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守秋 《现代法学》2005,27(6):54-6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公平社会,始终是人类和法学家孜孜以求的一个崇高理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及其迫切需求,才促使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即调整论开始在中国法学界诞生、成长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工业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终结了人类物质匮乏的时代,但环境问题却成了它的副产品,生态出现严重危机。究其根源,主要是发展的价值理念——人类中心主义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关注人的生存问题,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哲学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践行科学发展观是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强音.我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优势的生态文明,人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丧失了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与理想危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可持续发展,而发展的可持续性必然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上.生态,既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检阅科学发展的刚性试纸.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这就使进一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必要。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生态和谐的社会,自有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先后经历了原始的内在和谐统一、外在的尖锐对立再到今天重构生态的和谐。正确认识这一变化,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的同一体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显的犹为重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必须发扬民主、提倡、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开发人与自然更加自觉的和谐状态,重新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重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天人合一"的协调发展理念,在更高的科技水平上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论是自然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都存在着不足。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处于不和谐的状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对人化自然的研究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现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程程 《法制与社会》2010,(23):268-269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理论存在着很多缺陷,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异化。本文通过对传统价值观的分析和反思,得出人与自然应建立一种对立统一的生态价值观,并探讨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高速增长、环保意识缺失、对GDP的崇拜等因素,正在引发整体性的环境恶化,孕育着生态危机。它在实践中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进而导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失调,在理论上它也是文明的人类对生态的不文明,它的存在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的超越,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内部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既突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又尊重自然界的先在性,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人本学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重在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和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始终解决的就是两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及自身的关系。这两个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相互影响渗透的。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有一个历史演进过程。本文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的本质的统一关系,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源于关系处理的不和谐。因此要解决生态危机必须做到两个关系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体现了对改善民生的高度关注,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而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危机,对建立生态文明构成了障碍。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修改完善我们的环境立法,从而规范预防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1,(13):45-45
和谐.广义上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人与自然融洽共存。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是古往今来人类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4.
对消费主义的迷醉构成了现代性发展理念的灵魂。由消费主义所制导的发展观,在逻辑与现实中必然造成人与自然的对峙,并进而导致严重的社会异化和生态环境的危机。环境法走出了消费主义的狭隘伦理观,将和谐理念贯穿于整个法律规范之中,它是站在和谐的角度上反对消费主义。环境法坚持和主导的发展观是协调共生的和谐发展理念,是一种能够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重价值维度的和谐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刘志远 《法制与社会》2010,(13):276-278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无论是在知识水平、生活追求、社会实践上都上升到一个大台阶。技术理性作为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也由于技术的日益异化和扩张让人类危机四伏。技术理性的扩张中对价值理性的忽视造成了人性的危机、人与社会的危机以及人与自然的危机。技术的日益异化和技术中价值的缺失,使得我们重新审视技术理性以及进一步反思技术理性合法性的根据,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均衡及“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将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我们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悦  李燮  胡波 《法制与社会》2010,(16):184-185
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进一步加剧,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就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申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根本的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能使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化,生态良好。因此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壶关县水利水保局一班人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大刀阔斧综合治理龙丽河  相似文献   

19.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梦想。然而正是人性的迷失,使得人与自然从同一走向对立,由此造成了当前的生态危机。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自然的价值,理解自然,改变我们的发展观,逐步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构建美好的生态文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现代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生态现代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本文根据中国目前生态现代化的发展状况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以期对我国生态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