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三秋拾花时期 地址:某农场 人物:改革娃——农场青年,出租车司机,20岁(简称改) 张大妈——退休农工,58岁(简称张) 王大妈——退休农工。68岁(简称王 李大妈——退休农工,78岁(简称李) 赵大妈——退休农工,88岁(简称赵)  相似文献   

2.
回乡记     
正时间:现代人物:王阿娣,女,60多岁,退休上海支青(简称王)李阿根,70岁,男,退休回上海支青(简称李)张塔河,男,45岁,某团干部舞台布置:一栋楼房模型和树木张:(东张西望上)今天,王阿姨和李叔叔从上海回团场探亲,我开车来接他们。他们退休回上海十多年了,团场变化太大了,我不来接他们,他们肯定找不到路。(幕后广播声响:各位旅客,请注  相似文献   

3.
回乡创业     
时间:现代 (舞台布置:一栋楼房屋模型,几样简单家具,几把椅子) 主要人物: 李志强——男,26岁,某团场回乡创业大学生(简称李) 王莲花——女,24岁,李的女朋友(简称王) 张翠花——女,56岁,某团场连队退休职工,李志强母亲(简称张) (幕启,张东张西望地上) 张:(满脸喜悦)昨天儿子打电话来告诉我,今天他要带女朋友回来,这是件大喜事,好令我高兴呀!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市已找到工作,听说待遇还不错,年薪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心愿     
时间:现代 地点:李老汉家 人物:李老汉 男 60岁 退休农工(简称李)父亲 李强 男 34岁 上海某企业部门经理 儿子(简称强) 李兰 女 30岁 上海某公司会计 女儿(简称兰)( 道具:方桌 木凳 五斗柜 像框烟灰缸  相似文献   

5.
幸福时刻     
场景:王老汉家新楼房的客厅 人物:“王老汉(兵团第一代老军垦) 王老汉妻子——简称妻(退休职工) 儿子——团开发办主任 王老汉:(抱着哈密瓜随喜庆音乐鞭炮声上场)老汉我今年五十八,种了一辈子哈密瓜.酸甜苫辣全尝遍,苦尽甘来心里甜如蜜.今天刚搬进新楼房,未过门的女婿就要来咱家,明天赛瓜会争取把第一拿.喜事一件接一件,高兴得我老汉乐开花.  相似文献   

6.
<正>地点:兵团某团场机关信访办公室人物:步献凡——男,60岁,团场信访办主任。外号"不嫌烦●。(简称甲)张大河——男,约30岁,连队承包户,河南口音。(简称乙)贾琼——女,约35岁,职工家属,操四川口音(简称丙)甲:我呀,在这干信访工作二十年,大家看我老头脾气好,办事不怕麻烦,所以都叫我"不嫌烦"。我呀,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离退休的日子也只有百十来天。我不但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还要把工作做得更圆满。(进办公室,拿起办公桌上的一摞信件)这些上访信我得仔细看看。(坐下戴老花镜看信)乙:俺是三连农工张大河,今天这心里直窝火,刚才在连队吵一架,我大步流星到信访办把理说。有人没?  相似文献   

7.
枣缘     
正时间:现代主要人物:王永强——26岁某团林业工作站技术员(简称王)李芸菲——24岁某团林业工作站职工(简称小李)李友福——50岁某团林业工作站职工(简称大李)张玉芸——47岁某团林业工作站职工(简称张)舞台布置:一栋房屋,几棵枣树造型。王(哼着歌儿上)来到枣乡,我呀我心儿醉……我今天来到十团园林工作站报到后,分配我担任园林技术员。在大学上学时,我到这儿实  相似文献   

8.
场景:王老汉家新楼房的客厅人物:"王老汉(兵团第一代老军垦)王老汉妻子——简称妻(退休职工)儿子——团开发办主任王老汉:(抱着哈密瓜随喜庆音乐鞭炮声上场)老汉我今年五十八,种了一辈子哈密瓜。酸甜苦辣全尝遍,苦尽甘来心里甜如蜜。今天刚搬进新楼房,未过门的女婿就要来咱家,明天赛瓜  相似文献   

9.
温暖     
时间:现代的某一夜晚 地点:李春成家 主要人物:李春成—37岁某连贫困职工(简称李) 王雪莲—34岁李之妻(简称王) 张春茂—36岁某连连长(简称张) 舞台布置:一张桌子、几把椅子 (幕启)李抽着烟一脸苦相上李(叹气)唉,这几年尽走霉运,从四 川来到塔里木承包土地种棉花, 钱没赚上一分,反而还倒欠连队 上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艰难。眼 看今年承包土地又开始了,而我  相似文献   

