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投毒杀人案件多发原因、特点及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犯罪研究》2000,(5):44-45
本文通过对投毒杀人案件居高不下的多发原因、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此类案件的治理对策,以便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积极防范和严厉打击投毒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和人身的伤害,严惩投毒犯罪。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 ,重庆市投毒杀人案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而且在故意杀人案件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从 1999年到 2 0 0 1年 ,重庆市检察机关起诉的投毒杀人案件分别为 6 1件、75件、98件 ,在故意杀人案件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16 .8%、17.2 %、18.3%。这 2 34件投毒杀人案件造成 30 0多人中毒 ,其中 2 6 5人死亡 ,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 ,影响了社会稳定。由于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隐蔽 ,可取证据相对较少 ,在办案实践中 ,公安司法机关在对该类案件证据的把握上存在较大分歧 ,案件退查率居高不下 ,全市检察机关此类案件的平均退查率接近4 0 % ,远远高于其他刑…  相似文献   

3.
投毒杀人案件是指以故意投放毒物为手段 ,危害公共安全致人伤亡的犯罪案件。因中毒者自吸收毒物到发生中毒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 ,所以 ,此种方式所发生的中毒 ,称之为隐匿性中毒 (Obscurepoisoing) [1] 。近年我市破获 3例用毒鼠强进行隐匿性投毒杀人案件 ,因其在投毒毒物特征、投毒原因、侦破手段及投毒案件物证提取方面出现一些新的特征 ,现总结报道如下 ,供同道参考。1 案例资料案例 1 某年 2月 9日 ,邹某 (男 ,6 0岁 )与家人、邻居一起吃晚饭后出现中毒症状 ,其中邹某及其儿子、孙子和邻居均出现恶心、呕吐和昏迷、抽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犯罪分子为达到非法获取钱财的目的,以使用或扬言使用投毒、爆炸等暴力手段相威胁,严重危害国家、集体和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手段敲诈案,安徽省共发生4起,其中3起是以投毒手段相要挟实施敲诈,另一起是安放爆炸装置相要挟进行敲诈。由于此类犯罪危害性大,且有蔓延之势,为遏制此类案件的发展,提高侦查破案水平,应加强对此类犯罪的规律特点和侦查方法的研究。以暴力手段敲诈案件的规律特点侵害对象均是知名大、中型企业从全省发生的4起案件看,合肥“8·18投毒敲诈案”中敲诈的对象是娃哈哈集团公司和乐百乐集团公司,投毒地点是合肥鼓楼商厦;合肥“4·1投毒敲诈案”中,敲诈对象是上海光明乳制品公司,投毒地点是合肥你我他超市;蚌埠“8·28投毒敲诈案”中,敲诈对象和投毒地点均是蚌埠市百货大楼;合肥“4·21爆炸敲诈案”中,敲诈对象和企图爆炸地点均是商之都。犯罪分子之所以选择这些  相似文献   

5.
当前,刑事犯罪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由婚姻、奸情、口角、邻里纠纷、积怨等一般民事纠纷激化为杀人、放火、投毒、爆炸等严重暴力性案件,在整个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以前,这类案件一般占整个刑事案件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就杀人案件而言,近两年由人民内部矛盾激化导致的杀人案件一般都占整个杀人案件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据对湖北省武汉、裹樊、荆州、咸宁、鄂西等五个地市今年第一季  相似文献   

6.
李旻  周尧 《法制与社会》2011,(6):74+76-74,76
投毒案件往往会因为毒品来源的广泛性、毒品处理的容易性以及微量证据收集的困难性而导致久侦不破,陷入疑难。然而,作案人在投毒的过程中在大脑中形成的犯罪心理痕迹确是客观存在的。犯罪心理痕迹反映着作案人作案前、中、后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活动等内容,直接反映着作案人与案件的关系,因此,应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通过检测被测人有无犯罪心理痕迹来寻找和甄别犯罪嫌疑人成为侦破疑难投毒案件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通过一起特殊的投毒案件,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投毒案件侦破中的有关情况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雇佣杀人案件,是指犯罪分子(雇主)以金钱、物质或其他利益为诱饵,雇佣杀手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共同犯罪案件(以下简称"雇杀案件")。雇佣杀人的杀人案件,虽然在整个杀人案件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往往案情复杂、工作曲折,侦破难度较大,有的甚至成为悬而不决的疑难案件。因此,认真分析研究雇杀犯罪对于及时侦破案件,进一步提高刑侦部门的排难攻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雇佣杀人案件的特点浙江省自1980-1994年共侦破10起雇杀案件。这10起雇杀案中有10名犯罪分子(雇主)涉案帮凶杀手32人,其中男性犯罪分子(雇主)7人,女性犯罪分子(雇主)3人,造成6名被害人死亡,4人重伤。总结这10起雇杀案件情况,此类犯罪案件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1997年至2001年,安徽省芜湖县共发生投毒杀人案件32起,其中既遂20起,未遂12起;破30起,破案率94%;死亡24人,伤35人,其中最多的一起中毒9人。5年中,1997年发6起,1998年发8起,1999年发11起,2000年和2001年分别发6起和2起。几年来,芜湖县发生的投毒杀人案列全省前列,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的稳定,一时间,广大群众谈“毒”色变。芜湖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发扬攻坚克难、连续作战的精神,破获了一起又一起疑难案件,为扼制此类案件的发生和维护社会治安形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就已破的具有代表性的30起投毒杀人案的特点谈谈现场勘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科系案件为例,介绍了操纵股票价格的主要手段和条件,研究了操纵股票交易行为涉嫌犯罪的种类,对此类案件的侦查及证据收集程序,分析了恶意操纵和违规操作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故意杀人案件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严重的犯罪。由于这类案件错综复杂,往往出现有的事实不够清楚,证据不够确实充分;有的只有间接证据,没有直接证据,有的被告人时供时翻或拒不供认,审理中存在相当的难度。稍有不慎,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将判处死刑的故意杀人案件办成铁案,以确保办案质量。自1983年“严打”以来,经我院审理、核准判处死刑的故意杀人罪犯,全部达到了办案质量标准,没有发现错杀的现象。在审理这类案件时,我们主要是做到把好“三关”,即事实关、证据关、定罪量刑关。  相似文献   

