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68年,皮埃尔·特鲁多当选加拿大总理。同中国建交是特鲁多的外交重点,在竞选期间他就宣布,一旦当选就将推动中加建交,"不再看美国脸色"。当时加拿大社会形势微妙,右翼政客站在反共立场上反对承认新中国,称  相似文献   

2.
<正>中加关系开启新征程继加拿大特鲁多总理于2016年8月正式访华后,李克强总理于9月接踵访加。这是中国总理13年后再次访问加拿大。中加总理两度会晤并宣布建立总理年度对话机制表明,两国关系再度升温,展现出良好的合作前景。建交47年来,中加关系有长足发展,尽管最近十年来两国关系一度遭遇寒流,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国关系仍在前进。建交时,双边贸易总额为1.5亿美元,到2015年底已增长至557亿美元,中国已是加拿大第二大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所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指1949年10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首任大使指的是向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派出的第一位大使。首任大使的选拔和派遣1949年10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有34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由于王幼平在罗马尼亚当首任大使后又到挪威、柬埔寨当首任大使,陈志方在叙利亚当首任大使后又到伊拉克当首任大使,袁仲贤在印度当首任大使时兼中国驻尼泊尔首任大使;根据1919年协议,与瑞士建交即与列支敦士登公国建交,而新中国未向列支敦士登派驻大使,  相似文献   

4.
2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加拿大总理哈珀。胡锦涛说,自上世纪70年代建交以来,中加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双方决定建立和发展中加战略伙伴关系,把两国关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事实证明,中加友好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意愿,双方务实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胡锦涛表示,中加双方要按照《中加联合声明》的原则和精神,进一步加强政治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增进了解,扩大共识。要正确看待各自国家人民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定维护两国关系发展大局。要充分发挥两国经济互补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分管外交工作26年,直到他逝世,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对日外交,是众多国家中的"一个典型"。"灵活性":多领域、多层次的互动发展1949年,周恩来曾说,"我们应当把外交学中国化,但是现在还做不到"。周恩来担任总理职务2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兼任外交部长,为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正一2010年10月13日,为庆祝中加建交40周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加拿大驻华使馆在北京联合主办了《白求恩生平展》,随后在另外几个城市进行了巡回展览,其中12月10日在济南胜利大街小学的展出是其首站。该展览展出了27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和文物照片,分别介绍白求恩在加拿大的童年、校园生活、婚姻、专业和艺术造诣,以及他在中国帮助抗战的感人故事,许多资料是首次与公众见面。我  相似文献   

7.
《党史纵览》2010,(6):53-53
新中国成立后,瑞典政府迅速接受了中方的建交原则,成为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8.
《学习月刊》2013,(8):F0002-F0002
襄阳市第一中学是襄阳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距今已有116年。学校于1897年由加拿大原外交部长助理、为中加建交作出重大贡献的、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切斯特·朗宁的父亲创办,学校始名为"鸿文书院",后改为"鸿文中学"。切斯特-朗宁曾在鸿文中学就读,大学毕业后又回校担任鸿文中学校长。1928年  相似文献   

9.
1950年1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新中国。对于中英建交问题,中方决策层在“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前提下,采取了“不急于建交”的方针,并决定“先谈判后建交”。中英建交谈判是新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大国进行有关两国关系方面的谈判。与此同时,中苏之间还在进行着缔结新约的谈判。在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的情况下,中方决策层将中苏谈判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新中国领导人来说,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是争取更坚定的盟友还是获得更广泛的承认,毛泽东等人选择了前者。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就发来照会,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3日,周恩来复电热忱欢迎中苏建交。中苏建交,带动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同中国建立  相似文献   

11.
《支部生活》2010,(8):50-50
新中国成立后,瑞典成为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1950年9月19日。中国首任驻瑞典大使耿飚代表新中国政府向该国元首呈递国书。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准备了许久。  相似文献   

12.
震惊世界的中法建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公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外国政府就建交问题发表的一项内容最为简洁、措辞最为独特的公报。然而,这个一共只有两句话的建交公报却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西方舆论喻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  相似文献   

13.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非常重要的外交策略思想,也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色。新中国与法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各具特色的建交模式,就是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4.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非常重要的外交策略思想.也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色.新中国与法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各具特色的建交模式,就是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5.
曲星 《党史文汇》2013,(8):1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是苏联。1949年10月1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向各国政府发出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第二天苏联政府就发来照会,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3日,周恩来复电,表示热忱欢迎中苏建交并互派大使。中苏建交,带动了一批新民主主义国家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6.
袁南生 《湘潮》2005,(4):37-40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今年4月1日是中印建交55周年纪念日,我们特约在印度工作过的湘籍外交官以湖南人特有的视角,描述他眼中的五彩斑斓的印度社会。这是看世界的一个窗口,这是感受文化碰撞的一次机缘。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从中苏建交至上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先后任命了第一批新中国驻外大使,在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麾下任职,共16人,其中我军高级将领12人担任大使,后人称之为“将军大使”。为何选这么多的军队将领担任大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增多,向建交国派遣驻外大使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随着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增加,中央决定组成以军队干部为骨干的外交队伍,选调了一批兵团级干部出任第一批大使,人们都亲昵地称他们为“将军大使”。为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他们脱去戎装穿上西装,踏上了新的征途。  相似文献   

19.
朱祥忠 《党史博览》2011,(2):17-19,41
1960年9月28日,中国与古巴建交,至2010年9月28日整整50周年。古巴是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拉美国家。中古建交时,我刚从苏联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回国,被分配到外交部搞拉美工作,这正好是我在苏联所学的专业。  相似文献   

20.
小叶 《世纪风采》2007,(10):5-6
20世纪40年代末,亚洲的两大国家印度和中国先后迎来了独立和解放。由于有着相近的经历,在建国之初两国互相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成为第一个与之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回报,1951年,当得知印度发生粮荒时,新中国在自身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先后6次向印度提供了约66万吨粮食,赢得了印度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