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民族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可以说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内部最重要、最特殊的社会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前提基础,没有和谐的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2.
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促进这“五大关系”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必须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近些年来,丽江市统战工作着眼于推进“五大关系”和谐,谱写了服务丽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需要,也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需要,也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岩采 《今日民族》2008,(2):48-5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相似文献   

6.
试论和谐民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民族工作来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与落实和谐民族观,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民族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舆论和谐是文化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实现各种发展的和谐、建设力量的和谐、利益关系的和谐、思想观念的和谐,都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谐的舆论氛围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具有"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团结联合"的思想主题、"和衷共济"的价值取向、"政通人和"的目标追求。一个团结稳定、充满活力的统一战线,就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和谐是统一战线的本质特性。我们要准确把握统一战线和谐的本质特性,在工作中坚持和谐原则,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一、坚持目标和谐与过程和谐相统一统战工作的目标是实现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这种和谐并不是静态的和谐,而是动态的和谐,是由不和谐到和谐,接着产生新的不和谐,再达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发展的源泉.发展是和谐的保证。企业是丰十会的经济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构建和谐企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劳动关系的和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将难以实现。作为厦门最大的港口企业集团.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创建和谐企业为载体,团结广大职工,同心协力拼搏奋进,  相似文献   

10.
一 在2006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全面深刻论述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级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个关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自古以来传承至今,内容博大丰富,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借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构建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要使文化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各种文化形态和谐共进,就必须理顺四种关系,切实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这对文化和谐的发展、构建和谐的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既是经济发展"黄金机遇期",也是社会发展"矛盾凸显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院的保障和支撑。法院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法院自身建设和法官队伍素质。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和谐兴院"是基础,"和谐司法"是保障。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始终,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充分发挥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充分发挥团结各界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扩大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全国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人民政协具有统一的政治基础、统一的利益要求、统一的奋斗目标,这就决定了人民政协可以实现广泛团结、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扩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贡献力量。在构建社…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也是共产党人的治国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和谐之基。统一战线作为最广泛的政治联盟,联系着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和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5.
宗合 《今日浙江》2006,(22):14-17
11月16日闭幕的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全面部署了我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审议通过了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见。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根基在民。要切实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和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要进一步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让和谐理念深入人心、和谐精神广为弘扬、和谐创建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6.
李伟 《理论月刊》2007,(11):16-19
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党内和谐",彰显了"党内和谐"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它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强调党内团结统一历程的总结,是对党内团结的继承、丰富和升华,是党追求更高层次团结统一的生动体现。它承载着党新时期的治党新理念,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  相似文献   

18.
邓雪南  范宇刚 《传承》2007,(6):41-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处理好社会中的多种复杂关系,在这多种关系中利益关系尤为重要,它以对其他关系的巨大影响作用处于各种关系的核心地位。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勇于面对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利益关系,深化改革,运用各种力量和手段理顺各种利益关系,使它们达到和谐状态,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圣贤先哲们孜孜以求的治国理政目标,也是中国老百姓殷殷期盼的美好社会。目前,在奋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亟待消除的不和谐因素很多,诸如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不和谐、个人追求与社会秩序之间的不和谐,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广泛凝聚力量,共创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教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必须把党的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和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相结合,加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引导工作,使之融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