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婿胜亲儿     
<正>"快20年了,我这女婿比儿子还亲,这是我们老寇家修来的福。"说这句话的是农五师八十四团73岁的退休职工寇均吉,老人夸的好女婿就是八十四团医院党支部书记王世超。王世超的父亲长年多病,为了让家里的生活好过一些,11岁的他就和弟弟一起打土块贴补家用。疾病缠身的父亲在王世超17岁那年离开了人世,作为长子的他便挑起了家中的重担。  相似文献   

2.
今年55岁的王能生,是四师七十九团学校副书记.作为人子,他做到了百事孝为先,特别是他与妻子15年如一日,照顾因小脑萎缩造成痴呆、瘫痪在床的岳父,在团场被传为佳话. 1995年10月20日,不幸突然降临到王能生岳父身上,他岳父在连队库房干活时,突然摔倒,随后出现走路不稳、说话含糊不清、全身无力等症状,经四师医院诊断为小脑萎缩,医生建议回家休养.当时由于舅弟刚结婚不久,家里又承包了土地,照顾不方便.  相似文献   

3.
<正>在十师屯南矿区,有这样一对夫妻,赡养着3位年近70岁的老人,养育着妹妹寄养在家里的孩子,哺育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再加上定期汇钱赡养在四川的奶奶,9人组成了四世同堂的的大家庭。"罗天福两口子对老人挺好的,老人们也都挺好,也没有见过他们一家人生过气,老人一有病着急得啊,赶快给老人看病,都心疼的要命。"邻居大妈陈玥兰说。这位大妈口中的罗天福,就是这个大家庭的男主人,在十师新疆屯南  相似文献   

4.
<正>张爱枝和丈夫王伟都是农一师二团七连职工,他们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一双老人和两个孩子。公婆今年都是75岁,两个老人都是高血压,经常发病,全靠张爱枝照顾,稍有异样,张爱枝就带老人检查、住院,喂饭服药。2006年6月30日,公公王星郎发病,因血压高造成摔跤致使股骨头骨折。住院期间,老人伴有高烧,神志不清,致使大便秘结。  相似文献   

5.
"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党的关怀,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我们家一定能早日脱贫,日子会越来越好."在南充市嘉陵区安平镇银匠沟村老党员王官值的家里,老人连声感谢党组织的关心.第一书记阳帅则拉着老人的手祝愿他身体健康、生日快乐,并和老人聊起生活上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条条具体的举措,让有30多年党龄的王官值深感温暖.  相似文献   

6.
我的邻居     
我的邻居●任忠山人到暮年,总想以康乐幸福终了,这是人之常情。然而,我要说的这位老人,虽无康泰的躯体,却不想在风烛残年享清福。他的行为曾使我感到内疚、不安,更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他是我的邻居,一位离休15年、沉疴缠身的老人,他原在县直机关党委任副书记,...  相似文献   

7.
认识邻居,这本来不成一个话题。 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不要说是邻居,就是同一个村子里的人,也都是朝夕相见,守望相助,大家在一口井里打水,在一条河里洗衣服,地挨着地,种同样的庄稼,干同样的农活,低头不见抬头见,谁还不认识谁呀! 即使在城市里,邻里关系也仍然是相当亲密的。上海的石库门房子,北京的四合院,厨房、厕所许多是共有的,孩子在一起玩,老人在一起晒太阳、乘凉、话家常,谁家来了客人,主人不在家,邻居也会帮着招呼,晚上下班回家,自有人通报:“黄家阿姨,乡下亲戚来看你了。”老人孩子头疼脑热、急病送医院,帮着打电话的、找板车的、筹住院费的、送饭的,都不用等你开口,志愿者自然各就各位,为你分忧解愁。所以,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  相似文献   

8.
新风尚     
记得曾看过一则新闻,美国一个孤独的老人,病中得不到任何人的照顾,不知何时死在自己的家里,连邻居都不知道;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被人发现。我曾想,这个孤独的老人如果生活在中国,是不会有此下场的。  相似文献   

9.
正"各位邻居,今天我在这里宣讲的主题是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与咱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讲台上的老人一头银发,讲课声如洪钟,精气神十足;台下的社区居民,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讲台上那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是获得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的平泉市城区街道城北社区老党员刘显民。他20余年义务为干部群众、中小学生面对面宣讲党建理论、政策法规,每次走上  相似文献   

