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花园     
《湘潮》1999,(2)
刘少奇的“钱柜”刘少奇的秘书刘振德回忆:1963年,王光美下乡搞四清。她走后的一天,刘少奇将一只小木箱交给刘振德说:这是我的钱柜,光美走时交给了我。现在我交给你,发了工资,你照她那个单子分配一下就是了。刘秘书清点箱子后惊奇地发现,箱内现金总共只有23...  相似文献   

2.
国际惯例     
一凡 《党员文摘》2007,(10):24-24
在美国,电视里的药品广告,除了宣传药品的功效以外,广告里都有长长一段话交代药品的副作用和风险。当时一看就乐了,这样做广告,能卖出去药吗?你想,刚说完这个药如何让你从此免受关节炎之苦,又来一段:“吃这个药可能引起头晕、恶心、腹泻,增加心脏病的概率……”你还敢买吗?  相似文献   

3.
林佳 《党建文汇》2006,(4):37-37
近日,在重庆东田药业有限公司原料车间当工人的谭春节披露了该公司生产“回锅药”的内幕:一些药品因过期或即将过期、产品质量不合格而被收回后,被分配到工人头上,剪破外包装和内包装,取出胶囊板,由工人一粒一粒地顶出,摘去胶囊帽后,抖出药粉在塑料袋子或铁盘中。药粉再交到制剂车间,混合一定数量的新药粉,做成“新药”,打上批号后重新投入市场。一位女工说,大家都知道这是在加工返工药,因此工人们生病了都从不买自己厂子里产的药品服用。她看到有的胶囊已经硬化,严重的外观变色、霉变,不严重的胶囊上也有斑斑黑点。  相似文献   

4.
医疗价格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药品“虚高”定价。2001年全国卫生部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金额为160亿元,招标后药品价格平均下降20%,向社会让利20亿元。尽管如此,老百姓并未真正得到实惠,反而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国家计委下达药品降价令之后,一些制药厂以“新药价低于成本价”为由,停止供货;患者在一些医院、药店买不到“招标降价药品”和“医疗保险目录内药品”,而非招标采购药品、目录外药品,以及那些“改换包装,价格翻番”的新药、贵药却大受追捧;在流通领域,药品由批发进入医院后转化为零售,层层利润加…  相似文献   

5.
一些患者图省钱、省事,有什么病都不上医院,而是自己买药吃,这是不可取的。 家庭药箱岂是“医院”。家庭药箱是许多家庭的必备之需。然而,有一些家庭却把家庭药箱当成了“医院”,他们一旦觉得有病或不舒服时,就在药箱中找药自行服用。只靠家庭药箱,自己当医生,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一是由于病人只是根据表面病状盲目服药,往往小病变大病;二是往往忽视查看有效期,一不小心服用了过期药品,留下后患;三是患者在药箱中找药时,大都是按药品说明书服用的,而事实上,一些药尽管有某种功能,但却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对某些人是不适…  相似文献   

6.
时下,药价虚高,老百姓怨声载道,迫切希望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以便自己生病能“吃得起药”。某市医院的3位医生对新华社记者说,有种注射药物,国家调拨价是3.5元一支,医药公司批发价7元一支,但该医院帐上写的批发价却是31元一支,零售价36元。另外,有种消炎药,销售人员给医生每支提成12元,这种药的正常药用量是每天2支,超量使用会损害肝功,但有位医生为了多得提成,一天就给一位患者用了6支。可见,药品回扣,使个别医务工作者医德沦丧,同时也是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 药品回扣使极少数不法分子的个人利益得到了满…  相似文献   

7.
家住河南省郑州市经七路的八旬独居老人孙桂兰,自从认识“片医”牛磊萍后,再也不用担心看病吃药的事了。牛磊萍一周至少登门看望两次,老人的药瓶里还剩下几片药,她都了如指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为老人安装了呼叫器,老人一按铃,“片医”就上门。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07,(4):56-57
市民张先生来信反映,最近在长春市的一些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野广告:“高价收药.医保卡换现金”。打通广告上的电话笔者问:“我有医保卡,里面有一些钱,怎么兑现?”对方在电话里说:“到指定的药店,用医保卡买我要的药.如果是省卡按药品价格的7折兑换,如果是长春市卡按药价的7.5折兑换。”“到哪个药店?你都指定些什么药?”  相似文献   

9.
积雪草 《党课》2010,(18):76-77
林替替有些缺心眼儿,办公室的人都这么说。 上次,办公室的大赵要出差,临时抓过她说:“我妈生病了,你下班后替我买些药送去吧。”林替替笑眯眯地答应了。可下班后买好药她就傻眼了,对这个西北来的女孩来说,城市里复杂的街道无异于迷宫。  相似文献   

