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同学们好,我叫张丽莉.我名字中的第一个‘丽’是美丽的‘丽’,第二个‘莉’是茉莉花的‘莉’,想记我的名字,记住‘美丽的茉莉花’就行了."每当面带微笑的张丽莉向新生们介绍自己时,这是她最具个性的一段开场白. 丽莉喜欢把自己比做茉莉花,不但是她美好天性的真情流露,也是父母当初为她起名字时寄予的爱意祝福.生活中的丽莉就像清新淡雅的茉莉花一样,不但有着美丽的容颜,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总是用真诚的关爱温暖他人.在失控客车撞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柔弱的身躯推开学生,自己却被碾在车轮之下……  相似文献   

2.
女儿在美国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回家,我问她,同学都认识了吧?班长啥样?她说,没班长.五年后,女儿上了初中.她第一天放学回家后,我问她班上有多少人,女儿说没有班.  相似文献   

3.
正人是时间的驾驭者,是人赋予时间以意义。转眼间,新的一年已经到了。串联起2017年的,是很多难忘的画面。在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当讲解员王致玲给我翻看几篇她的日记时,我忍不住流泪。她说,很多故事会随着时间安静地消失,但希望人们能永远记住这些为新中国奉献宝贵青春和毕生心血的科学家们。在循化县尕楞乡牙尕村,82岁的藏族老人夏吾吉拉着我们的手说,她是个老党员,她很骄傲,感谢党的恩情。在互助县  相似文献   

4.
我接受辅导员工作的时间不长,可是直接或间接地听到大家对刘大华同学的议论却不少。这些议论有来自他本班的,也有来自其它班的;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教师的;有涉及思想的,也有涉及学习的。根据这些议论,刘大华给我的初步印象不太好。我还没来得及详细的了解和认真的思考。也没有来得及和刘大华作个别交谈。就发生了一件辣手的事,在组建实习队的时候,刘大华所在班的班干部集体要求把他调到其它班上去,这下可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寄语《共产党员》 我是山西人,1958年6月我被分配到沈阳的东北制药总厂实习了两年。两年的实习生活中,我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直爽、豪放与热情。特别是师傅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更是让我永生难忘。当时我就已经把沈阳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回山西工作后,我便把对东北制药总厂和对师傅的感念之情汇聚  相似文献   

6.
称谓的尴尬     
我的朋友到一个单位联系工作,因为叫了接待人一声“师傅”,使对方怫然不悦。“都什么年代了,还有叫师傅的吗?哪怕叫一声老师呢?”那位“师傅”愤愤地说。对此我感想颇多。 30年前,师傅们进驻学校之后,当被学生们称为老师时,师傅们就会更正学生:不要叫我老师,要叫师傅。不愿被称为老师不是因为自知没有学问,而是由于当时老师的地位不如师傅。今天,人们则更愿意被称为老师而不是师傅,是因为老师比师傅的社会地位高了。 到朋友、同事家串门,该怎样称呼他(她)的爱人,一直使我很挠头。见面的时候可以用“你好”搪塞过去,但告…  相似文献   

7.
再次看见58岁的全国劳模李喜涛,发现他走起路来快了许多.我打趣道:"李师傅,用啥返老还童的妙招,走起路来健步如飞?"李喜涛笑而不语,指指透平结构车间外小广场.一群焊工动作到位、整齐划一,正认真地做着广播体操.这是让他健步如飞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正【笑话】》扎腰刚才修空调的师傅很卖力地加完氟利昂,我看他满头大汗,掏出20块让他买瓶水。师傅连忙说:"不用了,我一个月挣一万五,比你们有钱……"顿时感觉一杆红樱枪扎腰子上了。》我是贵宾去银行办业务,一女不排号突然插队到我前面,我跟她说,"大家都在排队,你先去拿个号。"她说,"我是贵宾。"我回她,"还以为你是藏獒呢!这么霸道。"  相似文献   

9.
正时间匆匆,进入八师天富南热电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从刚进厂一个懵懵懂懂的学员到现在成为一名合格的锅炉检修工,少不了师傅和同事们的关怀和指导。我的师傅是一名50多岁的老师傅—郑胜海。从进厂至今一直都是郑师父在督促和教导我。他常常不厌其烦地对我说:"多问点为什么,要在学中干,干中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加强我们对运行系统和设备内部构造、检修工艺的了解,发现设备缺陷后能及时找  相似文献   

10.
"我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下旁边几个假装若无其事的贼,就等抓他们现行。当其中一个贼的手往下一沉,我知道他们得手了。说时迟那时快,我大喊一声‘我是警察’,瞧准那个1.8米高的贼,蹿上去,一锁脖,拿胯一顶就把他摁在了车厢地板上。我从警15年,其中8年是专门在公交车上打击偷窃。至今,已累计抓获扒手超过800个……"讲述这段精彩"打扒"故事的女警察,就是北京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反扒大队探长、市巾帼十杰、优秀党员于晓明。一个失窃农民的哭诉让她选择了"打扒"1990年,在警校学习的于晓明被分到当时的北京公交分局刑警一队实习,这是一支专门在公交车上打击扒手的队伍。这活儿对初穿警服的于晓明来说是件既刺激又有趣的事情,然而师傅给她讲的一件事,像一幅  相似文献   