11.
王巍 《法制与社会》2013,(9):106-107
201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刑诉法全面实施,新刑诉法在证据种类、证据采信、非法证据排除等多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新刑诉法的实施给司法机关搜集、采信证据、审查起诉案件等刑事司法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近三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商标侵权类案件①,总结出此类案件中普遍存在一关键问题——假冒注册商标鉴定及价格鉴定的采信与法律适用问题。为了给今后此类案件侦破、公诉与审判提出经验和总结,以便理论和实践参考,笔者结合办案实践,对商标侵权鉴定的相关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各大单位军事法院报送我院复核的死刑案、件中,对于强奸致人死亡和强奸又故意杀人案件的定罪问题,往往有不同看法,辩护人、被告人也多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辩护或提起上诉。为了搞好对此类案件的定罪量刑,现提出以下几点粗浅意见,和同志们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的重罪,近年来呈高发的态势。在司法实践中,鉴于该类案件的特点,证明投毒犯罪的直接证据极少,从证据充分性上去审查认定该类犯罪难度较大,出好庭则往往难度更大。有些案件只能从情理与迹象上去分析判断,因此,分析研究该类犯罪具有一定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杀人碎尸案件是犯罪分子杀人后,为逃避打击或泄愤,而采取肢解尸体,抛撒、隐匿尸块等一系列犯罪手段的一种杀人案件,它是杀人案件中作案手段最为残忍的犯罪形式之一。近年来,此类案件在江苏省时有发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和影响。据统计,1991年以来,江苏省共发生杀人碎尸案44起,被犯罪分子杀死44人。江苏省公安机关历来十分重视对此类案件的侦破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先后攻克34起。对发生的现行杀人碎尸案件,特别是手段十分残忍、被害者身份特殊的案件能否及时侦破,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甚至党委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加强对这类犯罪侦破对策的研究,着力提高侦察业务水平和攻坚克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柳鹏 《法制与社会》2010,(35):164-165
缺乏直接证据的刑事案件在实践中时有出现,本文结合证据理论、逻辑规则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在审查起诉阶段如何运用间接证据证实此类案件事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我县投毒案件发案呈上升趋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勘查好每一起投毒案件现场的同时,也认真分析、研究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刑事技术在侦破投毒案件中的作用。通过不断探索和积累,我们基本上掌握了一套较好地勘查投毒案件现场的方法,使我县侦破投毒案件的破案率稳步提高,介绍如下。首先要了解中毒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其次要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包括最后一次进餐的时间、地点、食物的性质、共餐情况、发病的经过;了解食物的来源及烹调情况;了解中毒者思想情况,有无异常情绪,这样可以分析判断有无误…  相似文献   

17.
女性杀人犯罪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杀人犯罪50例分析杜新增,任嘉诚,姜绍娥本文对近年来北京发生的50例女性杀人案件进行初步分析,以揭示女性杀人案件的特点,为破案提供方向。资料分析一、案件基本情况本文资料选自1983年~1993年的女性杀人案件共50例,凶手或主要凶手均为女性,共5...  相似文献   

18.
张博 《法制与社会》2014,(8):131-132
近些年电信诈骗、非法入侵网络系统等案件层出不穷,也给公安司法机关在侦查、办理此类案件带来了很大困难。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此类案件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和认定的特殊性。电子证据与传统的证据类型相比有很大差异,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施行,电子证据以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的形式在法律上得以明确地位,但可采性因素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本文即是从此处出发,结合相关证据理论来尝试探讨该问题,并对审查中应注意的内容做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两次卫生行政处罚后再次非法行医的司法移送过程为线索,分析总结了此类案件司法移送的前提条件、证据要求、证据转换和移送程序等关键环节,并对刑罚与行政处罚竞合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杀人现场一般都有血迹,犯罪分子为了隐瞒犯罪事实往往抛尸后对杀人现场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杀人现场由于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能找到有力的证据,直接影响了案件迅速侦破。笔者通过研究杀人案件血迹的特点和分布变化规律,总结出了杀人现场血迹寻找的重点部位和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