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的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作为意识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本身对政治视域的政治整合没有多少影响,但与宗教有关的因素和宗教政治化的问题,则对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构成威胁。因此,从理论与新疆现实宗教政治化的因素相结合的视角切入分析,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是一种复杂的国际范围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国际社会中各种政治力量在不同情况下的组合、矛盾和斗争。国际政治涉及到国家的独立、主权、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和平共处、互助、友好、合作以及与此相反的渗透、颠覆、侵略、把战争强加给其他国家,等等。自从有了国家之后,就出现了国家之间的交往。但是在资本主义市场形成以前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种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一般局限在个别国家之间或局部地区之间,涉及的内容很有限,性质也比较简单。在古代和中世纪,推动国与国之间发展关系的,大多是王族的利益和宗教  相似文献   

16.
统战工作包括民主党派、民族和宗教工作等领域,涉及结社自由权利、宗教自由权利和民族权利领域的国际人权斗争。这一斗争的根源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普遍主义思想与特殊主义思想的冲突。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指导,坚持促进和发展本国人权事业,坚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国际人权斗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势头。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在思想、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对我们的影响和渗透,千方百计利用我国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兴风作浪;国内各种力量都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一些错误社会思潮时有浮现。我们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呈现的一些新问题新动向,自觉抵制错误思潮侵蚀。  相似文献   

18.
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政治、历史和社会背景.其中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文化因素以民族的、宗教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并与政治、经济等因素纠缠在一起,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惠玲、张陟遥在发表于《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的《论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背景》一文中指出: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冷战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抗争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使得国际政治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争取国家间关系非意识形态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所释放出的巨大势能仍无处不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是人类对自身如何走出困境的一种有益探索,双方也都面临着相似或相同的社会问题,但是意识形态的差异无法根除。这种差异既体现在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也融入了他们的外交实践中,使它们从一开始就作为对立面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成为两种在意识形态上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在后冷战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的对抗转向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科技、文化等领域,不可避免地带来意识形态领域接触和渗透的空间范围更加宽泛。从目前的情况看,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具体制度和经济模式了,而是聚焦在意识形态的建立和影响上。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反恐怖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尖锐,疆外西部地区已成为"三股势力"、"东突分子"借道出境参加"圣战"的"中转站"、涉恐活动资金的"筹措地"、恐怖活动"滋生地",遭受恐怖袭击的现实威胁前所未有。暴恐犯罪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民族、宗教、地缘与人权问题,而是现代国际社会复杂环境中孕育、滋生的民族分裂、极端宗教、暴力恐怖"三股"势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反社会、反人类、反人性的社会恐怖事件。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将反恐怖工作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常态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责、各尽所能、明确目标职能、严格责任落实、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和资源,全面提高发现、打击、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