11.
于我而言,这个人究竟是谁已经不重要了,我记住的只是他那极具代表性的语言和那语言后面折射出的麻木与冷漠.那日,我路过某个大机关门口,一个老者在上访,机关里的一个人边推边嚷:联合国在哪里你知道吗?联合国在哪里你知道吗?你去告吧!  相似文献   

12.
去年12月以来,我把领导全区村级学习教育活动放在第一日程,作为第一工作,带领区委"一班人"狠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村级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工作中我着力做到"四带头".一是带头吃透下情.去年12月1日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后,我专门抽出7天时间,到了13个乡镇、29个村,座谈走访群众116户,掌握了村级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二是带头抓点示范.  相似文献   

13.
在纺织系统某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会上,一位女青年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她来自河北农村,还不到20岁,红红的脸庞,一双大眼睛。她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在别人都发过言后,主持人让她也说说,她非常腼腆地说:“我不会说。”主持人告诉我,她的师傅是优秀共产党员,她是在师傅影响下写的入党申请书,现在技术练得很好,就是在做社会工作和与人交往时还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14.
于志华是松原市逸夫小学的青年教师,现任学校教研室主任。十几年来,她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实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悉心育人,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于志华参加工作不久,接的第一个班就是个“乱班”。为了带好这个班,她每天下班后都坚持家访,及时...  相似文献   

15.
我陪爸妈跟世界接轨的第一件事情,是把他们的老人手机全换成了智能手机.老妈一看连个键盘都没有,非常紧张。好不容易教会她如何触屏之后.她拨出去一个电话用了半个小时.耐心终于用完,她彻底失望了:“这手机我用不了.你退了吧。”我赶紧劝她:“现在年轻人都用这种手机.它不仅能打电话、上网、听音乐,  相似文献   

16.
革命史诗《东方红》的演出以至拍成电影,她的艺术感染力对人们心灵的震憾已为史实证明,她的创作、排练、演出都是在1964年.那一年,我正好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干部进修班声乐班“深造”,我们声乐班29个人是来自全军各文工团、歌舞团的独唱、领唱演员.都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来到这全军艺术最高学府为的是补上这一课.就在这时,《东方红》要进行排练,需要成千的合唱队员.当时就准备让我们声乐班参加.但总政首长说,这些人来进修很不容易,时间宝贵,不能以战代学.就这样,不叫我们参加排练和演出.虽然不去排练和演出,但是,《东方红》的彩排我们去看过3次.其中有一次是周总理亲自导演,那情景使我永远不能忘怀.《东方红》的导演团由20位著名的文艺家组成.这天晚上,我们进修班100多人早已安静地坐在人民大会堂一楼的10排前后,等待看彩排,不一会儿,周总理满面笑容,神彩奕奕地在总政首长陪同下进入一楼7排的中间坐下.我的位置在10排,在周总理的右后方,只有很短的距离.大幕徐徐展开,五颜六色的灯光亮了起来,不久,只见总理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纵横》2007,(12):15-19
侯波,共和国第一代女摄影家,毛泽东第一任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专职摄影师.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后,侯波开始到中南海摄影.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她用镜头记录了叱咤风云的共和国伟人们尤其是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许多永恒而珍贵的历史瞬间.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的700多幅照片中,仅侯波一人拍摄的就达400多幅.这些毛泽东经典照片早已世人皆知,但照片背后的许多细节和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
夜深了,她案头的灯还亮着,伏案工作的身影被灯光拉长投射到墙壁上.从整理好的一堆资料中抬起头,她揉了揉酸疼的肩膀,又在心里过了几遍出差前要完成的工作:制作党课课件,制订主题党日活动方案、党员学习计划、家有中考生的党员心理疏导计划……确定一切安排妥当,她才走进卧室,疼惜地抚摸着两个孩子稚嫩的脸颊——次日一早,她就要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又要好几天见不到这两个小家伙了. 她叫李雪莹,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中四采油队第27任党支部书记.七年来,她和其他班子成员勠力同心、并肩作战,带领24名党员立下"让'三老'不老、让'四严'更严"的承诺,用超高质量、超高标准的协力工作,让"三老四严"这个大庆人心中的"传家宝"形神俱升.  相似文献   

19.
提起"回舍大枪班",在当年平山县的抗日战争中可说是赫赫有名.该班成立于1940年秋,又称"青年抗日游击队".是在原"东回舍大枪班"的基础上由南水村、东回舍、西回舍、白塔坡四个村的大枪班合并组建而成.当时我任一班班长.  相似文献   

20.
"咱是一师电力的一名电力运维兵,守护的是万家灯火,"3月5日,笔者见到了第一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塔北供电所运维队李素平时,她正带领同事王清蒙等几位运维人员在110千伏变中心电站内对变压器设备进行巡视.她认为只有把初心浸润在岗位实践中,把事业浸润在为民服务中,让使命化作勇于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方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体现一名电力人巾帼不让须眉的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