10.
每当我行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时不时看到一个个孤独寂寞的老人,从一间间低矮的小房子里走出来,总有一种心酸的感觉。他们操劳了一辈子,生儿育女,含辛茹苦供养他们上学就业。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他们也渐渐地老了。风烛残年.正当他们需要儿女们“反哺”的时候,却被孩子们从家里挤兑出来,住进这些低矮的茅草棚或小瓦房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也经常看到拾荒者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常言道:“老有所养”,难道这就是老人们的归宿吗?  相似文献   

11.
每到金秋时节,总有一位老人给邻居和过去的老同事送来一篮篮香气扑鼻的水果。虽然不是很多,却是老人一片诚挚的心意;能将收获的喜悦与大家共享,是他最大的快慰。这位老人就是有着50年党龄的西吉县关税系统离休干部马佰全。马佰全从离休的那一天开始,就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报载,某市80岁的崔国俊老人及其邻居16年办不了的房产证,评议建设局时,该局局长表态3天内解决。评议后的第三个工作日,建设局局长亲自把崔国俊老人苦苦等了16年的《房屋产权证书》送到了他的手中。文章的“褒扬”色彩是很明显的,但笔者却颇不以为然,心中块垒郁结,不免产生一些疑问。办个房产证,只要手续完备,本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为何让崔国俊老人苦苦等了16年呢?如果没有组织这次评议,80岁的崔国俊老人是不是还要再等上16年、32年或是更多年日?这次评议活动结束后,如果再出来个张国俊、李国俊的,建设局是不是又要让人家等到另一次类似活动…  相似文献   

13.
3月18日,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敬老院王振兴老人过78岁大寿。中午。敬老院院长冯学忠与妻子、女儿买来蛋糕,到食堂打上饭菜,来到王振兴老人屋里过生日,其乐融融的样子就像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14.
2013年6月中旬,61岁的山东老人刘伯勤在杂志上花钱刊登了一则广告,向“文革”中被自己批斗、抄过家的校长、老师、同学和邻居公开道歉。也许刘伯勤本人没有想到,一场迟到的“文革”“道歉风”延续不断。  相似文献   

15.
61岁的党明英,曾任章丘市龙山街道东洼小学的校长,2000年9月退体。 教学上她治学严谨.成绩突出;生活上她孝敬公婆,照顾邻居老人。她用朴实无华的亲情,演绎着感人至深的孝心故事。  相似文献   

16.
张某与方某是20多年的老邻居,两家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张家住在西边,方家住在东边.2006年4月,为了方便生活,张家在自家院子的东边、紧靠方家宅院的西墙根修建了一座厕所.  相似文献   

17.
鞍山市千山区宋三镇一位年近古稀,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关殿启,在自己6岁的孙女和邻居孩子同时落入水中的关键时刻,在几乎不会游泳的情况下,跳入2米多深的冰水中,就近先救起邻居的孩子后,再救起稍远的孙女,邻居的儿子生命保住了,而自己的孙女却永远离开了人间、面对记者,不善言谈的老人以坚定的语气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如果悲剧能够重演,他还是会如此抉择。  相似文献   

18.
张某与方某是20多年的老邻居,两家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张家住在西边,方家住在东边.2006年4月,为了方便生活,张家在自家院子的东边、紧靠方家宅院的西墙根修建了一座厕所.……  相似文献   

19.
顾德宁 《当代贵州》2013,(10):61-61
笔者的一位朋友,多年来一直在家门口一家四星级宾馆包年夜饭,出发时总带上几个饭盒;同去的邻居或熟人,其中有著名教授、厅级干部、大公司老总和私企老板,大家也都习惯了"吃不了兜着走"。年夜饭是自个儿掏钱请自家人吃饭,谁会浪费?剩菜打包回家,好几天的菜都有了,实惠!兄弟姐妹们尊老爱幼其乐融融,聊聊老人健康、孩子成长、青年进步……这年夜饭才是真正的"吃饭",让人温馨、自在。  相似文献   

20.
一走进刘淑兰老人的家,我立刻就被那红的玫瑰、白的牡丹、紫的罗兰吸引了。满室的姹紫嫣红,煞是好看。走近一看,才知道这些“花儿”竟然都是用细铁丝和一些颜色各异的丝线及丝网编织而成的。刘淑兰显然看出了我眼中的惊讶,面含微笑并带着一丝炫耀的语气说:“小伙子,再仔细瞧瞧,看看奶奶做花的技艺好不好?”于是我更进一步地靠近这些“花儿”,看看、摸摸、闻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