10.
“曼巴,我知道我的病是不会好的,但我还是想见见你,请帮帮我,让我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口奶茶吧。”当小田“曼巴”亲手给她服下药后,奇迹出现了。她真得一口气喝下了一小碗奶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一位患晚期食道癌的藏族老阿妈,为了能最后见一面曾为她治过病的曼巴,专门让儿子骑马40多公里去接田青春医疗队队长田旭给她治病。老人已把那个几十年来为她和牧民们治病的老田“曼巴”深深地印在了她脑海深处。  相似文献   

11.
风琴 《党建文汇》2010,(10):28-28
医院、社区里如同牛皮癣般的“高价收药”小广告,让人们对药品回收这一现象似乎早已经司空见惯,但准又知道这些药从哪里来,又流到何处去?走街串巷的药贩子倒手后到底能挣多少钱?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三明药费比以前花得少了 “每年不得不往医院跑,一拿账单就犯怵.”2011年脑梗后,陈楚群留下后遗症,药价虚高困扰着他. 药品流通环节层层加价,怎么办?2012年,福建三明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率先实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和药品限价采购改革. “药费确实降了.”走进大田县医院中医科病房,陈楚群这位老病号拿出就诊费用清单,细细算起了账,“这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瓶32.64元,便宜了近5元.丹参注射液一支0.8元,以前是4.4元.现在来医院,便宜多了.”  相似文献   

13.
只有160人的北京制药机械厂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全国药机同行赞誉他们是“药机小巨人’。那张盖满红色标记,显示产品覆盖地域的全国地图,早在三年前,就已“万里山河一片红”。那一座座奖杯,一张张证书,记载着创业者的足迹:全国铝塑包装机评比第一名;全国“中华包装精品”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个产品填补了我国药品包装机的空白。尤为可贵的,他们是经历严重潜亏之后,走上兴旺发达之路的。有思路企业才能有出路1992年,年届五旬的杜启贤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北京制药机械厂新班子的厂长。这是一个账面严重潜亏,实则资…  相似文献   

14.
拒绝客人进门叫作让客人吃闭门羹。“闭门羹”是什么样的“羹”呢? 相传在唐代,宣城女子史夙才貌双全,于是很多年轻男子纷纷慕名拜访她,但是不少人却很难见到她。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规矩: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主动地告辞了。人们便把这羹,称为“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王建柱 《党课》2014,(23):66-69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一名好医生,必须兼具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二者相辅相成。贾立群用朴实的行动,树立了医德与医术两座高峰,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敬仰。在北京儿童医院B超室做检查,贾立群B超的结果十分精确,同事称他是“神探”,很多外科医生在遇到疑难杂症时,就会在B超单子上注明“贾立群B超”,这样,他就变成了外科同事口中的“阑尾炎确诊标准”、内科同事口中的“B超神探”、患儿家长口中的“贾立群牌B超机”。  相似文献   

16.
为民 《支部生活》2008,(12):45-45
非处方药(OTC)具有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特点。一般不需要医生处方,不在医生指导监督下就可以使用。不过,每次购买OTC时,除了仔细阅读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服用方法以外,还会发现不同的药品有着不同的标识。如:同样是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双黄莲口服液”的OTC标识是红色,而“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标识却是绿色。这“一红一绿”传达着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保障人体安全、有效用药”作为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被写进了2001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总则中,那些夸大疗效的药品将按假药论罪,而药品暗中回扣最高可罚款20万元。  相似文献   

18.
水滴 《廉政瞭望》2008,(1):30-31
生死约定,女警官帮死囚“妹妹”寻亲 1998年7月的一天早上,33岁的丹东市公安局看守所女警官王静监号里进来一个膀大腰圆,看上去比男人还要结实的杀人犯。女囚叫高俊燕,28年前,刚刚出生她就被父母抛弃,养父母把她培养成一名柔道运动员,后因腰伤退役。她向“干妈”借了5000元钱,买了一辆出租车,仅开两个月,就遭遇交通肇事报废了。“干妈”知道后,不断向她讨债,她拿不出钱,在一次吵闹中失去理智掐死了“干妈”。  相似文献   

19.
做药就是做良心,但仅有良心是不够的。这次震惊全国的“齐二药”假药事件中,让人们闻之心惊和不解的是,生产假药“亮菌甲素注射液”而导致广东多名患者死亡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并非一个小作坊,而是一个通过GMP认证的“正规企业”,其销售的并非“三无”产品,而是合法渠道的“国药准字”号药品。为何“国药准字”号药品会致人死命,假药何以能够顺利地从企业生产出来,销售出去,最终进入医院被临床使用?这条黑色通道如何铺就,这是我们最应关注和追查的。因为这一事件让我们担心,一些地方医药流通的某些环节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说明相关职能部门对药品管理并未能起到应有的“过滤”作用。“齐二药”假药事件暴露太多体制上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和反思这个严重事件,以下我刊约请到相关学者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20.
刘义麻将打得好。这是他自己说的,她妻子却对此很不以为然。“管啦,管不了。”她说。当初刘义是小队长,大小也算是个干部。“村里的干部凑到一起,也没事儿干,就得玩。”说这话时,刘义一脸的无辜。“说实话,我对当时的村领导就没什么好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