10.
同样是送礼     
人物:李大爷——土地局长父亲,60多岁阿红——女,30多岁,企业职工代表张天鸿—男,40多岁,土地开发商张天鸿:(西装革履,夹一黑包,手拎着大包小盒,上场.找门牌.)16号,就这家.哎呦,这一阵快把我跑死了,就为我多占了3分地,这个李局长就是不答应,非让我把多占的地退出来,我托人去找他说了好几次,他说是寸土不让.哼,我就不信了,今天我亲自出马,非用这个(掏出红包)撂倒他不可.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2月,满怀着对美丽新疆和兵团的向往,莫云波从西子湖畔的杭州来到塔里木河畔的兵团军垦新城——一师阿拉尔市,担任新疆塔里木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开启了为期一年半援疆工作的新征程。援疆之前,莫云波就查阅了关于兵团的很多资料,特别是兵团人扎根边疆,驻守边疆,无私奉献的精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基于城市发展及人民生活提高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城市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虽然目前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例如: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民人口规模没有突破等,但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新型城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实现新型城镇离不开城镇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民生配套设施的完善.新疆阿拉尔市是一座军垦新城,其运行师市合一体制,是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本文通过搜集2004—2019年新疆、新疆建设兵团以及阿拉尔市的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产值数据,以新疆、新疆建设兵团的产业结构值增长作为参考系,阿拉尔市作为研究对象,把阿拉尔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值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最终分解成三个分量:地区增长份额偏离分量(Nj)、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j)、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Dj),通过这三个分量的大小及正负的表示,可以定量分析出阿拉尔市三次产业竞争优势及结构合理度等问题,从而为其产业优化等布局提出参考性意见,最终更好的服务阿拉尔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乔迁之后     
时间:现代的某一天 地点:张春河家 主要人物:张春河——某连农工37岁(简称张) 李秀蓉——某连女农工30岁(张之妻简称李) 舞台布置:舞台中央布置一间房子模型 张:(吹着口哨上)喂,老婆,我回来了! 李:(用围裙拍打着从房中出来)回来就回来,又不是什么稀客,还要让我迎接?通报个啥呢,两口子拜年——多此一举。 张:(嘻皮笑脸)你是一家之主。我当然得啥事都要向你请示汇报,如果不  相似文献   

14.
卖枣     
正人物:李福来——男,45岁左右,某团场枣农(简称李)王桂花——女,40岁,某团枣农李之妻(简称王)张老板——男,40多岁,北京红枣收购商(简称张)李:(嘴里哼着歌上)清爽的秋风吹呀吹来了,染醉了我园的大红枣,风吹枣儿摇,满树灯笼跳,大红枣儿甜又香……你们看,我的红枣怎样?我承包了40亩红枣,亩产可达1000公斤,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2日,一师阿拉尔市总工会在十四团睡胡杨谷风景区举办师市第五届"中国梦·劳动美·阿拉尔好——我是三五九旅传人"职工健身徒步活动。据了解,此次徒步走活动全程共计五公里,每五人组成一队进行比赛,按团队时间进行排名。来自师市及周边21个单位的43支参赛队伍,共计26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赛后,全体参赛选手参观了十四团胡杨精神教育基地,共同聆听了老军垦李庆堂讲述红色经典党史故事,重温了老一辈军垦人艰苦创业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在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残疾人都知道这句话—一"有难事,找付琼".街道下设7个社区的干部和专职残疾人工作协管员也常说这句话——"付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最懂得残疾人的心,她是残疾人的‘拐杖’."而付琼自己却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干好工作是我的责任.我愿为残疾人服务."尽管身子消瘦,骨子里却流露出坚毅;尽管不善言谈,为街道社区残疾人办事却敢想敢做,风风火火.她,就是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办事处残联残疾人工作协管员付琼.  相似文献   

17.
分红     
<正>时间:现代舞台布置:一栋房屋模型,几样简单家俱主要人物:汪富贵——男42岁,某团场七连职工(简称汪)张菊花——女39岁,七连职工,汪之妻(简称张)汪:(满脸堆笑,嘴里哼着歌曲上)今天,咱连的农民合作社分红了,自参加合作社多年,连年都有分红。这不,今年又分红了六万元,加上承包地的收入,有十多万元。我和老婆商量好了,准备买辆车,全家人出行也方便。对了,我先不告诉她分红的事,就说合作社没有赚到钱,今年没红分了,看她会咋样。(把帽子摘下,将支票放进去又戴上,作敲门状)老婆,我回来了。  相似文献   

18.
送礼     
正人物:热合曼男,46岁,民族连队农民(简称热)艾孜古丽女,40岁,民族连队农民热合曼之妻(简称艾)张科长男,48岁,团机关干部(简称张)(幕启热合曼扛只羊上)热:快过春节了,我今天把家里的羊宰了一只,准备送给我们家的"恩人"。如果不是他帮助我们家,我们家就不能脱贫致富,说不定还要依靠国家低保补助生活呢。艾:(急勿勿地跑步上)哎,热  相似文献   

19.
帮助     
时间:现代 舞台布置:一栋房屋模型,几样简单的家具. 主要人物: 张金娃——男,汉,某团新招的甘肃籍职工,30岁(简称张) 王翠萍——女,汉,某团甘肃籍灵活就业者,28岁,张之妻(简称王) 李建昌——男,汉,某团连队职工,党员,种田致富能手,52岁,(简称李) (张、王二人操甘肃口音) (幕启,张唉声叹气地上) 张:(唉声叹气)哎,从甘肃来到塔里木,两地相距两千多公里,却有天壤之别.咱们的故乡,虽说是黄土高原,可是山清水秀的,而这里却是戈壁沙漠,一刮风风沙满天飞.来这里已一年多了,生活仍不习惯.今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因不懂植棉技术,造成产量低,钱也没赚上多少.  相似文献   

20.
小品 双拜年     
道具:两条长凳 人物:王改革,团场某连职工,男、三十多岁 李素芹:地方某村村民,女、三十多岁 幕启:舞台中后两条长凳平行放,其中一条横对观众,贴有一幅画桥,上面写“友谊桥”。 王改革:(出场骑自行车样子,高兴出场)我是团场王改革,今天到地方去看嫂嫂。我嫂嫂名叫李素芹,和她是兵地共建攀的亲戚。(说完退后半场) 李素芹:(出场也骑自行车高兴地从另一边出场)我是地方李素芹,今天到农场去看弟弟。我弟弟名叫王改革,兵地共建他认我作嫂嫂。(说完退后半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